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组织处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了党组织设置不尽合理、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海西州各级党组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解决,创造了许多工作亮点和有益经验,有力地推进了全州基层党建工作发展。
一、以“联建”为主要形式,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类党建资源,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双向受益,共同发展
(一)开展村企联建,实现村企双赢。海西州资源富集,中小企业发展较快。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阵地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和促进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各级党组织按照“自愿结合、以企带村、以工促农、共谋发展”的思路,把企业的优势资源与村党组织多年来积累的党建工作经验和工作机制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百企联百村”(百家企业联系帮扶百个村党组织)活动。德令哈市21家企业与29个村签订了村企共建协议,建立村企联建党组织(将企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合并联建,交叉任职,实行村企统一领导,互惠互利)19个。党组织联建以来,村企联合开展文体、公益活动,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在农副产品供给、劳动力输送、农牧区实用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征地、用工、资源供给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充分发挥在人才管理、劳动力就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力所能及地帮助村发展集体经济,援助公益事业,扶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都兰县下西台村党支部以“1+X”模式,与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察汗乌苏镇机关党支部以及新华社区联合建立党总支,由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党总支书记。联建后,村党组织带领群众义务承担起为企业护路、养路的任务,义务送文化进企业、矿山,为企业生产创造和谐、平安的条件。企业则支持和帮助联建村谋划长远发展项目,帮助发展村级公共事业,修建村庄道路,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企业每年还为下西台村提供各项经费120多万元,吸纳下西台村40多名劳动力就业,每年为下西台村民增加收入达400多万元。目前,全州123家规模以上企业与218个村结成了共建对子,建立村企联建党组织35个。村企联建使村子和企业走出了一条村帮企业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企业支持村发展经济,村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新路子。
(二)开展村机联建,实现以城带乡。为了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在党建等方面的优势,各县(市)通过机关与村建立联合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帮助结对村理思路、抓稳定、谋发展,经常性地开展联系和服务活动,从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给予帮扶;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村党支部加强与机关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实现党建资源共享,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对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扶助力度。乌兰县国土资源局党支部与柯柯镇赛纳村党支部从文化共建、经济共建、环境共建等方面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和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议。国土资源局党支部通过讲党课、作形势报告、建党员活动室等方式,帮助抓好村党建工作,帮助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2008年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32万元,先后被省委宣传部、省妇联评为“文化大院”、“巾帼建功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目前,全州已建成机关单位和农牧区党组织“一对一”共建对子365个。村机联建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联点包村的形式和内容,调动了机关单位党组织帮助农牧区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了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农牧区党员干部的联系,起到了城乡党员干部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教育、共同提高的作用。
(三)开展村居联建,实现优势互补。海西州重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人才、活动、服务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社区与城镇周边村结对帮扶活动,建立村与社区联合党组织,实行组织统建、资源统配、党员统管、活动统筹,让农牧民群众“生产在农村,生活在社区”。乌兰县希里沟镇城东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将社区党组织与西庄村党支部新组建为城东社区党总支。“村居联建”以来,彻底改变了过去村上只重视发展生产,社区只重视服务居民的模式,实现了村与社区组织设置优化、资源优势互补、村级服务到位、社区管理规范、城乡一体发展,村民、居民都普遍享受到了城市社区的良好服务。目前,全州已建成“村居联建”党组织18个,为今后逐步开展“村改居”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村居联建,居委会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化服务,农牧民群众大力支持社区工作,实现了党员教育联搞、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的良性循环。
(四)开展支部、协会联建,实现共同致富。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推行“支部+协会”党组织设置模式。村级党组织以适合农牧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纽带,通过领办、协办、服务等方式,组织成立各类产业协会,以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牧户的有效形式,促进农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天峻县新源镇采取“交叉任职”的办法,推荐村“两委”干部或党员产业大户通过选举担任产业协会负责人,把党组织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同农牧区专业协会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优势有机结合,促进了农牧区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先富带共富,共同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海西州各级党组织还积极探索创新“村企居联建”、“村村联建”、“农牧企居机联建”等多种党组织设置模式,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以城带乡、以工补农。
二、以“二次管理”为主要形式,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使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适当方式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使党员的先进性具体化、日常化
