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办学模式创办特色高职

2009-09-28 02:06胡卫东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江西特色

胡卫东 于 芳 刘 松

摘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赣,实现江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江西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建议:科学定位,变革办学思想;服务社会,转变办学模式;与时俱进,创新办学机制;优化结构,凝炼高职特色,多元并举,增加经费投入;外引内培,提升“双师素质”;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江西 高职 办学模式 改革 特色

一、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规模快速增长。截止2007年底,全省共建立43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另有30所普通高校和9所成人高校举办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在校生近60余万人,占整个高等院校在校生数的63%。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一思路已成为江西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三是形成了一批骨干高职院校。江西蓝天学院和南昌理工学院在全国颇为知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进入了国家高职高专“211”队伍。四是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2008年国家11个部委主办的“首届高职高专学生技能竞赛中,江西参加了所有的竞赛项目,全部项目获奖,有的项目进入该赛项的前八名。五是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六是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我省现有民办本科高校2所,民办高职院校8所,高职生数达151747人,占全省高职生总数的27.6%。

二、大力推进江西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变革办学思想

变革办学思想,首先要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影响,突破“学科中心”和“学术导向”的束缚。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

变革办学思想,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广泛的社会性、职业性和大众性特征。以服务为宗旨,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兼具经济属性和教育属性的双重功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面向社会大众;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担负起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的两大任务。以就业为导向,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面向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要求的新的发展观和办学观,坚持就业导向,实际上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层次和全方位的思想变革与制度创新,是办好让社会和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服务社会,转变办学模式

1、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做好市场调查,加强市场预测,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其次,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把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用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2、转变办学运作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办出特色和水平,必须坚持走产学结合、内外结合的发展道路,实现办学运作模式的多样化。办学模式可以有:①中、高职衔接办学。②依托地方政府办学。③依托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办学。④依托产业或企业办学。⑤依托社会力量办学。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总之,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行业性、区域性、时段性和外向性等特征,在办学上由过去的自我发展为主变为以社会需求为主,逐步建立与经济多元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相配套的高职教育办学体制与发展格局。

(三)与时俱进,创新办学机制

1、创新办学体制。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揽办学和单一计划办学的格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主要应体现以下方面:第一,政府主导管理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重点扶持和推动办好一批示范性的骨干院校,同时探索办学体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第二,发挥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中的作用,提倡校企联合,推进产学结合。第三,发挥新型经济主体办学的作用,主要指大型股份制企业、非国有经济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作用,以及中外合资办学。第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主要指发展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教育。

2、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第一,省市政府应加强对区域内高职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结合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制订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优化高职院校布局结构,提高整体办学效益。第二,建议省教育厅专门设置高等职业教育处,以强化对江西高职教育的规划、管理和指导。第三,深化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组成的理(董)事会制度,逐步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其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

3、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一方面要转变教学思想,突出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校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和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上要减少刚性,增加柔性,推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还可以运行弹性学制,提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优化专业结构,凝炼高职特色

1、调整专业结构,搞活运行机制。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充满活力。当前,江西高职院校应对原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改造。在坚持“职教性”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拓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面,多设置一些应用学科,为农村和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科技服务,增强学校为地方“科教兴农”、“科教兴工”、“科教兴市”的服务功能;通过设置一些边缘性的与当地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型学科,促进学校走向社会,提高学校在当地的影响。要重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力度。高职院校可采取以下途径来实现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1)合作研究或技术转让。(2)校企结合转化。(3)对人才实行合理、有序的流动。(4)为企业提供一些咨询服务。(5)举办各种应急培训班。变单一的学历型为进修型、研究型、补缺型、普及型、推广型等。(6)尽快建立起一整套为农村发展服务的科技支持系统,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2、改革课程设置,提高专业水平。第一,实行“三个转变”,遵循“四条原则”。“三个转变”:从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向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从强调“专业对口”向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各学科相互渗透、增强适应性转变;从重视单门课程功能向同时重视课程整体功能转变。“四条原则”:课程设置应当适应社会需要;课程设置应当适应科技发展;课程设置应当实现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应当体现地方特色和职教特色。第二,加大应用类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应用类课程的建设是实施各种模式培养与培训人才的前提,高职院校要增设新的反映现代专业思想和技术的课程,更新充实应用类课程的内容,辅之以严格的考试、考核办法,保证应用性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着力抓好专业实习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本地区有关行业、部门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改革高职学生实习制度,实行专业学习校内模拟达标制。在组织高职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开辟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专业实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专业实习与完成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新天地。第三,拓宽公共课程,丰富公共基础课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做到纵向缩短,横向拓宽,突出主干,减少重复,注重应用,加强实践;在课程体系上,不断增强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科学性、广阔性、实用性,并具有弹性。第四,开设选修课程,多渠道、多口径地帮助学生遵循各自的个性和专业爱好去完善知识结构、开拓学科视野。

3、突出“职教性”,注重“学术性”。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应突出“职教性”,注重“学术性”,使“职教性”与“学术性”实现辩证统一,这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建立全方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系,面向各行各业办学,成为当地各层次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资料中心和指导中心。二是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沟通,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三是发展已有的优势学科。对这些学科应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形成学术梯队,加以保持和提高。四是在科学研究中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特色。这种特色主要应反映在应用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决策咨询、实验规划和改革示范,这才是地方高职院校为地方服务的学术优势所在。

(五)多元并举,增加经费投入

必须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资金注入模式,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政府应增加用于发展高职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专项补助和职教经费统筹等;积极探索吸收国(境)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发展高职教育和培训的途径和机制;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制定相关政策,给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给相关企业和学校“松绑”,多渠道、多途径增强办学活力。

(六)外引内培,提高“双师素质”

要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建立“双师”结构教师团队。要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交流共享机制,通过互换、互聘、联聘、兼职等多种形式,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积极聘请和引进企事业单位中高级技术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授课、开讲座、带学生,促进校企智力与人才资源的互利互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七)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宣传力度,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政府应大力表彰在高职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优秀教师,在高等教育的各种项目和表彰中,其比例应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重大体相等。应大力宣传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部等七部委文件中已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经济收入,要建立优秀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将会大大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高职教育战线也应该重视自我宣传,向社会展示高等职业教育的风采,向社会宣传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方面,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做得比较成功,他们的市场意识、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勇于向社会宣传自己的做法都值得公办学校借鉴。

参考文献:

[1]邹志良.加入WTO后江西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3/11

[2] 肖华茵.论江西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教育与职业,2007/11

[3] 杨国祥、丁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鲍宗豪.科学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促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4

作者:

胡卫东于芳刘松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江西特色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金玉良言等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江西是个好地方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