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谐社会的架构是一项系统工程。该文从发展的角度剖析了和谐社会,认为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这样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对和谐社会架构的分析,对制定决策和指导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发展;需要;规则;可持续发展
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著作中,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把发展生产力提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高度,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形成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清晰勾画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前景,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
可以说,在时代变化和历史沿革的过程中,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一直被不断赋予新的形式和内容。笔者认为,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人作为自然界中生物进化最完善、最成功的特殊群体,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和谐发展。笔者认为,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和谐发展。二是精神的和谐发展。
所谓生理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的躯体,包括大脑、四肢、神经、内脏等各器官在发育上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所谓精神的和谐发展,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精神文明”,其作用和功能相应的对化为三个方面:第一,艺术载体打开了人们心灵释放的窗户,成为精神上的润滑剂,使沉沦的人奋起、冲动的人冷静、平淡的人真实,赶走一切的痛苦、焦虑、忧愁和悲伤,让所有的快乐、自由、幸福、健康围绕在周围,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讴歌生命、追求健康。第二,意识载体提供了人们精神的支撑,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思维理解,是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求问,是人生奋斗的动力之源和助推器,确定着人生的奋斗方向和追求目标。第三,思维载体的实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有鲜明的阶级特色、民族成份和政党特点,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政党永褒生机的源泉。当今时代,要做到精神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笔者所指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宏观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是纯粹的自然人之间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夫与妻、兄弟与姐妹,以及亲属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等方面的关系。第二种是复杂的“法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单位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城市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首先应当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这也构成了相互发展的基础。比如自然人之间,笔者认为,起码存在以下四点差异,即:智商、财富、权力和声誉。梁启超在著作中,更是形象地表达出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在生活、思维和伦理上的差异。他指出:“西洋人注重人同物的关系,所以物理学很发达;中国人注重人同人的关系,所以事理学很发达。这是中国人与西洋人不同的特点。中国前代人看见鸟反哺,羊跪乳,就想到怎样事亲尽孝;看见鸿雁行列,就想到怎样兄友弟恭;看见鸳鸯交颈,就想到夫妇爱情怎样。西洋人看见苹果从树上落地,就发明地心引力;看见水沸而壶盖振动,就发明蒸汽机;看见摩擦生电,就发明电气机”[4]。而法人之间的差异,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在发展的速度、质量、后劲、形象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归根到底体现在核心竞争力的区别上,对国家而言,是综合国力;对民族而言,是凝聚力;对城市而言,是竞争力。
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正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实现互惠互利互赢,进而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笔者认为,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核心是利益的合理分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合作、竞争、诚信和双赢的基本原则,共同把蛋糕做大,分别拿走属于自己的一份。
3.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给“社会”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难,它的范围涵盖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妨简单的归结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5]。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二者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个人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和一致,在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下搭建个人的发展平台。笔者认为,个人发展要主动适应和服从社会的发展,起码要遵守三种规则。一是人生规则,即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国家的法律法规要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单位的规章制度要服从,家庭的伦理纲常要牢记。二是活动规则。每个人参与社会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开、公平、公正的大门对每一个人开放,必须和具备相应的实力、条件和资信。三是价值规则。这是对个人存在目的和意义的追求。个人的发展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进步,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笔者认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是要创造一种使人人都能在社会上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这种条件实质就是一种需要,它不仅包括物质的需要,也包括精神的、政治的和社会的需要。
4.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好象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和自然就是一对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变化书就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到了检视行为、进行反思的时候了,这也是我们当前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恩格斯说:“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6]这就是说,自然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都不应该是主仆关系、奴役关系,人是自然的奴隶或自然是人的奴隶的时代应该过去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时代应该开始了。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和投资驱动为主向资源集约和技术驱动的转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促进科技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实现发展模式转型提供高效、安全、清洁的技术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目标,以便全面长远地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立一个完全新式的人类文明,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56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3]新华网,2006年10月7日电,《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4]《梁启超文集》,“中国史学之成立与发展”一文.
[5]何潇:《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发布时间:2005-7-2614:09:3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5页.
何茂亮:(1973—),山东五莲人,现任日照市交通局组织人事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