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容
摘要:服装的趣味性,实质就是服装的艺术性表现。服装设计中的趣味表现方式,随着服装的发展演变而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这些趣味在服装的结构、面料、图案、功能、科技等方面,利用巧妙的设计和穿着者的二次设计创造了服装设计上的“新趣味”。
关键词:服装;新趣味;二次设计
服装,是一门永恒变化的艺术;服装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小分支。服装设计师利用各种各样的服装设计语言表达着自己的艺术见解,创造着自己的服装设计风格。这些服装风格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趣味,体现了设计师的服饰审美趣味和个性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1.服装的趣味性
服装的趣味性,实质上就是服装的艺术性,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创意和艺术加工后的表现形式。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常常带给我们视觉上的“意料之外”,总让我们感受到服装的回味无穷、趣味无尽,这就是这些服装设计的共性: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说,趣味性就是构筑服装艺术性的关键,服装艺术以其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地、有趣地表达着设计师的艺术内涵。
2.常用服装趣味性的表现形式
提到服装的趣味性,我们很自然就能联想到服装趣味设计的一些主要形式:或是通过对形的夸张使其具有某种趣味感,或是把服装上某些具有一定功能的零部件采用某些有趣的形态,或是用类似于卡通的鲜亮色彩进行配置使其具有活泼可爱的特点,或是把趣味性的图案通过印染、刺绣等工艺运用在服装上,或是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服装材料表达新颖趣味等。因此我们在服装中常常看到服装造型的仿生设计趣味,看到服装色彩搭配的可爱趣味,看到服装图案中的视错趣味,看到服装材料中的巧克力时装、纸服装的非常规面料趣味。这些趣味是静止的,固定的,是一眼就能识别服装趣味。
3.服装设计的“新趣味”
3.1结构新趣味
结构的新趣味主要是指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充分利用服装结构特点,使其在消费者的二次设计参与下具有趣味性。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设计师的作品需要消费者参与设计制作,共同合作完成。如服装品牌APC,设计大师三宅一生利用天然材质针织物的伸缩性,先经计算机精算,再用工业用编织机去织成一体成形的圆形单品。消费者买回家的服装就是一块圆形的布,然后经过自己的裁剪,将这样的圆形单品拆解形成一块一块的“零部件”,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组装成想要的服装类型,让消费者亲自参与服装的设计与制作成为了此件服装的“新趣味”。二、一件完整的服装设计作品具有穿着的多样性。有的设计师设计的服装虽然消费者买回家以后不用自己裁剪,但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考虑了服装的多样化穿着效果,增添了服装的穿着乐趣。如IVYKKI品牌2007年夏季推出的一款毛针织服装,既可以正穿也可以反穿,而且正穿和反穿具有不同的服装款式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服装二次搭配要求,适当地改变服装的穿着效果,一衣多穿的着装形式既节省了服装开支,又增添了服装的穿着乐趣何乐而不为!
3.2面料新趣味
服装面料的新趣味与常用的面料趣味表现有一定的区别,后者更多只是面料选择的新颖性、突破性;而前者的趣味方式主要表现有两种形式:一、非常规服装材料,充分利用材料的物理性能表现服装的趣味感。荷兰女设计师凯瑟琳娜·卢德威格(KatharinaLudwig)的创意和杰作——冰首饰,她利用冰遇热溶化的物理性能,让冰首饰在消费者的体温下,从有到无的演变,让人们欣赏到了冰首饰独特的展示趣味。二、面料经过面料再造后,产生趣味感。如设计师Hussein Chalayan 2000年春夏推出可以修剪的时装,整个裙装的面料是运用堆积的面料再造方式制作的,穿着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服装的外型进行修剪。再如设计师利用拉链的拼接作为面料,制作整件服装,导致服装可以根据穿着的要求一定范围内改动款式造型。
3.3图案新趣味
常见的图案趣味性,主要采用图案内容本身形式的趣味感,而服装图案的新趣味则主要表现在图案的工艺技法和图案形式的可变化性上。如1998年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与前卫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完成完美的服饰艺术:将超过50件褶皱的衣服排成了一条龙形,然后用火药将衣服炸了,在服装上留下诡异的燃烧的巨龙图案。再如设计师将T恤上的百叶窗图案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百叶窗伸缩功能联合起来,只要穿着者拉伸图案上的绳子,“百叶窗”就会卷起来,产生可动的图案趣味。
3.4功能新趣味
前面提到的一衣多穿主要是表现同一件服装,款式的多变,服装始终保持穿着功能,而有的设计师却标新立异,让服装与其他事物之间发生演变,如服装与旅行袋、架上绘画艺术、家具、自动售货机等,大大地增加了服装的功能范围。户外运动品牌的设计师将服装外套、帐篷、背包组合起来设计,让它们三者之间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相互不停地发生转换,极大地方便了野外旅行者的运动要求。我国设计师邹游将一幅绘画与服装之间进行了演变,每位参观者都可以在墙上的“画布”上随意表达,然后设计师将每位参与者共同完成的“画作”直接从架上艺术作品转化成了一件服装设计作品,而参与者的“画作”直接就演变成了服装的图案设计。设计师Hussein Chalayan,2000年春天在伦敦上演的“起居室”时装系列,设计师在这场秀中首先强调家具及时装之间的转换关系:椅子化身为服装,咖啡桌变成了裙子。日本设计师月冈阿野设计出一种防追踪服装,这种服装能让消费者在瞬间变身为一台自动售货机,用障眼法摆脱歹徒的跟踪。这些设计都让服装与身边的事物尽可能地发生转化,改变了服装原有的单一穿着功能,极大地丰富了服装的功能乐趣。
3.5科技新趣味
服装和科技的发展从来都是分不开的,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些含有高科技含量的智能服装出现,这些服装大大地超出了我们原有的服装基本穿着功能的设计创意,带有强烈的科技趣味感。如iPod风行世界,很多附属产品应运而生,现在很多服装也参与进来,设计师在皮制外套和皮裤上都设计了iPod的控制按键,消费者只需要在衣服上按几下就可以完成曲目的挑选。再如设计师推出的“情绪手套”,这种手套通过检测手掌的温度、脉搏和皮肤的导电性来确定人的情绪。一旦心情压抑、情绪焦虑,手套就会一闪一闪地发光警告。又如美国推出的“会传染”的时装,其设计思想是集成了OLED技术的服装可显示数字图像和款式,穿着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图案和款式,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送给别人身上穿的衣服。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常用的服装趣味依靠的是设计师的趣味设计定型化、直接化,根本不需要穿着者的参与就具有服饰趣味感;服装“新趣味”除了依靠设计师的巧妙设计,更要借助穿着者的二次设计,才能演绎服装的趣味感。这些“新趣味”的服装如果不加入穿着者的二次设计,往往根本就不能体现服饰的趣味感。“新趣味”的服装设计总是让服装在消费者的心中留有更多悬念,更多的好奇,服装趣味感也更强烈。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崔玉梅.基础服装设计.[第1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鲁葵花、秦旭萍、徐慧明.服装材料创意设计.[第1版.]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年.
[3]吴卫刚.服装美学.[第2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