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霞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中,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是内涵相近的三个常见概念,本文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指出在研究中应根据其特点加以区分。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能力 企业家人力资本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解析
企业家精神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定义。Morris(1998)初步统计了有关期刊和教科书中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界定,发现至少有77种之多(Mayer,2001),主要是强调了财富的创造性、企业的创造、革新的创造、变革的创造、工作机会的创造、价值的创造,以及成长性的创造。
国内的研究多是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汪丁丁(2000)把企业家精神概括为三方面:首先是熊彼特所说的“创新精神”,其次是韦伯所说的“敬业精神”,第三是诺斯从新制度经济学里提出来的“合作精神”。高希均(2000)认为企业家精神有四个特质:具创意,有胆识,敢投资,担风险。贾良定、周三多(2006)借用德国古典哲学“精神”概念的结构,认为企业家精神由知识素养(理论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伦理品质(自由精神)三个层面构成。
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与企业家精神相对应的词是“entrepreneurship”。国内对其的翻译除了企业家精神之外,还有创业、创业学、创业精神等。因为早期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主要以小型、中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把握并利用机会创建新的企业,所以企业家精神就被理解为创业精神。如Venkataraman(1997)就将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领域定义为“目的是理解机会是如何导致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发展、产生和应用的,是谁控制着这一过程,这一过程的具体步骤是什么的学术领域”。
随着新经济的出现,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企业必须不断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企业家精神就不仅是关于创建企业的行为,它还涉及到企业的创新和变革。当前,随着企业家精神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不少学者如庄子银(2005)等已将对企业家个人、企业组织的微观视野扩展到社会层面,着手研究如何引导区域或国家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进而使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
所以,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所共有的特质和价值观体系,而“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和灵魂,考察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则是度量和实证分析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途径。
关于企业家能力的解析
1982年,博亚兹(Boyatzis)率先提出了能力理论(competency theory),认为个体胜任工作角色或完成任务的绩效是人格特征、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能力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强调能力必然蕴含于具体行为并能够经由行为得到观测。随后,能力理论逐渐被引入对企业家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企业家精神一样,因为企业家在现代企业理论中所担当的角色不同,企业家能力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中就具有不同的内涵,目前多数研究是围绕企业家能力的分层和构成展开的。
一些学者从企业家个体特征的角度,针对企业家的行为特征、认知特点、人口统计变量等进行研究,旨在挖掘这些变量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如亚当(Adam,1993)认为,企业家必须具备在商业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等职能领域的管理能力。国内一些学者从过程和行为的综合性视角出发,认为企业家能力体现在他所经营企业的各项决策活动之中,如李志等(2003)对我国“企业家能力”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认为多数学者赞同将企业家能力概括为七个方面:决策管理、组织指挥、沟通协调、人事管理、创新、专业技术和基本能力等。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开始提炼企业家能力的测量维度,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如贺小刚(2006)界定了包括机会能力、关系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战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6个企业家能力相关测项,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验证了企业家能力与组织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张焕勇(2007)也设置了6个能力测量因子,通过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的方法,验证了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的正向相关关系。
总的来看,对企业家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多维性上,强调了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企业成长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认为企业家能力可通过个体完成任务的行为来观察和度量,并能通过培训和开发得到提升。
关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解析
人力资本是特殊的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又是特殊的人力资本。关于人力资本,最早的概念是由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906)提出来的,但直到舒尔茨(Schultz,1960)在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时发表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时才得到主流经济学的认可,他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多”。
在国内,企业家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周明、廖东玲(1997)在《论企业家人力资本市场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但他们并未对概念本身作出分析说明。焦斌龙(2000)给出的解释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为完成企业生产性和交易性功能,保证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契约的有效实施,企业家具有的“利用资本的经营人力资本”和“降低交易费用人力资本”的总称。目前涉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文献大多是针对其特点的研究,一般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异质性。由于个人素质、偏好、经历、受教育程度不同,企业家对市场环境的认知和机会的把握也会不同,这就造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异质性。
相对稀缺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对个人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努力要求很高,在短期内无法“批量生产”,因此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具有相对稀缺性。
产权私有性。周其仁(1996)指出“人力资本与个人不可分割”,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只能是企业家本人。
产权完整性。企业家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开发、使用、流动、收益具有完全的控制权。
难以计量性。企业家人力资本很难用简单的考核指标衡量,其劳动成果—企业业绩往往受到许多非企业家可控因素的影响。
从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逻辑来看,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特征,尤其是其产权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是重要的。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完整性和信息不对称,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企业家的决策与行为难以采用事前契约的形式予以确定,具有不可视性和难于监督性。由此而来,企业家甄别机制的健全、企业家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安排与执行等都是一系列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结论
关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企业家人力资本这三个概念的关系,国内学界做出探讨的文献较少,三者经常被混同使用,其区别也只是外延大小的问题。至今,对企业家概念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完整的版本,这是导致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人力资本三个概念界定模糊的直接原因。目前,对企业家内涵的界定和规范还远未完善。尽管如此,三个概念也应各有侧重,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在使用过程中加以区分。
企业家精神无论是从英文原意来讲,还是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其最核心的特质无疑都是“创新”。而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人力资本两个概念分别由能力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引申而来,其含义都更具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对于企业家精神,一般认为是企业家具备的类似于天赋的东西,可通过改善组织、社会环境来激发和培育。对于企业家能力和人力资本,则是要通过投资(学习、培训、迁移),增加其供给量。此外,对企业家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结构分析方面,因此也易于进行量化操作,以数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企业绩效等的关系。企业家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与物质资本平列的另一种资本形态,目前的研究多是探索在对其资本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家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
参考文献:
1.焦斌龙.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置.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贺小刚.企业家能力、组织能力与企业绩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志,郎福臣等.对我国“企业家能力”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