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分层教学探讨

2009-09-29 09:56周建章
师道·教研 2009年9期
关键词:定语分层分类

周建章

在我们普通高中里,一个班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如果在课堂上实行“一刀切”,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显然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有违“新课标”的精神,有违素质教育。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参照成功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实验。

一、理论依据和遵循原则

1. 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考虑整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每堂课的学习内容的关系,增强教与学的目的性。同时,还要考虑全体学生的需要,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B层是中等生所要达到的目标,C层是少数优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2. 科学性和可测性相结合

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紧扣“新课标”教学大纲。一方面,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各单元、章节、课时以及重要的知识点中,以便分层突破、分段落实。另一方面,把教学目标归为“水平能级目标”“行为操作目标”和“评估检测目标”,使教学目标横向成“线”,以利于教学中操作。如:认识目标可分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四个水平能级,学习兴趣分为“愿学——爱学——乐学”三个水平能级,师生关系按“接近——亲近——信赖——共鸣”四个水平评定。

3. 阶段性和发展性相结合

英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使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终端目标,我把终端目标分解为若干阶段性目标,按照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逐步达标,避免脱离学生实际,盲目拔高。这既能实现每个阶段的要求,也照应了后继学习的需要,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具体做法

1. 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

首先要对学生分层,根据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可将学生分成三类:A类是学有困难的学生,B类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类是拔尖的优等生。向学生阐明分层教学的设想,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指出各层次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降级”,消除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使他们乐意按照教师的设想来进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或较长一段时间学习后,最终达到A类学生逐步解体,B、C类学生不断壮大的目的,达到共同进步。

2. 课堂教学目标分层法

教师应设定每节课、每个单元的目标,以“目标达到”作为“通过”的标准。备课时,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目标。其中A类学生完成低级目标,B类学生完成中级目标,C类学生完成高级目标。如讲授定语从句时,可设计共同目标:掌握定语从句的概念和定语从句的运用。不同目标:A类学生了解定语从句概念和定语从句的运用,B类学生理解定语从句概念、定语从句的运用及变化,C类学生掌握定语从句概念、定语从句的运用、定语从句中的句子成分的分析及与其他从句的区别,还要掌握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之间的区别。

3. 课堂教学层次法

(1)揭标。每节课开始,教师以提问、检测等形式以旧导新,揭示并努力完成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准备四个色卡:A是红色,B是蓝色,C是紫色,D是白色。若A类学生完成A组目标的话,就出示A卡;B类学生完成B组目标的话,就出示B卡;C类学生完成C组目标的话,就出示C卡。若未完成目标,需要教师帮助的就出示D卡。

(2)测标。我在每个单元的测试中,同一份试卷仍按A、B、C三个层次命题,满分是100分。A类学生完成A组题目得满分,B、C类学生完成A组题目只得60分,他们还需要完成附加题,满分也是100分。目的是缩小分数差距,克服学生自卑心理,增强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3)补标。课后作业也分为三个层次:课后练习、课后习题、课后复习题。按照“模仿练习类,稍有提高类,灵活运用类”逐步加深,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学。这样,学生做作业就不再是负担,就会真心实意喜欢做作业了。

三、实践意义和效果

实践证明,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法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学有所成,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上个学期,在我所任教的两个高一班级中,我完全按照英语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教学效果很明显。在期末考试中,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无论是优秀率还是及格率,都明显高于其他班,特别是差生大大减少了。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定语分层分类
分类算一算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分类讨论求坐标
雨林的分层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