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和加快西部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2009-09-28 02:06魏敦淑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时机

摘要:当前,国家利用扩大内需的时机,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快西部农村学校现代化进程就成为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影响西部农村学校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来加快西部农村学校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关键词:扩大内需 时机 西部农村学校 现代化进程

人力资本理论指出,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历来也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法。当前,国家利用扩大内需的时机,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把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发展作为重点。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扩大内需背景下的西部农村教育现代化问题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明显增加,诸如国外出口受阻、国内消费不足等。为此,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在这种危机下,作为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扩大内需就显得愈发重要。由此,国务院制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央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从这些出台的政策措施内容看,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就成为国家投资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另一方面,我国超过70%的人口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 2003年制定了“两免一补”资助政策, 2006年贯彻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8年免除了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但是,西部农村教育落后的客观现实,要求国家向其投入更多的资金,并有相应的政策作为保障。在当前扩大内需的背景下,西部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提上了议程。

二、影响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主要因素

(一)不合理的学校布局

学校布局是一个学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结构,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状况密切相关。?1?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存在着大量规模小而零散、甚或一师一校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从2000年开始,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重大调整,撤并一些“散”、“偏”、“难”的村级小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但经调整后合并的学校或新建的(寄宿制)学校因缺乏资金支持和相关配套措施,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诸如合并学校的教室紧张、教师短缺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住宿生活条件差、缺乏安全和卫生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还有辍学率的加剧反弹等等。

(二)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条件

西部一些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远远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诸如:

1、教室简陋、桌椅不齐、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缺少标准的运动场地,许多学生不得不挤在一间不大的土坯房里上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体育设施简陋,体育器材几乎没有。

2、教学设备匮乏,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而教育部制定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定:初级中学须设普通教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乐器室、实验室、化学药品库、劳动技术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教器材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等;小学须设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显然,西部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此文件的规定相差甚远。

(三)师资力量薄弱

西部农村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低下。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聘任代课教师,这些教师中只有极少数受过正规专业教育,这就难以避免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此外,限于教师的所长,一些学校只为学生开设语文、数学两门课程,诸如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课程就不开设了。

2、教师负担重。在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基本是包班教学,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

3、教师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工资待遇低下。许多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和福利,由此造成西部农村教师严重流失的现象。

三、 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的时机,加快西部农村教育现代化步伐。

(一)学校现代化的概述

学校现代化包括硬件现代化和软件现代化两个方面。硬件现代化包括教学基本设施的先进性。软件现代化则包括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校文化等软性条件的现代化。

(二)主要措施

1.科学合理地规划西部农村学校布局

2008年11月,中央新增加的1000亿元投资中涉及教育的资金具体数目是44亿元,这44亿元将主要用于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中用于校舍改造的资金是30亿元。而如何使用这30亿元的资金呢?首先要作好教育规划,要重视西部农村的各种人口变量,包括适龄儿童人口的总量、年龄性别结构和分布地理位置。?2?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要根据西部农村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学校撤并,并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的山区保留一定数量的教学点以适应当地低学龄儿童的学习需要。其次要科学合理地拨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保障措施的建设。

2.提高教学基本条件的现代化水平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素质教育强调个体的差异性,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全面发展。然而,让西部农村学生具有上述所要求的素养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条件作为支持。可西部农村多数学校的教学条件仅为单一的普通教室、黑板、粉笔构成。为此,首先应改善普通教室的硬件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建设专用教室以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要建立西部农村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可在一个中心学校或学区建立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库和远程教育系统,以辐射相邻或相近学校,为学校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设备,易于学校接收先进的教育教学信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培养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师资力量

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3?。一个学校的生存发展,教师是其发展的核心力量。西部农村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提高。首先,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综合能力。其次,为农村教师提供一个安于教师工作的生活环境。从2009年起,政府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并启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和住房建设试点工程。

总之,西部农村学校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西部农村学校应抓住扩大内需、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时机,加快学校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以促使西部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人炳.国外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

[2]王铁军.学校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石[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版),2000,(4).

[3]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政府网,2009

作者:

魏敦淑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时机
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时机
基于扩大内需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个人税收负担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
李昌镐的大局观——试应手的时机
时机与妙手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