上将李达和农民李龙太

2009-10-07 00:00李保文
党史文汇 2009年3期
关键词:李龙李达大队

李保文

李达说:你们林县人不简单啊!

李达是陕西眉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曾任太行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调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1963年,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进行一次以“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9月,李达率领国家体委的“四清”工作团来到山西省长治县,担任长治县柳林公社“四清”工作团团长兼政委。

李龙太是柳林公社林移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林移大队是解放前从河南林县逃荒上来的农民组建的一个村子。解放后,林移大队改土治沙,农林并举,成了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1958年12月林移大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彰,李龙太也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李龙太没想到来搞四清的竟是李达。李达大名鼎鼎,太行老根据地的人都知道他。李达来到柳林没几天,就召集各大队的主要干部和贫协主任开会。他问:“哪个是李龙太同志?”李龙太就站起来。李达说:“还年轻嘛!”那年龙太38岁。李达问:“林移大队的人都是从林县过来的?”龙太答:“都是。”李达听了就感叹:“林县人能吃苦啊!山西这地方,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有中条山,北隔长城,还有黄河。阎锡山就是看中了这地势,才闭关自守,不想让外人进来的。可林县人硬是闯进来了,现在太行山各个县都有林县人。就是前几年北京市的十大建筑,也有很多是林县匠人干的,你们林县人不简单啊!”

派到林移的工作队总共五个人,都是国家体委的。队长是齐月明,指导员是李永明,另外三个人是沈寿文(女)、郭书平(女)、王志祥。进村前,李达专门给林移工作队开会,说:“林移是山西省的先进大队,你们进村后要从严要求。可地委有文件,对尖子队、一类队既要看到阶级斗争,又不能搞过火烧焦了,伤害干部的积极性,你们要把握好这个尺度。”齐月明是早年就投身抗日的老八路,解放前就在河北老家干革命,对农村工作很熟悉。进村后他对李龙太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来向林移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学习来了。”李龙太是个老实人,听了这话不知怎样回答才好。想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你看该咋弄就咋弄吧!”齐月明说:“你是劳模,你抓生产。我们工作队抓四清,行不行?”李龙太说:“中。”

工作队开始查账,算盘珠子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当时林移大队有公积金11万元,集体储备粮8.7万斤。款是一笔一笔地核实,粮食是一筐筐地过秤。因人手不够,李达又给增加了两个队员。

就在工作队查账时,外头传闻沸沸扬扬,说李龙太是“假劳模”,是贪污犯,还有人说连周总理亲笔签名奖给林移大队的那块匾也是假的,是李龙太伪造的。李龙太听了这些话很难过,那段时间除了上地劳动,他就躲在家里不出门。齐月明把这事给李达汇报了,正好这时候公社要召开生产现场会,李达就让李龙太在大会上作报告,传授大旱之年(1965年)玉米亩产700多斤的先进经验,还让他介绍玉米的生长规律,以及深耕、密植、肥水等技术革新措施。让李龙太露了脸。李达还提出了“学大寨,赶林移”的口号。后来各大队要成立“四清”领导机构时,李达又说:“林移大队以原来的支部为基础组成四清领导委员会,龙太同志就是领导委员会的主任。”李达用这种方式实实在在地保护和支持了李龙太。

李达问:你卖过村里的东西没有?

四清工作队员却对李龙太心存戒心。有一天中午,女队员沈寿文去一户社员家吃派饭,那家给她做的是拉面。沈寿文刚吃了半碗,李龙太就进来了。沈寿文问:“你怎么来了?”李龙太答:“这就是我家。”一听这话,沈寿文搁下半碗饭就走了,她不知道这是李龙太家。她还把这件事向齐月明做了汇报,怀疑龙太家故意做面条给队员吃,是想腐蚀工作队。直到1970年,沈寿文在山西省屯留县国家体委办的“五七干校”参加“整风”会议时,又专程来了林移一趟。李龙太包饺子给她吃,说:“把那半顿饭补回来吧!”沈寿文说:“龙太同志,这顿饭吃了好几年啊!”

