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巽达
最近,易中天在“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上做了一篇命题作文,回应的是《从经济复兴到文明复兴》的大题目。这篇作文的中心观点是: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历史传统,所以才能把自己的文明延续几千年——这是我们“有”的;同时,我们还有“缺”的——现代意识,科学传统,民主精神,法治传统。他提出了一个极富建设性的“说法”:“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历史传统和现代意识进行对接。有人说中华文明是黄色的文明,西方文明是蓝色的文明,但我并不认为这两种文明就一定是冲突的,我认为黄色的文明和蓝色的文明,或者说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历史传统和现代意识是可以兼容,可以对接的。而我们知道,当黄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意思?绿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说得多好!好就好在他提醒了我们:绿色其实不是一种纯色,它是由黄色和蓝色调和而成。这个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浅显色彩原理,通过其对两种文明的阐释,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论思维,既形象生动,又深刻准确,既有作家的灵性,又有学者的严谨,深入浅出,说服力强。
“绿色文明”的提法,最宝贵之处是“混合色”思维。不少国人长期熏染于“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政治思维惯性,爱在“阶级”、“主义”上纠缠不休,哪怕明白“发展是硬道理”,也最好有个“革命性说法”。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伟大之处,就是以他的绝对权威,拨开了无谓争论的迷雾,让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从他老人家的很多讲话中看出,如何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如何解决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问题,他也心里没底——最近公开披露的邓小平和弟弟邓垦的谈话中,就有:“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但是他老人家坚信发展生产力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当务之急,他不排斥市场经济,他也不抛弃社会主义,他做的是“混合色”的伟大尝试。这位早年留洋的总设计师,透彻了解优秀文明的普世价值;但他同时深知国情,明了本土的消化能力和吸收方式,所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一种“混合色”理论,既融合了资本主义的强项,也不削弱社会主义的优势,可谓一言九鼎的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角度的“混合色”理论,而“绿色文明”是文化角度的“混合色”思维。在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存中,唯有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结合本民族的特性,才能走上罗马大道。混合,是必然的,重要的是如何混合,倘能混合到相得益彰点石成金的境界,就是高手。其实,不光社会主义“拿”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在“拿”社会主义,当年资本主义危机时,他们也借鉴社会主义。资本家们在他们的“主义”前面加上“人民”、“福利”、“计划”等社会主义的“专属特征”,我们今天也不妨加上“市场”等原属资本主义的特征。不作茧自缚,不固步自封,不拘一格,不讲死理,就是“混合色”思维的出发点。
中国的黄色文明源远流长,西方的蓝色文明活力充沛,潜藏加激流,便是绿色文明的无限生命力。可期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