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缓解措施的研究

2009-09-28 02:06胡慧莲田红虹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就业压力高职毕业生

胡慧莲 田红虹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作为高职院校如何缓解就业压力,本文对就业压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压力 缓解措施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据统计,我国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611万人,2008年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比2006年增加146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关注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广泛开辟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为此,必须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的安排学生就业。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分析

分析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并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综合素质较差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高职教育普遍注重职能、技能教育,而忽视了对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许多高职毕业生认为,就业最根本的是要靠自己的技术专长和工作能力等,故一些求职者认为只要自己本领高、技能强就不难求职,但是现有的企业不仅需要“专才”,同样也需要“通才”,在强调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同样也强调综合素质。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缺少竞争力。

(二) 就业观念不正确

因为受社会、家庭及各方面压力的影响,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就业,盲目追求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不认可基层工作;有些高职毕业生不能准确给自己定位,心比天高,但综合能力又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部分高职毕业生存在着因自身就业预期与社会实际需求矛盾而导就业态度不积极、盲目等待观望的消极行为,成为就业的障碍。

(三)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巧缺乏

大部分毕业生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认识不足,对自己的才能、爱、特长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定位,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以后要事的职业没有打算,随波逐流。

(四)主观能动性不强

有部分高职毕业生把就业当作是学校和家庭的事情,在就业上过分依赖学校或家庭安排,甚至等着老师来提醒和督促。还有一些毕业生认为求职就业是由雇用方决定的,自己能否达到目的,要看雇用方是否满意和认可,自己不能够主动走向就业市场。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雇用方的作用,势必造成被动等待,任人摆布的局面。

要解决高职就业的问题,就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对症下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打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通道。

二、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必须做好,它将直接影响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而从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要想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但是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本身对缓解就业压力应该实施的措施。

(一) 学生竞争力的提高

1.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

根据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只要高职院校能够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高职毕业生一定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

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它是实现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关键。设置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应坚持基础理论以专业学习“必须、够用”为度、专业理论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建立稳固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技能

高职院校和产业部门合作,教学与生产、科研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人才和提高质量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这项根本任务决定了高职教育一定要坚持走“公办民助、产教结合、工学一体”的道路,必须实施以职业活动、劳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通过多种渠道,面向社会办学。因此,高职旅游院校应该积极探索“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育模式,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定期让学生去实习基地实习,感受真实的实习环境,在工作中学和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心理素质。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赛事

学校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大赛,并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辅导,在参与中进行磨练,提高他们的韧性和耐力,来提高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鼓励他们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开展

高职毕业生应结合个人实际,准确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职毕业生要结合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实际,准确定位自己。也就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求职定位,冷静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战胜生理惰性和人性弱点,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端正就业心理。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树立“创业”意识和具备“转岗”能力同等重要。在求职竞争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职业”自身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就业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发展。

2. 作好就业指导

就业前夕应该开就业指导大会。介绍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市场行情、国家有关的就业政策,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尤其要向学生介绍往届毕业生就业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引导毕业生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选择职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能力特点、兴趣与爱好等个性特点,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好自己的职业取向,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自卑,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还应该传授就业的简历的撰写方法和技巧,求职应聘的服装、礼仪和求职技巧,

(三)就业心理辅导的开展

心理辅导首先要进行心理测试或素质测试,必须以求职者自愿为原则。根据测试的结果,诊断求职者是属于哪种心理现象,我们应该根据人的行为心理学特点,科学地进行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和社交礼仪的培训,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临场应对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与技巧。

三、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就业市场的对策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要不断研究就业市场,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宣传工作,这将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

1. 多渠道的获得就业信息

许多就业信息面对的都是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某一所学校,仅靠学校提供的信息是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的,为此,应广泛动员学生本人及家长、亲戚、朋友等各种关系,多渠道推介学生就业,既减轻学校就业工作的压力,又促进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校企合作的人才供需关系

在抓好高职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还要开发就业市场,并与一些用人单位洽谈,由他们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高职院校为他们培养优秀的人才,并签订供求合同,企业可以规定人才的质量与提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方向,但必须每年录用高职院校一定量的毕业生。

3.全方位的推销学生

学校应该要“走出去”,主动地广告和宣传,甚至应广泛参与公关活动,总而言之,就是要宣传学校,让单位了解学校。“走出去”就是充分利用各地、各种形式的毕业生招聘会、校企洽谈会等社会搭建的平台推介毕业生,有针对地联系宣传,加深企业对学校的印象。同时应该把用人单位“请进来”,积极办好各类型的校园招聘会。

4.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

高职院校在大力发展学校规模与增强教育实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来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并充分利用优质产品即优秀的毕业生来做广告,学院每年可以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毕业生,通过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和在工作岗位上的成功业绩,一方面让社会与用人单位认可高职院校的“产品”,另一方面对在校生也会起到激励与榜样的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也是教育问题与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但它不是可以通过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与在短期内就能够解决的,然而它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所以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高职院校本身在人才培养上,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模式;高职院校学生自身能够立足现实,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挑战,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方可在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金项目:

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主持人:胡慧莲,课题编号:0910005

参考文献:

[1] 王云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224-225

[2] .汪胜.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拓展———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为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97-99

[3] 刘滢.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难点及方法探究.科技信息:465

作者:

胡慧莲河北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田红虹河北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压力高职毕业生
浅析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浅谈铁路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教学与管理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年就业、社会保障与养老问题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