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周
案例
近两年,学校发展的速度很快,每年都在招用新教师。新教师在新的岗位中面临巨大的压力。有的适应能力强,很快站稳了脚;有的却来去匆匆,调离、改行的大有人在。我与大多数教师一样,几乎忘记了那些离开学校的新教师的名字,但却一直记得一位姓王的年轻教师,因为他的离开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记得我与王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06年的夏天,当年学校引进的大学生特别多,他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从众多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的,王老师是物理学科公招考试的第一名。我们约好在校长办公室见面。他一进门就主动用普通话向我们问好,高高的身材,穿着一件黑色的西服,拎着一个包,显得文质彬彬,像一位大公司的职员。在交谈中,我们知道他在大学里很优秀,是学生干部,来自农村,家境不宽裕,但他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信心,对能够留在成都市区工作十分自豪。我们和王老师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好,因为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现在城市大学生身上少有的纯朴与坚强,我们也从内心对这位新教师充满了期待,认定他具备优秀教师的素质,猜想将一个班给他我们会放心的!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安排王老师接任初二(2)班的班主任,并兼三个班的物理教学。这个班当时是全校典型的乱班,班风不好,人心涣散,班上的几大“金刚”路人皆知。我们让王老师担任班主任,一是由于当时能够当班主任的教师太少,二是我们认为王老师在大学里是学生干部,有管理经验,又是小伙子,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泡在一起。王老师在接任之初,虽然感觉到压力,但在我们的鼓励下,他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利用假期阅读了很多有关班级管理的书籍。他接班第一周,风平浪静,但到了第二周,各种不良的势头就出现了,面对来自农村的新老师,学生们通过一周的试探,慢慢开始狂妄起来,特别是班里的几大“金刚”一上课就捣乱。在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采用了罚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处罚。刚开始每节课教室后面站两三个学生,后来有十来个学生,到最后就连最老实的学生也觉得王老师好欺负了,课上竟故意将墨水洒在他衣服上。面对调皮的城市学生,来自农村的王老师没了主意,他很委屈,也很无奈。天天耗在与学生的斗智斗勇上,王老师渐渐失去了工作的激情,脸上几乎没有了笑容,见到我总是一脸的惆怅。其间,我与年级组长也不时传授给他一些教育学生的方法,但他“照搬照用”后成效并不明显。学期中,学校教学顾问团的老师就提醒我,王老师因为组织教学有问题,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学成绩很不理想。后来学生家长也找到学校,要求换班主任,理由很简单,就是他管不了学生。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我们暂停了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让他一心一意搞好学科教学。但事与愿违,由于过不了管理学生这一关、在学生中没有一点威信,所以他的课堂秩序十分混乱,教学质量处于年级最后,与平行班的差距越拉越大。第二学年,学校又引进了新的物理教师,王老师在竞聘中成了富余人员。在教育局的协调下,王老师调离了我校,到一所农村小学担任科学教师。
一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王老师现任学校的周校长。我们一见面,周校长就主动与我提起了王老师。她说,王老师在她们学校发展得很好,学校让他担任科学教师并兼管学生社团,由于他知识面广,也舍得付出,所以老师和学生都很喜欢他。虽然他的工作内容比较杂,但他干劲十足,学生社团也搞得红红火火,学校正准备评选他为优秀教师呢!周校长的话让我一怔,王老师在两所学校的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呢?难道是我们没能发现他的潜能?我们对他的“关照”哪里出了问题?
分析
1理性判断新教师的素质
现在,我校每年仍公开招聘大学生,但在安排新教师工作时,我们已倍加小心和谨慎了。我们对大学里的优秀学生不再盲信,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更加理性地对他们的素质作出判断。中学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管理学生、控制课堂的能力。大学生缺少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与学生相处及用自己的人格和知识去征服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绝非是读几本书就能获得的。
2对新教师的培养切忌急功近利
王老师离开后我们在不断地反思,在新教师的培养上我们是否太急功近利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压力,但更需要“精心哺育”和“精雕细琢”。对王老师来说,学校在他刚担任教师时就将全校最乱的班级分给他,超过了他当时的能力。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一般来讲,一名教师从入职到胜任工作,至少要3年;从胜任工作到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和尝试创造性教学,需要4年~8年。从成熟到发挥最佳水平,大约需要8年~15年。因此,学校管理者对刚毕业的新教师,要有宽容之心和等待之心,不能片面强调竞争,对新教师可以确定这样一个信条:不要过早下结论。学校要为新教师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否则,刚毕业的教师整天面临被解聘的威胁,哪里还有心思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呢?
3扬长避短,给新教师一段“适应期”
王老师为什么在那所农村小学取得了成功呢?周校长告诉我,在王老师到他们学校前,他们就从教育局了解到王老师的一些基本情况。因此,在王老师刚到时,学校并没有安排他承担学科教学任务,而是让他担任自然和科技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承担学校广播站的管理、策划工作。这些工作涉及的学生面不大,这使王老师有了一个“从少到多”管理学生的适应期。由于他知识面广又有物理专业知识背景的支撑,所以,他经常开展一些科普知识的讲座和学生社团活动。在他的带动下,广播站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他辅导的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屡屡获奖。王老师多次得到学校的表彰。可见,管理者要正确认识每位教师的长处和短处,用其所长,帮每位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要多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此外,帮助新教师制订合理的成长规划也很重要,我非常赞同周校长给予王老师的“适应期”,帮助他完成由管理“少数学生”到管理“全体学生”的过渡,由大学毕业生向称职教师的转变。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信任和期待,相信他们并允许他们失败,不轻易放弃每一位教师,需要学校管理者的豪情与胆略。
由此可见,校长对新教师的“关照”,也是颇有讲究的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