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星的标志下

2009-09-29 09:25宋晓杰
诗潮 2009年7期
关键词:飞旋雪野桑塔格

宋晓杰

不是我的,是桑塔格的——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眼前闪动着苏姗坚毅的面孔。哦,永远的苏姗·桑塔格。不管那本书是她送给好友布罗茨基的,还是那一篇送给本雅明,我都是懦弱、心虚的。因为无论如何,写下这七个字的时候我是没底气的。但是,我仍然忍不住抬头,向着高远的天空,长久地瞭望。“土星运行最慢,是一颗迂回曲折、耽搁停滞的行星……”我喜欢它那样模糊、缓慢的气质。

约略记得,多年前,有懂得命相的人对我说过,我属大驿土的命。关于沉沉的“命运”的话题,我不知底里,但一个“土”字我是愿意接受的。因此,也喜欢与土相关的种种——比如土地;比如,土地上的河流,绿色以及白亮、淡腥的水汽……当然,还有诗歌里面的土腥味。虽然至今我仍弄不清楚,默默里,哪个在先,哪个随后。

这组诗,是2008年夏完成《诗歌月刊》下半月头题诗稿之后的表现。在此之后,我已经有半年时间没写出一行诗了。我一直以为,诗对于诗人(如果我也算的话)来说,是一种自然的情感的分泌。但是那么久了,我甚至想不起诗——或者说,那次密集的书写已使我的情感和体力严重透支,这是我的“七寸”和软肋。在一日千里的时代,这样的弱智让我羞于启齿。私下里,我总觉得我还有一个身体活在“散漫”的古代——吃屋檐下的瓜菜、住四处回廊的庭院、穿宽大微疵的棉布、用毛笔写蝇头、用驿站传相思,灯要掌上、步子要踱、茶要品、酒要小盏、乐要竖琴……可是,眼前的时光除了飞旋还是飞旋。我的诗像胆小的乡下孩子,在绿色浓郁、叶片肥厚的缝隙间偷窥,在森森的林木间疯跑,需要一个索引和向导,才能帮我找到它们——或者说,彼此找到。

那个晴日,因为有个选题要做,我和一位摄影家去了城乡接合部的那片雪野。已经过了雨水,却还有浩荡的大雪是没想到的。正是午时,少有的亮光光的阳光和雪后的静。越野车辗过雪,发出细小的声音,除此,便再没有别的声息了。空旷的大地还睡着,它要一寸一寸地,活过来。渐渐地,前方只剩一条车体宽的小路了,我们专注地看着四周,持续的静。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喜鹊——我想,小时候一定是看过的,因为我在乡下奶奶家待过一段日子——但是那天,我看到了喜鹊,郑重地看到。它们叫着、飞着,不管不顾,自在而逍遥。“看,那边是坟地。”我顺着摄影家的目光望去,高低不平的洼地里,是高矮新旧的坟茔、鲜艳的花、黑沉的幔……而喜鹊不知人间的苦与乐,在道路两边欢喜地翻飞着。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森林,一望无际的森林啊,让我想起俄罗斯的风景画;想起那些可敬可爱的诗人,想起他们身体的寒凉和内心的喧腾。阳光透过林间罅隙,星星斑斑地落在雪野上,起了淡蓝、素洁的光晕。一种绝尘的美!偶尔,传出远处驻地单位的一两声犬吠,更添了清幽与隔世之感。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橘外套,如果配以摄影家的专业相机和眼光,应该另有一种装腔作势的美。但我又看了看自己的长靴,却挪不动脚步,心下思忖,擅自做处子的闯入者是不该的。摄影家嘘声指指天空。只见高高的半空中蹲伏着一群猫头鹰,它们迟钝地站在高枝上,半闭着眼睛或者睁着,直到它们被低处另一个摇着的镜头惊扰了一个个扑棱棱飞走……望着远去的猫头鹰和仍旧颤动的空枝,我们面面相觑。

从森林和雪野回来后不久,我陆续写下了这组诗——也许,是因为续接上了土地的气息,我才找到了诗,才找到了我自己。

猜你喜欢
飞旋雪野桑塔格
天降大福喜成双
雪野练兵
雪野小趣
桑塔格研究“新浪潮”中的特点与走向
——芭芭拉·秦访谈录
春访仙鹅寺
“雪野”的意义
面对面
天津飞旋科技有限公司
蚂蚁探险家
桑塔格的成功与60年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