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荣
[摘 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产物,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困扰着很多教师。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例从教学目标、活动情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入手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教学活动;有效性;实例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2.42,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7-0074-04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依据明确具体的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即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如果教学活动的目标只在少部分学生身上得以实现或者活动耗时过多,该活动的有效性就会出现问题,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下面笔者结合听评课过程中关注的一些教学实例,归类分析中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活动设计重趣味,轻目标
一些教师常采用竞赛以及其他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但大多数教师在设计游戏或者比赛活动时过度关注趣味性,结果活动很有趣,却没有明确的目标。
实例1:一位初三教师在上课开始时,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进行Words Memory比赛。其形式为:教师在PPT上迅速闪过一个本单元学过的词语或者表达法,叫一名举手的学生先说出再口头拼出刚闪过的那个词语或者表达法,如果该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则叫另外一名学生。举手参与者不多,都是对这些词语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用时8分钟呈现13个词语和表达法,而后给获胜的女生组在黑板上画了红星,进入听力环节。
评课研讨时,授课教师说她观摩其他教师课堂教学时,一位教师采用了这个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所以她决定在自己的班级尝试这个活动,但是在自己的班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也没有积极参与。
活动有效性分析:在此活动中,教师侧重的是活动形式的趣味性和课堂气氛,却没有思考这些因素应该为何种教学目标服务,似乎确定了获胜方,活跃了课堂气氛就实现了教学目标。在该活动中,尚未掌握这些词语和表达法的学生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积极参与其中。活动时间较长,却没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环节,即便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也是低效或者无效的活动。
问题解决建议:教学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学生的兴趣只能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来帮助实现目标。此活动的优点是以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用作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性评价活动,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可将活动的目标设定为评价学生对单元词汇的认读与拼写情况,评价的重点是全体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连续闪现13个词语,让学生小组合作记录,而后合作回忆、学习这些词语,评价的标准是所有成员都能够认读、拼写这些词汇的小组获胜。这样,既能够保持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闪词环节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问题二:活动设计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成人认知水平下的一些常识性知识,有时远远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一个要点是活动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实例2:一位教师在设计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英语13册Unit 5 Advice Needed 单元输出活动时,让一个学生读了一段教师写好的小篇章,内容是说作者刚从农村来到城市,不知道如何在城市交朋友。教师让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写出作者的问题,而后4人小组讨论问题并提供建议。汇报阶段各组的回答基本上都是greet others,be friendly to others,而后就是沉默。鉴于学生的沉默,教师给出5个短语,be friendly to others,open your heart to others,forgive others,talk with others,dont be angry easily,而后让学生小组运用这些短语再次就该问题提供建议。但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中有两组没有运用教师创设的交友情境,而是就其他问题提供建议。
评课研讨时,授课教师反思说这个环节学生沉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为学生做好语言铺垫,以后要注意语言铺垫到位。
活动有效性分析:此活动用时较长,学生却没有思维和语言的输出,是无效的活动。这个环节的问题并非是语言铺垫不到位,而是活动的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该活动的设计意图很好,为学生运用提供建议的功能结构创设情境。但是笔者主动参与了三组学生的活动,发现就此情境,即便是用中文,学生也无话可说。教师提供的交友原则符合成人的认知,而该校处于北京偏远郊区,初二的学生没有到城里交友的经历与设想,所以即便是教师给出了表达结构,学生也不愿意去用。
问题解决建议:违背学生认知水平的大道理或合理的原则只能成为学生机械模仿的对象而无法变为学生真实的语言,因为学生没有真实表达的需要。就此活动,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让他们就生活中有问题的领域提供建议。比如,就如何学好英语,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女儿/儿子、好朋友提供建议,学生就会在合作过程中有思维和语言的成果,活动会很有效。
问题三:活动设计中的合作学习问题
1.合作学习活动设计不合理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要考虑其必要性和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在合作完成活动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完成活动汇报阶段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还体现在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都有平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输出的机会。
实例3: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英语13册Unit 6 New Years Resolutions的第一个听力内容是Kelly介绍自己和三个朋友未来的计划。完成教材中的听力任务后,教师让学生阅读听力原文并划出其中的短语。学生找出 like doing, be going to, want to be, enjoy doing 等表达喜好和计划的功能结构和表达法。而后,教师让学生小组活动:Retell the passage.
