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秀英 聂衍刚 罗蕴琪
摘要采用问卷对广州市初高中学生共795名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1)社会支持、问题解决、幻想、发泄、退避、忍耐对危机脆弱性有显著预测作用;主观支持、问题解决、退避对自我压弹力有显著预测作用。(2)社会支持在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上的主效应显著。结论:中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预防心理危机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危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分类号B844.2
1问题的提出
心理危机在国外一般译为危机(crisis)。Caplan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明确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时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他指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时,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处境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个体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调状态就是心理危机。Mitchel和Resnik认为危机是一种情感紊乱状态:也可以认为是情感上的重大生活事件,该事件可以作为人生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
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关注心理危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蔡哲等人认为,危机是个体运用寻常应对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史占彪等人认为,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的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
Kanel认为不管哪种方式的定义,心理危机实质上都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即(1)危机事件的发生:(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3)惯常的应付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Kanel的这一定义比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心理危机的过程和实质,因而得到了许多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认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心理危机的本质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自我压弹力又被译作“心理弹性”、“压弹”、“复原力”、“抗逆力”等,其本质是个体在困难情景下的正常发展,具有良好压弹能力的个体不仅能忍受逆境或者应付逆境,而且还能够“弹回(bounceback)”所遭受的逆境,并且在持续的危险情境面前仍然能维持良好的功能水平。在逆境中表现出积极的发展状态。
若个体具有高自我压弹力(high setf-resilien-cy),则他们有充分的资源和能力,能灵活使用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随时的遭遇。相反,若个体危机脆弱性(self-brittleness)高,则表明缺乏适应灵活性,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不能对变化的环境要求及时作出反应,当面对环境改变和外在压力时,总是表现出心理和行为的混乱无序状态,很难从挫折经历中恢复过来,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危机脆弱性是描述个体危机承受能力的一个概念。健康心理学在研究危机脆弱性时,通常从其反面一自我压弹力进行研究。为什么有人会在生活压力下崩溃,而有些人却能成功逃脱像重大疾病、失去亲人、自然灾害或战争这些创伤事件的影响,这就涉及到不同个体的危机承受能力(basic be-havioral science task force)。危机承受能力强的个体更容易保持心理平衡,危机承受能力弱的个体比较难保持心理平衡。
通过整合心理危机、自我压弹力和危机脆弱性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个体自我压弹力与危机脆弱性的高低与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认为自我压弹力和危机脆弱性可以作为预测心理危机的关键性指标,心理危机的实质是个体在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时所出现的低自我压弹力、高危机脆弱性。并伴有一系列不良生理心理反应的不平衡状态。
心理危机是应激源与个体易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心理危机的个体易感因素有很多,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系统、应对方式等是引发个体产生心理危机的重要易感因素,因此,研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危机的关系对预防心理危机有重要意义。
关于应对方式与心理危机的关系,应激理论强调,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引发不等的应激反应水平,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心身症状;应对不当会加重应激反应。Brian指出,积极有效、接近问题的应对和良好适应密切相关,而消极无效、回避问题的应对则可能导致抑郁、焦虑、不良适应等。Kimberly研究发现问题解决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与悲伤、PTSD显著相关。Jane等研究发现不良应对方式在“自我中心”人格特质与心理危机之间起调节作用。国内学者刘取芝研究发现,应对方式中的处理问题、控制情绪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负相关,逃避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正相关,期望和寻求支持与危机脆弱性不相关。曾洁发现,大学生危机处理方式中处理问题、寻求支持、控制情绪、期望与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社会支持与心理危机关系方面,“缓冲作用学说”认为社会支持本身对健康无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提高个体对日常生活中伤害性刺激的应对能力和顺应性,从而削减应激反应,直到缓冲生活事件的作用。Windle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中学生的抑郁和过失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缓冲作用。Car-ol等人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国内学者刘取芝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三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与危机脆弱性成负相关。刘春梅、邹泓发现社会支持,特别是父母支持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王雁飞发现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缺乏与社会惰性、焦虑、担忧、压抑有着显著负相关。
社会支持对心理的维护作用已经得到很多研究的证实,但社会支持对心理的作用机制却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存在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和缓冲器模型之争,有的研究支持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有的研究支持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模型,有的研究证明社会支持既有主效应,又有缓冲效应,迄今研究者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回顾国内对心理危机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对心理危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临床研究,实证调查研究比较少,研究对象上主要选取大学生,基本上没有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而实际上,处于“风雷激荡”时期的中学生是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另外,社会支持对心理的作用机理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证调查了解中学生心理危机状况,通过探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来验证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和缓冲器模型。同时,本研究结果将对
预防和干预中学生心理危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随机选取广州市的五所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或高二学生各两个班,共795人进行施测,其中,男生404人,女生329人,被试年龄平均在13~17岁之间。回收有效问卷734份,有效问卷占总问卷的约92.3%。
2.2工具
2.2.1危机脆弱性问卷
采用心理学家G·帕里编制的“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该问卷主要用来揭示个体是容易被危机事件伤害,还是具有较强的免疫力。问卷由15个项目组成,每一项目有“是”、“不确定”、“否”三个选项,其中第2,5,8,11,12,14,15项答“是”记0分,答“不确定”记1分,答“否”记两分;其余项记分相反。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在面临危机时更加脆弱。具体来说,低于5分表示个体在面临危机时很少有明显的表现,即几乎不受危机的影响;5~10分表明个体能成功地面对大多数危机:11~15分表明有时候个体在危机事件的冲击下无法保持平衡;15分以上则表明个体在面临危机时可能非常脆弱。本研究中a为0.638。
2.2.2自我压弹力量表
采用由Jack Block编制的自我压弹量表,陔量表一共由14个自呈条目组成,每一条目分四级记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2分,“符合”记3分,“完全符合”记4分。本研究中a为0.825。
