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2009-09-28 02:06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语文课堂教学

聂 伟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语文教师必须下苦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语言准确规范、生动有趣、充满激情、富有个性,要让教学口语成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表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师的语言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句话说得好:“教师的语言是潺潺的溪流,把知识琼浆欢快地注进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语言是锋利的刀剑,直接荆棘深处,把学生巧妙地引向矿山;教师的语言是一个善战的将帅,率领千军,把个个知识堡垒,座座科学奇峰一个个地攻克,一座座地登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掌握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本文就此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语言要规范准确

所谓语言的准确规范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合乎逻辑的表达内容,读音准确无误,没有语病和口头禅,能说比较流利和标准的普通话。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口语的表率。一般说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讲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率。比如一个语文教师在讲课上用词不当,或读错音,学生就会发议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所以,语言的准确规范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要充分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前对所授内容必须进行认真的研讨,多做朗读训练。不清楚的概念,拿不准的读音要查资料,找根据,逐一落实,养成认真求实的习惯,避免不规范的语言出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 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在教学《背影》时,先让学生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说:这首诗写的是母子情深,把母爱比作是春日的暧阳。其实,父爱一点也不比母爱逊色,可以比作沉默的火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表达父子之情的《背影》一文。一席话,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感情的闸门,为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把自己的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教师激发出学生那潜在的纯真的感情,使他们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明道理,懂人生。

三、 语言要生动有趣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生动的教学口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为了达到语言的生动性,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快慢以及长短的变化,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响,使之符合学生听觉的需要。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四、 语言要有个性

具有鲜明的语言个性的教材,要求用个性的语言进行教学。

语文教学语言如何满足这个要求呢?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的实录和经验总结作出了明确的答案:教学语言的体裁要与教材的语言体裁协调一致,要用记叙语言教记叙文,用说明语言教说明文件,用议论语言教议论文,用应用语言教应用文。这样,学生才能因“叙”动情,凭“说”获知,以“议”知理,由“用”明事。

文学作品的语言有情有形有美,文学作品的教学语言也必须如此,才能再现作品的诗情画意,人物的音容笑貌,从而把学生引入作品中的艺术世界,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环境、美的生活、美的心灵的陶冶。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运用教学语言与之相对应。不同的学生掌握的词语总量有多少之分,领会的语句结构有繁简之异,教师对此必须有所了解,有所研究。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教学语言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教学语言过浅过易,学生会感到老生常谈,旧调重弹,“无高可攀”;过深过难,学生会感到“高而可攀”,才会产生“又上一层楼”的豪情快感。

为了使教学语言与学生语言相适应,语文老师在接受一个新教学班的时候,常常要通过朗读、讨论、提问、作文、问卷、交谈等方式,摸清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行情”、“水性”,以此作为自己设计、运用教学语言的出发点。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安排教材顺序的原则,教学语言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这一原则。教师设计、运用教学语言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这一原则。教师设计、运用教学语言,要掌握好“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各自的“度”,要安排好从前者向后者过渡的阶梯。

总之,教学语言是贯穿起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语文教师必须下苦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要让教学口语成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表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

聂伟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语言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我的语文书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