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丽
相当一部分工作在初高中的骨干教师,即要强老师其实生活得很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学生的成绩煞费苦心,恨不得连晚上做梦时间都用上。每天他们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研究考题、与学生谈心、跟家长沟通,能做的都做了,目的只有一个:管理好班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然而就是这样一心一意为学生的教师,很多学生却不喜欢,很多家长也不理解。更让教师不明白的是一向被教师欣赏的好学生对他们也是不冷不热。
“这是为什么?我有什么错?”教重点高中的李老师述说着自己的苦恼。“本来我很忙,无暇思考以上问题,可是最近我亲手带过且刚刚毕业的一批学生来看望老师时的情景,却让我痛心不已。我是这些学生的班主任,亲手带了他们三年,在这三年里,与他们相处的时间比他们的家长还多。可是这些孩子对我却不那么亲,反而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很亲,特别是对曾经教过他们数学的老师。这位数学老师只不过是一个走出校园没多久的大学生。他带这批学生只不过是第一轮而已。”这位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为此很受伤。“是因为班级在这次高考中成绩不那么理想吗?可是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啊,我班的总成绩还是全学年最高的。班上有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没有考入理想的学校。可这能全怪在我身上吗?”
听着李老师的倾诉,我能做的只有拍拍她的肩膀,告诉她我能够理解她,没想到这又触动了她内心更为敏感的地方,她开始泪如泉涌,诉说着自己是如何为了学生而疏忽了对家人的关照,没有时间去照料病重的父亲,直到父亲去世她也只去过几次医院,她儿子也参加高考,可是成绩却不及她班上的一些“差生”。她为学生放弃了那么多,可学生为什么还会这样对她?她的苦心到底换来了什么?一贯要强,到底强在哪里了呢?面对情绪有些失控的这位老师,我也不能说什么,也说不出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听,让她平静。在她平静之后,我答应她把对这件事的体会写出来,然后让她看看再反思。我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保护这位要强老师的自尊心。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要强的老师多半事必躬亲
这样的老师多半不放心让学生去做他们都能做的事。还是这位李老师,其他学科老师上自习课,她都要趴在窗口监督;布置给学困生的特殊作业,临睡前她都要给其家长打电话询问。老师累得不行,学生也烦得不行。学生私下里送她外号“催命老师”。
老师这么做当然是好心好意,但是她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在初中或高中求学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自然有躁动,然而很多教师却忘了自己也是从那时走过来的,忘了他们成长的这个特殊阶段。有些教师,包括家长像警察一样监视着学生,如果哪一次不在监控范围内,就必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哪个孩子愿意这样受限制呢? 对待成长中的孩子,尊重他们并把他们看成大人其实是最有利的培养方式。这就跟别人说我们像个年轻人一样,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即使他们还不能把事情做到我们希望的那样好,但起码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努力争取的心。
【案例一】前一阵在山东听过一位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他说他在考试复习的最关键时刻常常是一上课就搓着手问学生:“咱们今天应该弄点什么?”于是学生就会说距离考试还有多少天,还需要把教材再通读一遍。老师说:“就是通读吗?为什么?”学生说一什么什么,二什么什么,三什么什么。老师说:“那你计算过所需要的时间吗?”学生说当然。于是老师再问其他学生是否同意这个同学的建议,是否还有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可做?学生又提了几条,于是老师说:“好,下面就按照你们的建议去做。”乍一听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究竟谁是谁的老师啊,这么关键的时刻怎么能听学生的?但是,这是事实。他的学生非常爱他、尊敬他,把他当成‘老大。而他的教学成绩也非常突出。
●要强的老师大多要求高且全面
这样的老师习惯给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目标,即使学生已经达到了他们的某个目标,他们也往往不会满足,而是不断给学生提高难度。在这种状况下,老实听话的学生会叫苦不迭,个性强有点小主意的学生则会逆反,你越让他们向东,他们偏向西。
【案例二】一个家长曾经跟我说,她女儿是那种学习成绩好、让老师放心的好学生,可是她女儿却不喜欢自己的班主任,原因是她的班主任没完没了地提要求,即使达到老师要求的学生也得不到任何鼓励甚至笑脸。
我理解这样老师的苦心,他们不过是不想让这些好学生有骄傲心理。有这种思维模式的老师对自己的想法也非常肯定,除此之外其他的什么想法他们都不去理会,别说学生的什么想法和需要了。
【案例三】前不久有一位家长和我说起了他的孩子在学校的一段经历:“我家孩子的老师把全班学生都惩罚了,罚他们一个晚上做11份试卷,原因就是在备战中考的紧张阶段,这些孩子利用午休时间一起去跳大绳。我家孩子说他们跳大绳的时候特别开心,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光,这是他们自上初三以来很少有过的兴奋。可是班主任知道这件事后,对他们又训斥又惩罚,他们每个人气得差不多都要喷火。”我能理解这些孩子,但也只能告诉这位家长:“回去转告孩子吧,要理解老师的心,老师不过是心疼他们把时间用在玩上了。消耗了体力,老师担心他们在下午的学习中感到疲倦。”当我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家长也有很多想法:“告诉孩子这些有用吗?孩子都说,只有那天玩完的时候他们才感到原来自己的头脑是那么兴奋、那么清醒,似乎有很多灵感要冒出来。”
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呢?这个时候连我都有点鄙视这个老师了。难道他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为什么连一点喘息的时间都不留给学生?一个中午的欢乐可以换来多少学生学习的热情啊!
●要强老师对家人、对自己的要求也高
这样的老师因为有了强势思维,所以很容易泛化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自己的孩子比班级里的好学生还要好,希望家里的人支持、理解他们,希望家里的人多为他们承担,多多按照他们的理想去生活,这种理想一旦实现不了,那么要强老师就要郁闷了,这些郁闷如果累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发泄出来,那么倒霉的不是家人就是学生。很多要强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问题,有神经衰弱的症状,其原因不言而喻,要强老师的身体也成了殃及的对象。
我们发现要强老师通常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们非常勤奋,但往往是机械的,勤奋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学习精神。目前考试试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注重学生个性与实践能力,可是由于这样老师的有限视野和顽固的思维模式,他们带出来的学生往往灵活应变能力不够,一旦考场上出现未见过的题目,学生就会不知所措。这正是要强老师不能如愿地让学生都考出好成绩来的主要原因。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再强的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充电,何况真正的强者是学习、反思、调整,再学习、再反思、再调整自我的强者。要强老师之所以要这个强,其本质还不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强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按个标准来要求自己,那活得不累才怪。
当然,我们也知道之所以很多学校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又这样的辛苦,是与很多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分不开的,当然学校也有学校的苦处,但是如果这样说下去,我们就可以不作为了吗?就忍心让这些老师和孩子迷惘下去吗?学校可不可以给老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可不可以也偶尔地让这些辛勤老师也跳次大绳?作为学校的领导是不是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当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多调整自己的心理。要强的背后是什么?急躁的背后是什么呢?所谓知己知彼,教师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心理变化,带着自己本身的问题去培养学生,那么学生怎样会理解你、服从你呢?既然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倾听他们,去真正地关注他们?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