2.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包括10个题目,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评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社会支持越好。考虑中学生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改,如将“同事”改为“同学”,将“工作单位”改为“学校”等。其重测信度为0.92。
2.2.4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黄希庭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30个题目,包含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忍耐等6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制,分数越高表示越高采用某种应对方式,本研究a为0.857。
2.3施测及数据处理
研究者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规定的时间(45分钟)内收回问卷。收回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分析
3.1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之间的相关
3.1.1社会支持与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的相关分析
表1数据表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与自我压弹力成显著正相关,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负相关。其中主观支持与自我压弹力和危机脆弱性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对支持的利用度。这表明,个体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个体在困难情境中更容易保持心理平衡状态或更容易从心理不平衡中恢复过来。
3.1.2应对方式与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的相关分析
表1数据同样表明,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退避、发泄、求助、忍耐因子与自我压弹力成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求助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负相关;发泄、幻想和忍耐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正相关。
3.2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维度对自我压弹力和危机脆弱性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自我压弹力和危机脆弱性的预测能力,分别以自我压弹力和危机脆弱性为因变量,以社会支持总分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2。
在危机脆弱性上有5个因子进入了同归方程,5个因子共解释危机脆弱性的联合解释率为20.8%,这5个因子包括问题解决(10.3%)、幻想(7%)、社会支持总分(1.6%)、发泄(1.2%)、忍耐(0.7%)。其中,问题解决、社会支持和退避对危机脆弱性存在负向预测作用。在自我压弹力上有3个因子进入同归方程,3个因子对解释自我压弹力的联合解释率为19%,3个因子包括问题解决(14.9%)、主观支持(2.5%)、退避(1.6%)。
3.3社会支持在应对方式与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中的作用分析
为考察社会支持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危机间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分别以应对方式各个因子为自变量,以社会支持总分为调节变量,以自我压弹力和危机脆弱性为冈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由于在相关分析时发现应对方式中的退避与危机脆弱性、幻想与自我压弹力不相关,因此,本研究采用4(自变量)×1(调节变量)×2(因变量)来检验社会支持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8个模型中,社会支持只在求助和自我压弹力这1组模型中有调节作用,而8组模型的社会支持的主效应均显著,这充分证明了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
4讨论
4.1社会支持与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之间的关系
影响自我压弹力的保护性因素主要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和个体外部因素,个体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来自学校、家庭等的社会支持,这些都是中学生阶段非常重要的外部保护性因素。在本研究中,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各因子均与自我压弹力成显著正相关,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也证明了社会支持对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的保护性作用,该结果也与刘取芝、骆鹏程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预防与干预中学生心理危机时可通过增加社会支持来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压弹力,降低其危机脆弱性。
4.2应对方式与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之间的关系
以往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与良好的社会适应密切相关,而消极无效、回避问题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不良适应等密切相关,由表1可知,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求助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负相关,与发泄、幻想和忍耐成显著正相关;而自我压弹力与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忍耐成显著正相关。罗杰斯认为当个体预见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的时候,个体会运用各种防御机制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效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而所有应对方式,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在客观上减轻了个体急性应激反应,是维护心理平衡的重要措施,因此,所有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应与自我压弹力成正相关,本文的结果也正好反映了这一情况,虽然幻想与自我压弹力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但它仍然与自我压弹力成正相关。同样,该结果也表明,当发生心理危机时,暂时对危机情境采取退避、忍耐或是发泄是有助于预防个体产生心理危机的。
4.3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自我压弹力、危机脆
弱性的预测作用
当研究者以危机脆弱性为因变量,以社会支持总分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时发现。问题解决、幻想、社会支持总分、发泄、忍耐六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其中解释率最高的是“问题解决”,这表明“问题解决”与危机脆弱性的关系最密切,当个体采用更多的问题解决方式时,个体的危机脆弱性越低,危机承受能力越强。该结果与刘取芝、肖计划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同样以自我压弹力为因变量,以社会支持总分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时发现,问题解决、主观支持、退避进入回归方程,其中,解释率最高也是“问题解决”,另外,“退避”也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退避”与个体的自我压弹力关系也是很密切的,当个体面临危机情境时,暂时的回避危机情境是有助于维护心理平衡的。
4.4社会支持在应对方式与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间的作用
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方面存在主效应模型和缓冲效应模型,以往研究存在很大分歧,为了进一步检验社会支持在心理危机中的主效应和缓冲效应。本研究分别以应对方式各个因子为自变量。以社会支持总分为调节变量,以自我压弹力和危机脆弱性为因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采用4(自变量)×1(调节变量)×2(因变量)共8个模型来检验社会支持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显示,8个模型中,社会支持只在求助和自我压弹力中存在调节作用,其它7个模型中社会支持都起主效应作用,因此,本研究验证了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即社会支持对预防中学生心理危机存在普遍的增益作用,而不仅仅只在应激条件下才发挥保健作用。
5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问题解决、求助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负相关,发泄、幻想和忍耐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忍耐与自我压弹力成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各因子均与自我压弹力成显著正相关,与危机脆弱性成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总分、问题解决、幻想、发泄、退避、忍耐对危机脆弱性有显著预测作用;主观支持、问题解决、退避对自我压弹力有显著预测作用。(4)社会支持在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上的主效应显著,验证了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社会支持在求助与自我压弹力间起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