(一)推行党员“二次管理”。以社区为依托,将机关事业在职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实行“双向互动、二次管理”,加强了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管理、教育和服务。社区党组织为在职党员建立了“一档四卡”,即:在职党员社区管理副本档案、在职党员活动情况登记反馈卡、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基本情况登记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责任卡、解难题办实事意见建议征求卡。根据每名党员的特长、爱好确定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并每半年给在职党员所在单位以《社区党员表现情况反馈表》的形式,及时反映党员发挥作用情况,督促在职党员更好地接受社区管理和服务。德令哈市祁连路社区党支部针对在职党员组织不便、管理被动等问题,因地制宜,以居民楼为单位,在每幢居民楼上组建了楼寓党支部,把在职党员就地组织起来开展“一个党员一盏灯”、“文明楼院”、“安全示范小区”等各类活动,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楼寓党支部具体负责,在职党员奉献社区的区域性党建新格局。目前,全州共有6532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到社区登记,接受社区“二次管理”,占全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总数的86.78%。党员“二次管理”,实现了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拓宽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深化党员公开承诺。针对农牧区无职党员量大面广、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实际,各级党组织从加强思想政治、监督党务村务、管理公共事务、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设置了多个岗位,通过“自我认岗、群众荐岗、支部定岗、承诺上岗”,使全州农牧区95%以上的党员都作出了为群众办1—2件实事的承诺,并及时得到了落实。乌兰县柯柯镇赛纳村广大党员从“邻居盖房时出劳力、主动打扫党员活动室、帮一户贫困户脱贫、义务办好村内的宣传栏、监督村内卫生、带头搞好田间管理和种植”等细小但又是群众所需、所盼的事情入手,进行公开承诺,为广大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党员公开承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赢得了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推行机关党员“岗位创星”。为增强对机关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开展了机关党员“岗位创星”活动。各机关党支部根据党员数量和党员岗位特点,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技能、廉洁从政等不同的星级类别,制定出详细的“星级”量化标准,每月由全体党员进行集体评议挂星。评星实行动态管理,当月获星党员如下月达不到该星的量化指标,将摘除该星,并进行公示。党支部每季度进行一次小评,对获星多的党员给予表扬奖励,对未获星党员由支委派人进行谈话。“岗位创星”活动把党员先进性要求细化、量化、具体化,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了广大党员奉献在岗的热情,使每个党员学有标杆、行有准则、赶有目标,形成了党员“争先创星”的氛围,增强了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四)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各级党组织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主题创建活动,在农牧区组织开展了以“生产一带一、生活一帮一、村风一促一、村容一包一、村务一推一”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使广大党员争做发展农牧区经济的模范、推进乡村新风的模范、建设优美环境的模范、村级事务管理的模范。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三培双带”的基础上,全州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开展了“三培两推”活动(把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把党员生产技术骨干推荐到班组长岗位上、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党员推荐到更高的企业决策层)。天峻县结合实际,开展了以“百名党员经济大户结对百名贫困户、先进联后进、先富联后富”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双联”活动和“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连百家心、办百家事”为主题的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与城镇困难家庭“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各种主题创建活动,为基层党建工作找到了切实有力的抓手,使基层党建工作具体化、实际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以“党员中心户”为主要形式,拓展党员活动阵地,有效弥补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不足,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手段、由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创新了活动载体,丰富了活动内容,增强了活动效果
海西州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全州已建成了187个符合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但由于农牧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比较固定,地广人稀、党员流动性日益增大、人员集中难的情况下,在固定的、缺乏流动性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组织活动,难以做到对全体党员的全覆盖。针对这些新情况,海西州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农牧区实际,因地制宜,拓展党员活动阵地。
(一)设立“党员中心户”。按照“小型、灵活、方便”的原则,在全州农牧区选择责任意识强、表率作用发挥好、熟悉党务工作或担任过村干部的党员,挂牌设立了269户党员活动中心户,方便党员就近就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开展党的组织活动。村级党组织为每个党员中心户划定责任区,每年为中心户拨付500元活动经费,对中心户及时进行党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党员中心户把召集党员学习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发挥其机动灵活的优势,充分利用农闲、雨天及晚上等时间,组织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实用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开展党员之间相互谈心、交流生产信息、商议村内事务等活动。都兰县党员中心户通过“带民学、帮民富、传民声、树新风”,搭建起了服务民生的新途径,特别是在党员教育、致富增收、倡导新风、为民办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政策宣传的窗口、凝聚党员的阵地、传授知识的课堂、联系群众的场所、服务群众的中心。党员中心户的设立,辐射全州农牧区党员近6000名,形成了以党员活动室为主,党员中心户为辅的阵地建设新格局,切实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创建党员红色驿站。针对海西州工矿企业发展快,外来流动党员数量多的实际,按照“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要求,在工矿企业驻地建立了“党员红色驿站”,千方百计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驿站”内设有党员群众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爱心超市”、工会之家、青年中心等综合服务机构。每周一至周六由专人值守,实行开放式管理,为附近基层党组织、外来务工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做好各项服务,同时为他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便利,成为联系服务的桥梁,排忧解难的窗口,凝聚党员的家园。德令哈市结合青海碱业基础设施条件好,会议场所多的实际,积极协调,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将青海碱业会议中心确定为辖区各企业、社区居委会乃至全市党员活动中心之一,构建了集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新平台,形成了以点带面、区域互动、辐射周边的工业园区“大党建”工作模式。目前,全州已建成“党员红色驿站”72个。“党员红色驿站”让流动党员找到了自己的“娘家”,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有效解决了党员管理难、组织活动难等问题。
