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欣 罗 良 宫大志 戴桂旭
摘要采用纸笔呈现和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s,VDT)呈现两种形式,探讨了认知方式与文章标记类型对文章阅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文章标记对不同认知方式的读者影响不同,无论有无文章标记,场独立者对各类信息的保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文章的宏观标记能够使场依存者的阅读指向发生改变,场依存者会更加注意与标记有关的内容;(2)呈现方式对文章信息的保持量有显著的影响,纸笔呈现方式下,被试的信息保持量明显好于VDT呈现方式;(3)在VDT呈现条件下,场独立者对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显著高于场依存者。
关键词认知方式,纸笔呈现,VDT呈现,文章标记。
分类号B842.1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开拓了阅读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促使人们从多角度进一步揭示阅读理解的加工机制。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篇章阅读研究中的热点。所谓文章标记(text signals)是指可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出现的、本身不给文章带来新内容,但能强调文章结构或具体内容的词、短语、句子或特殊符号。文章标记效应是指文章标记对文章阅读加工和文章阅读理解与信息保持的促进效应。国内外的研究者从影响文章标记效应的读者主体因素和文章客观因素两大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文章标记效应产生的机制。Richards等人让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被试阅读或听有无文章标记的文章时做笔记,以自由回忆的方式考察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总回忆量和被标记过的内容的回忆量,结果发现,文章标记效应受到读者认知风格的影响。何先友以我国初中生为被试研究了不同认知方式与标记利用意向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与Richards相似的研究结果。郑信军的实验也证实读者认知方式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文章不同类型信息的保持。而杜晓新等人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标记效应与文章的难度有关,在文章容易时,标记效应不显著;在文章较难时,才有明显的标记效应。
文本的呈现方式会对文章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Richards等人虽然使用了视觉和听觉两种呈现方式对文章的标记效应进行了研究,但他并没有就两种呈现方式下的文章标记效应的不同做进一步的探讨。沈模卫等人曾就文本显示方式对VDT汉语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阅读正确率上,VDT文本的平滑滚动引导式(eading format)优于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方式。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VDT越来越多地在呈现文本时被采用。但关于VDT呈现方式和纸笔呈现方式对阅读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以往的关于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大多是在纸笔呈现条件下进行的。纸笔呈现方式是人们习惯采用的、比较熟悉的文章呈现方式,在阅读过程中被试可以较自如地运用以前形成的一些阅读技巧,如对他认为的重要内容可反复阅读或加以标记、圈点,而对比较熟练的内容一带而过。而文本的VDT呈现方式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一些阅读习惯,如主体在阅读时比较被动,需要通过键盘和鼠标控制阅读进程,在对文本作标记时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文本的不同呈现方式可能会对文章的标记效应产生不同影响。本研究假设:(1)对不同认知方式的读者来说,文章的标记效应的作用不同。(2)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不同认知方式的读者的标记效应的影响不同。
2方法
2.1被试
从某市高中选取一年级三个班,共181名学生,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区分其认知方式,根据得分多少,选取典型的独立性和依存性被试各48名,其中典型场依存被试的得分是M=7.73,SD=2.70,典型场独立被试的得分是M=19.61,SD=2.54。根据该中学高一的近两次语文考试的得分情况分别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把被试的两次考试成绩转换成Z分数,并用T=50+10Z公式转换成T分数,然后求出两次得分的T分数之和。根据两次语文考试得分的T分数之和把被试分成语文水平大致相等的场依存性被试和场独立性被试各6组,共96名被试。
2.2仪器和材料
