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 李春成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5所院校学生所上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目的、兴趣以及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消费观和体育课选项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在设置《体育与健康教育课》课程项目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心理、目的性、价值观、消费观等实际因素。增强学生适应自然和社会变化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普通院校 大学生 兴趣差异 课程设置
普通院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有极大的引导作用。上好一堂体育课除了教师的主导因素外,更重要是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体育课教学的积极性是受学生的兴趣、个性心理、环境氛围、目的性、价值观、消费观念等综合因素影响。而体育选项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着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要符合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特征。只有全面考虑到这些综合因素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大学生中进行调查,合计450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有关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的最新动向,为本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2、专家访谈法。针对普通院校男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差异及课程选项特征座谈。
3、问卷调查法。由一名教师带领五名学生,到5所院校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100%。(各项调查项目内容单个总人数为450人)
4、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取的各种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兴趣、目的性的状况(表1)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58.2%的学生对开设体育课的认识不明确,他们认为体育课没有开设的价值,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受中学高中阶段各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淡化或将体育课挪用的结果有直接关系,使学生认识不到体育的价值和意义,也体会不到体育课所带来的乐趣。说明学生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知道的很少,只有深入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对体育课兴趣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的只有40%,这其中的原因是现有的体育课项目枯燥,大部分内容是田径项目,竞技性强而娱乐和趣味性差。上体育课只是为了通过测试,如果不考试大部分学生不愿上体育课。教师只有用出勤点名和测验的方法来逼迫学生上体育课。这势必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近1/4的女学生怕累、怕脏、怕太阳晒。
现今学生为独生子女的占多数,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代替他们做了很多本应该他们自己去完成的事情,这样就很少有机会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这些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和艰辛就畏缩不前。他们练习不积极,不愿意吃苦受累,对体育课厌烦。另一方面,体育教学项目单一、教学手段陈旧。调查过程中得知,学生反映教学内容、项目缺乏情趣性和新颖性,缺少时代特点。教学方法缺少适合公共体育课学生的特点。
一些院校中女生占有较大比例,而当前的体育课程设置中所包含的项目适合女生学习的项目不多,并且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女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在对上体育课目的性的调查中发现,目的不明确的占64.1%,详细了解后得知,应为缺乏对体育基础知识的了解、选择体育课项目缺乏自主性、这使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体育课的目的性不明确。
(二)对喜好体育项目的投资、体育消费观、价值观、所喜爱体育项目对个性心理影响(表2)
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目的性不明确,但当今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于体育可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保健与康复、培养和扩展个性心理、促进人际交往的作用逐步有所认识。有38.6%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体育消费的观念,有42%的学生逐步形成体育消费的观念。在调查中还发现有31.8%学生们想通过体育项目的活动来展现自我,发展完善自我个性,塑造自我心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另有54.7%的学生有潜在的上述心理需求。这说明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自身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完善是有极大的影响力,表明学生从内心要求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样,以此来满足其内心的需求。
单调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约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在对学生是否应该对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有所投资的调查中发现,有27.3%的学生愿意接受对其进行投资,但数额有限。另有52%的学生因经济条件原因,打算逐步投资。这从另一方面启示我们,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愿望很高,因学生受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当学校在考虑设置何种体育运动项目和如何开展体育运动的时候,即要考虑到项目的多样性,还要考虑这些项目的经济性,使这些运动项目在学生中即能得到普及又能得到提高。使广大学生即能够接受和参与这些运动项目同时又不会给他们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
(三)现有体育课现状及学生对体育项目需求的变化(表3、4、5)
通过表3、表4的调查表明,学生对现有的体育课存在很大的不满,对现有体育课的喜好只占27%,说明体育课存在不足。这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喜好的运动项目少,因运动技术差、身体素质差、怕考试通不过,因教师的教法不当,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一些院校女生占多数,因中学对体育课的淡化和女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及怕辛苦的原因。再加上学校条件较差,课间时间短,下课后无充分时间换洗。这些原因使的学生对现有体育课不太满意。但这并不表明学生不喜欢体育,年轻人青春勃发喜爱运动这是确定无疑的。体育课只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就有利于作到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融娱乐、休闲、健身、保健与一体。只有这样才符合大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才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这一观点在表3、4、5中都有所反映。
在教学中增设体育舞蹈、网球、轮滑等项目比较符合大学生喜欢集体活动、追求新异、表现自我的特性。同时也适应女学生的爱美心理。对于教学形式的改变是一种教学观念的更新,对于学生喜爱体育项目的授课形式,在项目允许的条件下,学生普遍要求男女混合上课,这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表明学生的人际关系观念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学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竞技性的项目已经不再是当今学生所喜爱的项目,表现出淡化竞技的特点,项目需求多样化崇尚时尚、突出个性和新异。
三、结论与建议
(一)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教育课》课程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崇尚人性化、个性化、多元化、展示自我、突出新异、讲求实际的特点。
(二) 高中时期,为了升学而对体育课的淡化,使得学生体质下降,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和技能。因此只有在课程设置上完全符合此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喜爱体育课才能使其积极参与,并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其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及毕业后进入社会。
(三)对于体育教学的支持,要考虑到学生在体育课后的需求,使其在练习后不再有不舒适感。新增一些体育项目建设。
(四) 因为要进行按项目教学,对于教师在计算工作量和教学标准以及教学评估体系、学生考核体系等教学管理方面,要有一套合理完善的制度。这样才能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尽量满足学生男女合班上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俊荣.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学生体育态度的变化[J].北体学报,2003
[2] 王志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2,2
作者:
李春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李春成四平市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