(三)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各级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和乡镇、村普遍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每个党员服务中心都设有党员登记管理站和服务接待窗口,有专人为来访的党员群众提供组织关系接转、党建知识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同时,全州还建立了12个党组织民生服务站和65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在党组织、社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拓展了党组织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服务民生的新途径。
(四)开辟新型网络阵地。各县依托当地党建网开设信箱和专栏,建立网上党支部、流动党员QQ群和网上视频点播超市,加强与党员在网络上的联系与交流,保证流动党员可以随时找到党组织,并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德令哈市依托党建网建立了网上党员活动室,设置党务知识等栏目,使党员在网上学习、在线交流。格尔木市通过网络对流入党员进行跟踪服务,解决流入党员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增强了流入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网络阵地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联系,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过组织生活难等问题。
四、以签订责任书为主要形式,创新基层党建责任机制,使基层党建工作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形成了上有压力、下有动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签订责任书。各地成立了县(市、工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建联系点制度,并以“党建工作指导函”的形式,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逐级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州委组织部长和各县委组织部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县委组织部长与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机关党委(党组)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同时,进一步明确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的职责,量化细化县、乡党委书记党建领导责任,实行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各地区、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进行一次履职自查,就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进行述职,并将述职报告交组织部门备案,使党组织负责人牢固树立“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理念。年终考核时,考核组除查看资料外,深入乡、村、企业和社区实地考察,把基层党建情况列入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范围。通过层层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使各级党组织更加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增强了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实行“党建提醒函”。为及时解决一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等问题,2007年以来,州委组织部通过实行“党建提醒函”的办法,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即先由州委组织部致函提醒,在规定时间内无明显改观,再由州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同一问题致函提醒。同时将“党建提醒函”列入党建目标考核范围,凡被州委组织部致函提醒一次,年终目标考核从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关党建)项目总分中扣减1分;凡被州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致函提醒一次,年终目标考核从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关党建)项目总分中扣减2分。全年被州委组织部致函提醒2次,由州委组织部分管党建工作的副部长对受提醒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并在全州通报。“党建提醒函”制度的实施,为强化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相关问题、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推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推行目标化管理考核。州委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建考核制度,每年底就完成党建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通过严格考核奖惩,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德令哈市明确乡镇党委达到省级“五个好”建设标准的奖补10000元,村级组织达到省级“五个好”建设标准的奖补5000元,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海西州的创新性工作,启示我们:
——领导重视、强化责任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任何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要领导重视到位,二要责任落实到位,三要考核评价到位,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做到层层有责任,层层有动力,层层有抓手,层层有压力,保证党建工作有人问、有人想、有人抓、有奖惩。
——以城带乡、共同促进是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的基本方向。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理念,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路子。必须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作为今后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方向,结合各地实际,发挥各地优势,挖掘各地资源,大胆探索,努力闯出切合各地实际、富有各地特色的城乡党建统筹协调发展的路子。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动力。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作为,是推动党建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解决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创新中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水平、推动发展。
——创新载体、开展活动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基层党建工作要做到工作抓实、任务落地,必须找准和依托各种活动载体,以此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对党建工作的操作性,使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充满活力、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