笔者旁边的学生自发组成5~6人小组,其中4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另外1~2名学生在旁边看。笔者问旁观的学生:“你们的任务是什么?”答:“我们补充他们的内容。”而其他4位同学基本上是每个人有一次输出的机会,陈述Kelly,Ben, Lucy, Jimmy的计划。教师叫到小组时,小组没有互动合作,每个组员只是独自表达自己的话语。
活动有效性分析:该活动设计不合理,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活动,因为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合作的过程,而且并不是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语言输出的机会。
问题解决建议:此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模仿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操练表达计划的功能结构。该活动比较适合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设计任务,有的学生只介绍其中一个人的计划,有的介绍两个或者三个人的计划,还有的需要完整介绍出四个人的计划。
2.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活动无效
实例4:一位教师在处理Describing Objects 话题时,依据听力材料中对光盘、手套、粉笔的描述,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关注size/shape,color,material,use/function等具体信息,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描述物体要包含的方面及一些有助于介绍物体的词汇和结构,而后,让学生4人一个小组合作描述一物体,汇报阶段其他同学猜测该物体的名称。
汇报阶段,一组学生描述一物体时,其他组的学生并没有倾听,也没有猜测出物体的名称。教师自己说出物体名称后,叫另外一组学生站起来描述本组的物体,其他组的学生还是没有倾听。教师不高兴地对学生说:“You should listen to them carefully. I am not the only one who listens to them. ”
活动有效性分析:评价环节的缺失导致该合作活动成果汇报环节无效。其原因在于成果汇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而不单纯是给完成任务的学生展示的机会。此外,教师的这种语言要求也是无效的。
问题解决建议:教师应该在学生汇报之前就其他同学倾听什么内容,听的过程中做什么,听后的评价任务是什么进行提前引导,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What object are they describing?
How do you get the answer? What clues/words in their speech help you get the answer,its size, function, material, color?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ir description?
What suggestions do you have for them as to their ideas, fluency, confidence, cooperation etc.?
这种引导,可以形成学生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的意识和习惯,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中的倾听不是靠教师的要求来保证,而是靠明确的任务来激励学生愿意倾听,学会评价。如果教师的引导和要求缺失或者不够明确具体,那么,学生在其他组汇报时就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此外,教师要确保汇报展示环节精炼高效,即便汇报发言的组不多,只要评价环节做到位,全班学生都会受益。而有些教师在汇报环节,叫很多组甚至是所有组展示其合作的成果,却不引导学生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只是教师自己评价说: “Good!”或者“Excellent!You have all done a good job.”这种模糊的标签式评价语言既不能评价出学生的表现,也不能促进学生改进和提高。
问题四:活动设计内容不够具体
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另一个要点是在开展活动时学生有明确的要表达的内容,其思维的重点是如何用英语表达一定的内容。
实例5:一位教师在教外研社版新标准初一上册Module 4 My school life时,给了学生6分钟时间,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运用have …(subjects) at…(time)结构介绍当天的课程。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热烈地用中文讨论各节课上课、下课的时间,讨论中他们思维的重点放在具体时间上。活动时间到了,学生还不能够运用该结构介绍当天的课程。
在评课研讨时,授课教师反思说完成活动的时间不够,所以学生没能完成。
活动有效性分析: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输出,但是学生却没有语言的输出,原因并非是时间不够,而是活动设计不够具体明确,导致活动低效。
问题解决建议:如果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一份时间表,那么学生讨论中思维的重点将是如何用英语表达这些信息,这样就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目标。
问题五:活动设计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例6:一位教师在复习、总结过去时的标志词语和表达法时,先叫几个学生说出,而后小组讨论列出,然后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过去时标志词语和表达法,例如,lastMonday,last month,last year,a moment ago,a week ago,two months ago,in 1898,in 1986,in 2000等20多个表达法,让学生在笔记本或者书上补上先前没写出来的表达法。
活动有效性分析:教师的这种做法似乎很好,先调查学生的已有知识,而后引导出未知表达法,扩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如果分析细节,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做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导致该活动机械低效。
问题解决建议: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学会发现、分析特征,探究、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就会培养起语言规律意识。就此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给出的表达法,分析其特征、总结规律,记录规律性内容。那么,学生就会关注过去表达法的特征,last……,……ago,in ……(时间/年代),特殊记忆没有规律的表达法,如once upon a time。这样,学生可以自主生成无数过去时表达法,而不是死记教师给出的表达法。
总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时间的长短、活动的节奏。时间不够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时间过长会使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有效的教学活动还要给学生留有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留出自主探究、拓展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英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思考教学活动低效或者无效的原因,探寻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