查账结果出来了,林移大队除一个会计贪污300多元外,其他干部都没问题。工作队把“清单”贴到大街上,齐月明还在社员大会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做了解释。

就在这时候,有人给柳林公社四清工作团部寄来匿名信,举报李龙太在三年困难时期以每斤五毛钱的高价卖胡萝卜,而当时玉米的价格每斤才九分三厘钱。这是严重的投机倒把行为。李达觉得事情严重,就和党委的其他同志一起来林移调查。

那天,林移大队仓库院的八间大房子里坐满了社员,李龙太站在最前边。李达问李龙太:“大寨大队的谷草八分钱不卖给私人,陈永贵非要三分钱卖给国家,这事你知道不知道?”李龙太答:“知道,在报纸上看到过。”李达问:“你觉得陈永贵这样做对不对?”李龙太答:“对。”李达又问:“你卖过村里的东西没有?”李龙太答:“卖过胡萝卜。”李达说:“当着大队全体社员的面,你把这事说清楚。”

李龙太说:1960年长治县委受“大跃进”的启发,提出了在韩店、柳林、北呈这一片进行“三万亩麻田大会战”的口号,可社员们不同意,说都种成麻地了,以后吃甚?县委就答应每人每天供应半斤粮食,这样社员们勉强同意了。可由于水肥不足,那年麻长到半人高就死活不再往上长了。这时县委看到会战不成了,就又要把三万亩麻都拔掉,改种胡萝卜。社员们因为没领上供应的半斤粮食,就赌气连胡萝卜也不种了。李龙太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他觉得虽然收不上麻皮,可秋后还能收点麻籽。他就没拔麻,而是在麦茬地里种了100亩胡萝卜。没想到这一下发大财了,秋后这100亩地收了40万斤胡萝卜。正好这时候,大饥荒来了。胡萝卜救了林移人的命,社员们除了在食堂里炒上吃煮上吃烧上吃外,还每人分到家里50斤。那年好多大队饿死了人,林移大队却靠这些胡萝卜活了下来。长治城里的工人也成群结队来农村寻吃的,连国营淮海机械厂和惠丰机械厂也拿着介绍信来到林移。李龙太就按每斤一毛钱的国家牌价,卖给他们2万斤胡萝卜。

李龙太说完了,齐月明让大队会计拿来账本,上面果然有一毛钱卖2万斤红萝卜这笔账。可怎么有人举报李龙太卖高价呢?这时,一个叫王玉成的社员站起来说自己五毛钱卖过胡萝卜,还有一些社员说他们五毛钱也卖过。

散会后,李达对四清工作团的几个党委委员说:“今天我们险些冤枉了龙太同志,冤枉一个人是很容易的。怎样才能不冤枉人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做调查研究。”李龙太把老将军这句话深深地记在脑海里,成为他今后几十年工作的指南。

李龙太送别李达,依依不舍

1966年4月的一天,李达找李龙太谈话,说:“你对农村工作很在行,你来公社当个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吧!”李龙太听了摇头,说自己认不得几个字,干不了行政工作。李达说:“谁就是个做甚的,我打了一辈子仗,也没想到要去体委工作。服从组织决定吧!”就这样,经李达推荐,报晋东南地委组织部批准,1966年6月李龙太担任了柳林公社党委副书记(兼任林移大队党支部书记),享受每月18元的国家补贴干部待遇。

林移大队有个小厂子,几个木匠、铁匠在里头做些修修补补的话。李达来厂里转了几趟后,对李龙太说:“以后农村要实现机械化,这样小打小闹不行。”他和长治的淮海机械厂联系,机械厂就支援过几台旧机床、旧电动机来。县里也派技术员来指导,帮助搞电焊,电镀,生产农具。后来这个小厂子发展壮大,竟制造出小钢磨、震线锤来,为提高林移大队的社员收入提供了物质保证。

李达还把国家体委的篮球队叫到林移来打球。来看的人山人海。李龙太蒸上蒸馍、熬上米汤招待他们。

就在李达决心将长治县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到底的时候,中央通知他去开会(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会上,中央发布了“五一六”通知,宣告“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

