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学校走出困境方略谈

2009-09-29 09:56许耀光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办学规范师生

许耀光

老城区学校校园狭窄,校舍陈旧,缺乏资金投入改造,加之随着人口迁移至新城区居住,师生人往高处走,由此成为被人冷落的角落,许多学校逐渐薄弱起来。博罗县罗阳二小作为典型的老城区“趋薄”学校,近几年来为了走出困境,认真思考,选择了走重建学校文化之路,以求稳定学校发展,并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重建学校精神文化,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组织的灵魂。它体现着学校文化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方向和本质。

处在“趋薄”的老城区学校的许多师生缺乏上进动力,重建学校精神文化首先就必须使其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的激励作用。为此,我们在剖析、反思、总结学校现状和现有文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一系列的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明确了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的办学宗旨。提出了“以人为本,造就学生,成就教师”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具有时代意义,体现了学校“双赢”的办学思想:让教师在学生成长中发展自己,实现自我。我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结合,提出“明理、厚德、求真、求美”的校训,并且创作了校徽、校牌及办起校刊、校网,把他们统一命名为“新苗”,寓意全体学生像破土而出的新苗,在学校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徽、校刊、校网及学校愿景无不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并逐步深入人心,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形成追求上进,努力实现自我的思想。这种学校精神引领师生朝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迈进,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坚强的生命底蕴。

二、重建学校物质文化,提升学校的形象

在老城区“趋薄”学校,没有漂亮校园校舍吸引人,但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布置,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景观来陶冶师生的性情,塑造师生美好的心灵,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提升学校的外在形象。

具体做法:一要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做到艺术性与教育性统一。校园的建筑装饰、花草树木、橱窗、宣传栏、一石一画的布置都要具有文化的内涵,使校园里每时、每处、每事、每物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让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和谐统一。让置身其中的人们通过耳濡目染,如沐春风,日渐陶冶自己的性情,净化自己的心灵,逐渐体验出人生意韵,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和高尚情操,从而形成特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二要重视人文气息的创设。校园的牌匾、挂画内容是名人名言、名人画像,给人思想,给人启迪。橱窗、宣传栏不仅给人信息、知识,还给人娱乐。校园走廊、楼梯、设置温馨安全提示语。花坛、洗手台前设置文明提示语,教育人们行为文明,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与关怀。同时学校还要从办学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办学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校训、校标、校风、校歌、校规等,并合理显示在校园中,激发校园中人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学校还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设备,建立校园网络,图书室等文化化设施,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学校发展提供和谐优美的物质环境。

三、重建制度文化,提高学校发展动力

学校在重建管理制度时突出制度环境的人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搭建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在制度制定时遵循“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让教师群体积极参与。因为被教师认同并亲身参与建设的管理制度,才能内化为教师自觉执行的行为。

对于重大决策要交由教师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监督执行。这样,使教师真正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与管理中,使他们真正发挥主人翁作用,真正愿意为学校出谋献策,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因而提高工作的动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学校近年来顺利制订出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如德育工作规范、教师行为管理规范、常规教学管理规范、业务学习规范等。这些规范起到约束、激励、引导作用。

学校领导干部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一种有压力但无压抑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在执行制度中,充分考虑教师的特殊性,少些僵化要求,多些人性化导向,在不违反基本原则前提下,尽量结合教师工作性质,心里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使他们做到自我约束为主,制度为辅,让制度和情感和谐结合,体现出人文精神,使管理活而有序,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同时,对行政领导协调管理、组织沟通、信息反馈等规范也要作相应的梳理和重建。这样能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使全体成员团结和谐,共同努力。学校也会因此逐步形成和谐健康的精神风貌,逐步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将成为学校的发展动力。

四、重建学校的行为文化,焕发学校生命活力

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产生的动态文化,是学校师生外表仪态、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的综合表现。它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真实反映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准。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外显的一种文化形式,是学校树立形象,增强活力的保障。“趋薄”学校中的人容易产生松散、怠慢行为,我们就应以重建校园行为文化去改变人,从而达到焕发学校生命活力的目的。

重建校园行为文化首先要从全体成员的言行、容貌入手建立形象。在学校里师生的仪表、形象、心理、谈吐、动作举止、日常行为无时无地不在影响他人,影响自己,所以要引导建立师生文明的语言、行为。老师衣着端庄,举止雅典,谈吐真诚和蔼,有良好的心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价值,重视自己的言行表里。学生尊敬师辈,语言温和,行走规范,衣着整洁,游戏有序。其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形象,学校开展“师德论坛”活动,让教师辩论师德建设,指导自己的行为;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引进国家教育部“十一五”期间重点科研课题——生本教育课题实验,为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提供一个平台,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此外,学校还开设数学奥林匹克、书画培训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办学规范师生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