一篇说明文《为什么会形成沙尘暴》。原文1200字左右,结构清晰、通俗易懂,适合高一学生阅读。改写成前置式标记、后置式标记和无标记三个版本。前置式标记是指在文章内容出现以前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性预览的宏观标记,包括:(1)全文摘要,即在整篇文章之前概述全文内容;(2)段落总论。在段落的开始用一句话概述本段要详细讨论的主要内容。后置式标记是指文章内容出现之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性总结的宏观标记,包括:(1)全文总结,即在整篇文章的末尾总结全文内容;(2)段落概要,在段落末尾用一句话对段落内容进行总结。三个版本的实际内容完全相同,其中前置式标记版本和后置式标记版本所加标记前后呼应,标记文字量大致相等。文本呈现方式分为传统的纸笔方式整篇文本呈现(简称纸笔呈现)和现代化的计算机VDT向上滚动式文本呈现(简称VDT呈现)两种形式。
自编计算机实验程序。该程序用C语言编写,可在DOS环境下运行。呈现内容包括:使用说明、指导语、正式阅读材料、测试指导语和测验题目(包括主题性信息题目和细节性信息题目)五个部分,可以对学生的姓名、各个题目选择的答案以及最后的得分进行自动记录。
PC586配置以上计算机48台,安装有UCDOS97标准版操作系统,显示屏为800×600像素。
2.3实验设计
采用2×3×2被试间设计。三个自变量分别为:认知方式2(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文章标记类型3(前置式标记、后置式标记、无标记)、呈现方式2(纸笔呈现、VDT呈现)。因变量是测验的成绩,分为主题性信息得分、细节性信息得分和总得分。
2.4实验程序
实验以团体方式进行,根据呈现方式的不同,将被试分两大组,VDT组在计算机房完成,纸笔呈现组在学生教室完成。除呈现方式不同外,两组其他条件均保持相同。
2.5记分方法
阅读测验题包括12道选择题,每题1分。正确回答计1分,错误回答计0分,满分为12分。其中主题性信息和细节性信息满分均为6分。VDT呈现组的计分由计算机完成,纸笔呈现组的计分由人工完成。
3结果
3.1文章标记类型对不同认知方式被试各类信息保持的影响
分别对文章的保持量总分、主题性信息和细节信息得分进行认知方式2、文章标记类型3与呈现方式2三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标记类型对文章信息保持量总分的主效应不明显,F(2.84)=0.699,p>0.05,而对不同类型信息保持量的
主效应显著,主题信息F(2,84)=15.592,p<0.01;细节信息F(2,84)=8.159,p<0.01,平均数的配对比较结果表明,被试在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上,无论是前置式标记的成绩(4.813±1.120)还是后置式标记的成绩(4 500±0.842),都要明显高于无标记的成绩(3 656±1.260),而前置式标记的成绩和后置式标记的成绩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在细节性信息的保持量上,被试无文章标记的成绩(2.56±1.05)则是明显高于前置式标记的成绩(1.844±0.628)和后置式标记的成绩(1.875±1.070),而前置式标记和后置式标记的信息的保持量之间的差异同样不明显。
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文章标记类型在主题性信息和细节性信息保持上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主题信息,(2,84)=5.528,p<0.01,细节信息F(2,84)=3.234,p<0.05。各组被试的得分见表1、表2。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对于场独立性被试来说,在三种文章标记类型下,在主题性信息和细节性信息的保持量上差异都不显著,主题信息F(2,45)=1.116,p>0.05,细节信息F(2,45)=0.779,0>0.05;而对于场依存性被试,在三种文章标记类型下,两种信息的保持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主题信息F(2,45)=13.554,p<0.001,细节信息F(2,5)=7.068,p<0.01,分别对其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场依存性被试在主题性信息上,前置和后置性文章标记时的保持量显著高于无文章标记时的保持量,P1<0.01,P2<0.01;在细节性信息上,前置和后置性文章标记时的保持量显著低于无文章标记时的保持量,p1<0.01,p2<0.01。
3.2呈现方式对不同认知方式被试各类信息保持量的影响
呈现方式对主题性信息保持量的主效应显著,F(1,84)=28.572,p<0.001,纸笔呈现方式下被试的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4.792±1.091)明显好于VDT呈现方式(3.854±1.090)。呈现方式对细节性信息保持量的主效应显著,F(1,84)=27.051,p<0.001,纸笔呈现方式下被试的细节性信息保持量(2.521±1.052)明显好于VDT呈现方式(1.667±0.694)。
在主题性信息的回忆量上,呈现方式和认知方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1,84)=6.815,p<0.05。各组被试的平均得分见表3。
在纸笔呈现条件下,场独立性被试与场依存性被试在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上差异不显著,F(1,46)=0.625,p>0.05。但在VDT呈现条件下,场独立性被试与场依存性被试的主题性信息保持量存在显著差异,F(1,46)=20.957,p<0.001,场独立性被试的主题性信息保持量明显高于场依存性被试。
在细节性信息的回忆量上,呈现方式和认知方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1,84)=0.789,p>0.05。
呈现方式、文章标记类型与认知方式三者在主题性信息和细节性信息上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主题信息,(2,84)=2.454,p>0.05;细节信息,(2,84)=1.754,p>0.05。