会议结束后,李达又返回长治县。6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李龙太回到家正要吃午饭,忽然公社来人叫他。当他赶到公社食堂时,见除了工作团的同志外,地委、县委的领导也在。李达说:“龙太同志,我今天就要回北京了。”李龙太这才看清当天中午灶上吃的是油炸糕。按照当地风俗,亲人们每出远门时,最后一顿饭都是糕。糕即“高”意思,是祝愿亲人在外面步步登高。柳林人民把四清工作队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这时,丁师傅端上来两碗肉,李达问龙太吃过田鸡肉没有?李龙太说:“没有。”李达说:“没吃过就吃,你一碗我一碗。”田鸡就是青蛙,虽然这地方夏天青蛙多的是,可当地人都不习惯吃它。李龙太尝了尝,很好吃的。公社的同志知道李主任今天就要走了,都站在院子里为他送行。李龙太依依不舍地向李主任握手告别。

那年收罢秋,李龙太进城去。他见长治的大街上丑画着很多人的像,有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彭真、薄一波、黄克诚等等。李龙太又仔细看,没有李达,他就想李主任这回没事吧?以后他又留心看报纸、听广播,但再也没有出现过李达的名字。李龙太就觉得凶多吉少,李主任肯定出事了。

李龙太专程进京,只为见见李达

1973年,李龙太和高一帆去北京。高一帆是新华社记者,1970年7月下放到林移大队插队。在北京办完事,李龙太说好几年没见李达了,也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高一帆问李达家住在哪里,李龙太说不知道。高一帆又问李达家的电话号玛,李龙太还是不知道。在偌大的北京城找个人可不容易,好在高一帆是记者,在北京熟人多。几经周折,他打听到李达家住在北京市南长街。

李龙太敲响了李达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解放军同志。解放军问:“你们找谁?”李龙太答:“找首长。”又问:“你们是哪里人?有什么事?。”李龙太就把情况简单说了一遍。解放军同志把二人请进门房,就打电话报告。然后引着二人往院子深处走。这是座一进二院的老式宅子,房子很旧,但干净幽雅,种满了花草。当走进后面的宅子时,李达的夫人张乃一迎了出来。

张乃一握着李龙太的手说:“你就是龙太同志?”李龙太说:“是。”张乃一说:“李达同志经常提起你,快进屋歇息。”进了屋,有人端上来茶水,她又招呼二人快喝茶,还说:“李达同志知道你们来了很高兴,他一会儿下了班就回来了。”张乃一很热情,问李龙太有几个子女,都成家了没有,还问长治县的年轻人多大年龄结婚。李龙太说:“男25岁,女23岁。”张乃一说这个习惯好,眉县的小孩子结婚太早,李达同志在老家的孙子才18岁,就来向爷爷要钱娶媳妇了。李龙太问起首长这几年的情况,张乃一说他可是受大罪了。李达从长治县搞罢四清一回到北京,就被隔离起来了。造反派开会批斗他,说他是“三反分子”,说他去山西搞四清是“避风头”。他就在群众大会上和造反派辩论,说四清是毛主席发动起来的,怎么成了“风头”?贺龙是国家体委主任,他了解李达,他们是一辈子的老战友了,贺龙说:“李达是参加过长征的干部,在抗日战争中立过战功,你们说他是反革命,谁相信?”贺龙说话了,李达的情况才有所好转。可后来贺龙也被关起来后,李达的罪行就升级,有人说他是贺龙的“黑干将”,还说他在“北海公园”架起了大炮,准备炮打中南海,要害毛主席。1968年4月,李达被送进“秦城监狱”。在监狱里,看守把他的裤带收了,连上厕所也限制。可李达还是每天坚持洗冷水澡,提着裤子做体操。看守笑他,他说:“我没罪,锻炼好身体将来出去还要工作。”为了落实李达的问题,张乃一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她怕周总理收不到这封信,就找到了刘伯承。刘伯承派夫人汪荣华将信直接送给了周总理。周总理阅后作出批示,李达才从监狱里出来。1972年10月,经叶剑英提议,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又任命李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听说老首长受罪,李龙太很难过。张乃一说他还是幸运的,贺龙将军都不明不白地死了。李龙太长嘘一口气,说:“不管安排什么职务吧!只要平平安安就好。”

