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以知识、技能、策略、文化和情感为目标的语言教学。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究了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模式下专业英语的教学理念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 认知建构主义
1.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存在差距,出现了“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听、说、读、写、译这些关键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幅度很小,学生学完有关的英语知识后,一知半解,往往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比较弱。更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能用英语进行普通的交流,能看懂英美文学作品,评论作品和作者,但对专业性很强的英语却感到束手无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课程设置太窄,课程设置不理想、不实用,有的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为了能使学生毕业后马上胜任与某专业紧密相连的工作,让学生有更加广阔的择业范围和施展他们才能的空间,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使其更加专业化且丰富多彩。这种设想对传统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单一英语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型人才显现出了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的不适应,更无法满足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激烈竞争的形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国际化的进程与发展对培养英语人才的模式提出了异议。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大潮中,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专多能,善于机动应变的复合型、应用型的英语人才,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2.认知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教与学
人的认知系统包括感知、知识表征、记忆、理解、思维、学习、范畴化、抽象过程和推理等。这些认知活动能够对外语教与学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同时教与学的过程也会影响到认知系统的发展。认知活动最本质的特点是利用知识来指导人们当前的注意和行为,它涉及:(1)信息的获取、表征并将其转化为知识;(2)知识的记忆(存储和提取);(3)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等心理过程(卢植,2006)。认知建构主义是由认知发展心理学家Piaget 等人提出的,强调人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核心主导作用,指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心理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
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整个建构的过程是双向性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事例的变异性而重新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有直接互动。教师由一个领导者、主宰者变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合作伙伴。教师的任务在于建构和安排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更加可能作为在社会和情境关系中发生的合作建构和再建构。学生对教师的反应方式与他们的个人特征有关。这样教师、学生、任务三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此外,对学习过程起重要作用的还有环境因素,从课堂的情感环境、整个学校的风气,到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用若干个同心圆来表示,处在中心的当然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
3.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展望
3.1教师在知识建构中的协助作用
教师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个“反思性从业者”和“终身学习者”,并以此态度来支配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教师也变成了学习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需求,从而创造出共同学习的环境。
3.2 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把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带入学习中,因而使学习更具个性,然而他们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往往从不同侧面受到应试及灌输式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弘扬个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经常反思并改进自己不完善的学习策略,借鉴并强化别人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元认知策略,一种用于监督、调节和自我调整学习行为,自觉地控制自己学习行为的学习策略(Cohen,1998)
3.3 任务在知识建构中的枢纽作用
强化“任务”的枢纽作用就是强化师生间互相交流情感与信息的渠道。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布置和修改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对任务内容及意义的理解与反应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所有学生不同的知识层面、情况需求、经历、经验、认知能力及现实处境都应被考虑在任务的设计中,这才能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师对任务的反思。
3.4 环境在知识建构中的促进作用
教师提供的语料再丰富、设计的任务再具创新性,若不处于对学习有激励作用的环境中,学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若想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首先,在课堂上应创造一个英语语言环境,以使学生不断地接受新的语言材料,主动地根据自己从前的认知结构选择知识信息,并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养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其次,要和学生一起创造出真实的英语情境,以利于最恰当的语言信息输入,如设计学生最感兴趣的面试、国际会议情境等,这种情境包含了社会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社会交往环境甚至政治、经济等,让学生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知识;第三,创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学生有团体和文化的归属感。
4. 结语
21世纪的中国需要的是既有过硬的英语技能也有其他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英语教学必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同时还要缩短学生进入工作角色的适应期。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决定于教师对学习过程的了解,教得怎样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我们对外语学习过程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对学习过程的认识越深入,我们越能够灵活变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我们目前的认识不一定全对,但是,主动去研究外语学习过程,了解我们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这是我们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应该遵循的思路。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才能加速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接受来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语人才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Cohen Andrew D. (1998).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2] Davies, P. & Pearse, E. (2000).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Hadley, A. O. (2001).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 Thomson Learning.
[4] Liu Shulin, Liu Chunyan & Lin Yuewu. (2004). New Concept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5] 桂诗春,2005,外语教学的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6] 卢植,2006,《认知与语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
孔韶辉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