4讨论
4.1文章标记类型对不同认知方式被试各类信息保持的影响
研究发现,文章标记对被试各类信息的保持量有明显不同的影响,不论是前置性标记还是后置性标记,被试对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均有显著增加,但对细节性信息的保持量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而对总体信息的保持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结果与Lorch等人的研究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增加文章的标记对文章信息总体保持量没有什么影响,但却改变了对文章保存信息的结构,文章的标记促进了对与标记有关的信息保持量的增加,但同时降低了对其他信息的保持量。
但是,研究进一步发现,只有场依存性的人表现出文章标记的效应,即在有文章标记(包括前置和后置标记)时,场依存性被试在文章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显著增加的同时,细节性信息的保持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对场独立性被试来说,无论有无文章标记,其对各类信息的保持量都没有明显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Lorch等人的研究结论只适用于场依存性被试,而不适应于场独立性被试。场独立性被试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较少受到背景材料的影响,因而文章不管有无标记,对场独立性被试的影响都不明显:而场依存性被试获得信息是以外界线索为参照,在获得信息过程中更多地受外界参照的影响,所以文章加标记后会明显改变场依存被试获取信息的侧重点,即当文章有标记时,场依存性者会对标记内容的保持量有明显的增加。除此之外。场独立性被试与场依存性被试在阅读时对各类信息的注意指向性可能存在差异。对于场独立性被试,不管有没有能体现文章主题和结构的标记,他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反映文章主题和结构的信息上,并且总能成功地检测到这些信息。与场独立性被试不同的是,场依存性被试的注意指向随文章标记而发生变化。已有研究证明,当没有文章标记时。场依存性被试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于文章的具体内容上,而不注重把握文章主题和文章结构,因此促进了体现文章具体内容的细节性信息的通达。但当有概括文章内容的宏观标记时,场依存性被试的注意指向发生了转移,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文章的具体内容上,而是更多地集中于反映文章主题和结构的标记性信息上。由于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主题性信息得到的认知资源的增加,体现文章具体内容的细节性信息得到的认知资源就会相应减少。因此,场依存性被试在主题性信息保持量增加的同时,文章细节性信息的保持量相应地减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场依存性被试并不比场独立性被试缺乏认知技能,而差别主要表现在二者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力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指向上。或者说,文章标记的作用可能就在于促使读者,主要是场依存性读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文章不同类型信息的注意力进行调整,对有限的认知资源进行再分配。
4.2纸笔呈现方式与VDT呈现方式的比较
研究结果还表明,材料的呈现方式对不同认知方式被试阅读的效果产生了不同影响,在VDT呈现方式下,场独立性者的文章信息的保持量明显高于场依存性者。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偏好不同的学科,场独立性的学生往往偏爱需要认知改组技能的、与人无关的学科领域(如自然科学),而场依存的学生往往偏爱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接触计算机的多寡及花在上面时间的多少是由学生的兴趣决定的,由于场独立性者比场依存性者对理科更感兴趣,因而会对计算机更感兴趣,这会造成场独立性被试比场依存性被试对计算机VDT呈现方式更适应。在阅读过程中对计算机的操作更熟练,导致场独立性被试比场依存性被试的阅读绩效更好。但研究没有发现在细节性信息的回忆量上,不同的认知方式的被试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场依存性者在文章阅读过程中更加注意细节性信息有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以前使用纸笔测验的研究结果,即在没有标记的情况下,场依存的被试对细节性信息的回忆量要明显高于场独立的被试,而对反映文章结构信息的回忆量却明显低于场独立的被试。
5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得出如下结论:(1)文章标记对不同认知方式的读者有明显不同的影响,文章的宏观标记能够使场依存者的阅读的注意指向发生改变,即增加标记后场依存者会更加注意与标记有关的内容,而对场独立者则无明显影响。(2)呈现方式对不同认知方式的读者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在纸笔呈现方式下,场独立、场依存者的各类信息保持量差异不明显,而在VDT呈现条件下,场独立性者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显著高于场依存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