中午时,李达回来了。他一进门就说:“龙太同志,你们干得好啊!报上刊登林移大队的文章我都看了。”他说的是1971年8月国务院在全国树立“三队一县”林业模范的事(“三队”是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大队、辽宁赤峰县东方红大队、山西长治县林移大队,“一县”就是河南省鄢陵县)。《人民日报》于1971年8月22日以《平原造林,大有可为》为题,对林移大队多年来坚持植树造林的先进事迹做了全面报道,还加发了“编者按”。李龙太没想到这么多年了李达还一直关注着林移的发展,就说:“谢谢李主任了。”

这时候张乃一端上来烙饼和四个菜,李达就招呼二人快吃饭,还拿出一瓶“茅台”。说:“好多年没见了,庆祝一下吧!”李龙太不喝酒,只抿了一小盅。李达还几次把肉菜端到李龙太跟前,劝他吃菜。李达很关心长治县的情况,问现在的县委书记是谁,县革委会主任是谁,还问柳林公社的情况,问各大队的支书、主任、贫协委员会现在都做什么。他的记性很好,原来大队干部的名字都能一一叫出来。那时候汽车很不好买,李龙太提出请首长帮助给林移大队买辆汽车。李达说汽车开销大,农村养不起,还是用拖拉机吧!吃罢饭,李龙太就起身告辞。李达说以后你有什么事就打电话,农村打电话要是不方便的话,你就寄信给张乃一同志。李达让秘书把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写给了李龙太。

这年冬天,长治县武装部的冯满宏同志到北京治病。李龙太又一次找到李达,李达安排冯满宏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医院。

李达一直惦记着太行山

李达将军一直惦记着太行山。1975年6月的一天,正在晋东南地委党校学习的李龙太忽然接到地委副书记的电话,要他赶快去地区西招。李龙太借了辆自行车就去了。正是三伏天,又临大晌午,一路上李龙太汗流浃背。来到西招,地区公安处的一位同志把他领进小餐厅。刚进餐厅门口,就听见有人喊:“李龙太同志来了没有?”李龙太一边擦汗一边应:“来了,来了。”餐厅里坐着二三十个人,还有好几个穿军装的。李龙太怎么也没想到,喊他的人竟是李达。李达递给他一条毛巾,说:“天气太热,快擦擦汗。”和李达共坐一桌的有山西省委、晋东南地委、晋东南军分区几位领导同志,还有一位一身戎装的老同志。李达介绍说:“他就是咱们总参军训部的孙毅副部长。”李龙太这才知道,这就是被毛主席誉为“孙行者”的孙毅中将。孙毅站起来,敬了个军礼说:“向劳模学习。”李龙太听了竟不知该说什么好。李达问李龙太吃过饭了没有,李龙太说没有,服务人员就端上来饭菜,李达劝他“慢慢吃”。吃罢饭,李达又乘车来到林移村。10多万棵高大的杨树、槐树、柳树将村子包围起来,送来丝丝凉意。首长们下了车,都说林移是个避暑的好地方。与10年前相比,林移的树高了,新房子多了。李达边看边微笑着。当李龙太汇报说林移的粮食亩产已经超过千斤,并且全村平均每人拥有270株树时,李达说:“越有成绩越要谦虚,不谦虚就要出问题。”正是出工的时候,有的社员认出了李达,知道当年搞“四清”的李主任又回来了。李达就走过去,同社员们握手、问好。

李达还把一部分老贫农、老党员、老干部请到公社来叙旧。这时候好多人已经不当村干部了,李达就嘱咐他们保重身体,安度晚年。当他看到有些老同志穿着破旧、生活困难时,还交代当地部门要照顾好老同志的生活。

离开柳林后,李达一行还去南呈大队、小宋大队看了看。

此后,李龙太和李达继续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他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老首长。他也往北京寄过几封信,但首长只回过一封。在信里他说想再回太行山看看,看看赤岸村的乡亲,看看麻田镇的房东,再看看林移的万棵林……

但将军最终没有成行。

1993年7月李达逝世,终年89岁。

(责编雷蕾)

猜你喜欢
李龙李达大队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高明的诊断
驱猴大队
大队委竞选记
我想用鲜花修补已不再湛蓝的天空
诗版图 闽北诗群
首战告捷的空军第28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