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探析

2009-09-28 07:30黎开谊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文化产业西安

[摘要]本文从西安的宏观环境、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科技人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西安;文化产业;比较优势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非常优越的比较优势。

一、西安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宏观环境

党和国家对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为西安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了极好的契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安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在财政、金融、税收、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科技开发等方面出台了一整套的优惠政策,大大改善了西部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投资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特色文化产业有了快速发展,文化品牌有了较大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加速。这无疑为西安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为西安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保证。借助国家把西安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陕西省提出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产业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西安重点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04-2010年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培育西安六大优势文化产业群,打造一批强势文化产业品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千年古都的文化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彰显西安人文之都、现代化新城的魅力。西安目前已确立了“一带三区”、“六大行业”、“七大板块”、“八大品牌”及“十二大项目”的文化产业立体布局。2007年西安曲江新区又被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是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又一重大利好消息。国家、省市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扶持为西安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大提高,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是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劲动力。自2000年以来,西安连续7年保持了13%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2006年西安市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450.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5.89亿元,人均GDP已达17798元,超过了2000美元。西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0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09元,恩格尔系数已跌至35.7%,城市人均文娱消费增长0.8%。吃、穿等“生存型”消费比重逐年减少,住房、交通、通讯、文教、旅游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逐年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水平全面升级,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增长潜力巨大。这些有利因素,为西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西安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

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距全国其它经济中心的平均距离最近,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文化投资、输出文化产品和促进文化交流。

西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拥有发达的综合交通系统。铁路方面,西安是贯穿中国东西南北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交汇处,拥有全国八大特等客运站之一的西安火车站,拥有全国货物特等站之一的西安货站;西安已建成了至北京、上海、南京、广州、乌鲁木齐、重庆、成都、昆明等全国主要省会城市的快速铁路;同时,西安市已经开通了西安至宝鸡、延安、安康、汉中等省内铁路干线。公路方面,西安是国道108(北京至昆明)、210(包头至南宁)、211(西安至银川)、310(连云港至天水)、312(上海至伊宁)的枢纽城市,这五条国道呈“米”字型,与华东、华北、华南和西北相连;西安还是12条省道的交汇地,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与陕南、陕北、关中的县市相连的公路网络;西安市内交通便利,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贯通,建成一批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航空运输方面,西安咸阳机场是西北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功能最全的机场,现已开通西安至东京、大阪、汉城、新加坡、吉隆坡、伦敦、法兰克福、巴黎、洛杉矶、纽约和旧金山等国际知名城市的29条国际航线和通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的120多条航线,使西安成为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城市,为西安与海内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目前西安已与14个国家的1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关系。

西安已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西安市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全市有各类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网点12万个,各类贸易市场543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9个。开元、唐城、秋林、民生等跻身于全国零售企业百强之列,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家世界、人人乐、国美、苏宁等海内外商业巨头纷纷落户西安,截至2006年11月,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西安投资,外资企业数量达296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已达87家,招商引资出现了数量与质量双增长的可喜发展态势。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在西安成立了区域分支机构,民生、光大、中信、招商、浦发和香港东亚等股份制和外资商业银行相继进军西安,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已经形成,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由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构成的金融监管体系己经建立起来。

三、西安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蜚声海外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这里为起点的。在这块人杰地灵之地,曾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建都史长达1152年,城市发展史更长达3100年,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的文明古都,其历史之悠久,地域文化之发达,底蕴之厚重,辐射力之宽广,都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位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悠久的城市发展史和建都史给西安留下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西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存丰富,其文物古迹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位居前列,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全市共有文物点2944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7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多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馆藏出土文物15万余件。而且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西安文化遗产数量还以每年约40处的速度递增。西安市郊范围内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有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著名遗址,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有明代建立的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有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此外,西安还有6000多年历史的原始社会半坡遗址、唐华清池、明钟鼓楼等等著名历史遗存。在西安周围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还拥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猿人遗址,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中国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西汉帝陵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的合葬墓——汉阳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圣地——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另外,西安的宗教文化资源也极为丰富,宗教寺庙保存完好。古代长安曾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衍生、传播、发展的圣地。西安是中国北传佛教的主要发源地,佛教六大宗派的祖庭大慈恩寺、大兴善寺、香积寺、华严寺、净业寺、草堂寺等都保存完好;已有3000年历史的楼观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是中国道教文化中心;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是伊斯兰教四大清真寺之一。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约200处,全国重点佛寺及道观10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此外,西安还荟萃了一大批典籍、碑刻、音乐、戏剧、绘画等多种以实物或其它形式存在的文化遗产。以唐朝宫廷音乐人传下来,并在民间传承发展的被世界音乐界称为“音乐界的活化石”的陕西戏剧——秦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西安发现的文化遗存枚不胜举,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再到中国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演进的各个历史阶段,构成举世罕见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层次清晰、类型丰富的完整历史文化系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质,为西安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优越条件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四、西安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科技人才优势

西安是我国高教、科研高度发达的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06年,西安拥有100余所高校(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等院校76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高校8所,进入“985”工程的高校3所,分别居全国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在校学生79.16万人,其中研究生6.54万人。西安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各类科研和技术创新机构4000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拥有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而且,西安高校、科研院所类型丰富,学科完善,专业齐全,涵盖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各个领域。西安发达的科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传媒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等在文化产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西安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原来人才外流的情况已有明显改善,很多海外留学生、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生开始愿意留在西安发展。这些为西安发展高科技文化产业提供了人才保证。

近几年,西安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等有利条件,城市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西安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柱产业的地位初步显现。但是,和北京、上海、长沙等一些国内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尤其是与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文化产业高度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相比,西安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西安还需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借助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契机,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意识,理顺文化产业体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完善文化产业市场,壮大文化产业规模,使西安真正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产业的中心城市,实现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10.

[2]刘吉发,陈怀平.关于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理性思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3]丁永刚.西安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唐都学刊,2007(9).

[4]陕西省统计局编.我们共同走过的五年.

[5]西安日报,2006.11.03.

[6]和讯网.“五大主导产业”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http://news.hexun.com/2008-08-12/108068060.html.

[7]陕西省地情网,http://www.sxsdq.cn/Html/Article/sqgk/sxqk/35313900.html.

[作者简介]

黎开谊(1968-)男,湖北洪湖人,长安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文化产业西安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西安国际幸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