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何使旅游人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而有效地开展专业教学,办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对策
目前世界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1世纪的中国旅游也进入到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巨大的旅游市场增加了对高职以上层次人才的需求。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学校在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时候,应该考虑我们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社会是否认可的问题,这就有必要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何培养出既有专业水平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应用性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 地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单是强调高职学生针对某一岗位群的所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工学结合加大实训环节以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这样的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良好,不仅能够适应现在社会某一岗位要求,也具有发展的潜能,以适应未来新出现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所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目前,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没有进行基本的社会市场调研,不考虑社会需求,单纯为了地方经济而仓促上马,因人设课,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造成人才重复培养,不能适应多元化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影响和决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并不是学校的硬件环境而是“软环境”中的师资队伍。目前,部分地方高职院校为了保证教师收入等问题,致使旅游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专业教师数量少,生师比过大,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无暇进行自身素质的提高及到企业下场锻炼学习新的实际技能。第二,专业理论课、实践课教师比例失调,甚至一些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也是实践课教师,不可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提高。第三,在我国,由于旅游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院校旅游专业教师或是半路出家或是刚走出校门,缺乏必备的旅游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第四,由于现行国家职称评聘制度的导向作用,一些教师即便是有闲暇时间也都用于撰写论文、申报课题上,很少有人关心专业发展和个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在地方高职院校的旅游师资队伍中,缺乏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尤其是缺乏职业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职业技能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过硬的真正适应高职旅游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这是当前制约我国高职旅游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3、实践教学体系单一
由于地方高职院校受区域环境限制,可供实习选择领域比较单一。由于旅行社、景区点行业淡旺季特别明显,旅游管理专业还未形成较为稳定的旅行社实习培训基地,不得不大部分实习还是在星级酒店完成。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教学安排中,主要有旅行社实习和酒店实习。其中旅行社、景区点实习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旅行社参观和聘请旅行社老总给讲课,周末或者“五一”、“ 十一”、清明节端午节等派少数学生去帮忙带团实习;而酒店实习是六个月以上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星级酒店顶岗实习,所有学生可以在酒店实习主要从事客房和餐饮等劳动量大的础性工作,实习时间相对较长。
4、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
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地方高职院校在设置旅游专业时往往对社会需求分析不够彻底,导致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有的院校是有什么教师开设什么课程,导致课程之间重复性太多,浪费过多的学时,造成不必要的课时损失。还有的院校专业设置过细过窄,毕业生缺乏适应性,不能适应未来的岗位变换和职业变化。
5、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错位
地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受教学条件所限,教学内容没有真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训环节力度不够,学生所学知识无法迅速与社会相结合。一些地方高职院校注重单一技能培训,侧重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导游带团等基本技能的实训,所培养的学生技能单一,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技能多样化。
6、教学方法陈旧
地方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讲授、学生被动学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方法没有根本改变,突出个性化教学手段没有广泛应用,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二、 地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措施与对策
为培养适应新形式下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更好地应对人才市场的竞争。地方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适应中国旅游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
高职旅游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自己在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培育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地方高职院校旅游教育要注意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把握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2、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既有讲师的理论水平、满足理论教学的要求;又要具备工程师的实践能力、熟知产品设计、工艺、操作、能指导实践教学工作。所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技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保证高职旅游专业的正常发展。地方高职院校要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抽调部分骨干教师或者专业带头人进行校内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校外到企业实际顶岗开展调研、下场锻炼等加强教师对行业的认识,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
3、尽量拓展学生实习工作岗位的选择面加强校企合作
面对地方院校实习面比较单一,实习模式简单的问题。学校一方面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争取考过导游员资格等级证书,就可以留在旅行社实习;另一方面应该积极与学院所在城市周边的景区点加强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派遣实习生去景区点实习;再者与以往学生实习时感觉不错的酒店继续保持联系,选择酒店的区域面应该更加扩大化,改变以往学生实习结束,与酒店关系也随之结束、学生再次酒店实习再重新选择酒店的局面。
4、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双证书的获取
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地方旅游院校也开始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为了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必须坚持职业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统一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与资格证课程相衔接。职业资格证书是行业准入的敲门砖。假如要进入旅行社工作,“导游资格证书”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把全国导游员考试内容(《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政策法规》)纳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既可以学到理论知识又可以增强导游考试通过率的信心。
5、改革教学方法体现工学结合
地方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更好的学生服务于区域经济,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还需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和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讲授《导游业务》时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讲授《旅游政策法规》时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餐饮管理》时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等,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优势,把课堂搬到景区去上,使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直接结合。信息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使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普遍,学生可以多方面渠道获取知识。同时还可将教师或企业的相关科研项目融入到教学中,如本地某景区规划、旅行社线路设计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以实现将来和社会“零距离”就业。
综上所述,造就社会急需人才满足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解决的课题。地方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加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只有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竞争力强大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090353.
参考文献:
[1]甄尽忠,李清霞.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 廖军华. 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培养探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
[3] 赵兴刚,万苗苗.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4] 欧敏,宋晓虹,王家洪,朱丹. 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
作者:
王俊红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