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地理解 理性地处理

2009-09-27 07:07黄晓青
体育师友 2009年4期
关键词:辩证理解处理

摘要:随着新体育课程改革不断进入,所取得的成就固然令人欣慰。不乏各种问题、矛盾的产生,使不少体育教师又重新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认识上步入了误区,行动上出现了偏差,慎思新体育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正视其困难,则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文章试图运用唯物辩证原理,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对体育教学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辩证;理解;处理;教学

体育教学是一项有组织、有系统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与哲学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论是自觉地接受启示还是无意中得到影响,体育学科才得到真正成熟,体育教师才能解放思想,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一、 辨证地理解运动与静止,理性处理预设与生成

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统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没有相对的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显示不出绝对的运动。

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预见性和弹性。预设不只是写一份教案,也不是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也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生成,是生成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

新课程的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在静态预设下的动态推进过程。课堂教学是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的统一。因此,教师应认识到教学预设对于教学生成,应像海绵一样虽有定型,却富有弹性。教学生成对于教学预设,在像气球一样虽随风飘扬,却心有牵挂。运动着、变化着、以学生体育活动为中心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其教学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体质与传承和创造体育文化,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要形成“弹性化”方案,放弃过多的预设和计划更多地凸显课堂的真实丰富性和动态生成性,课堂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二、 辨证地理解内因与外因,理性地处理自主与指导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决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的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对于体育学科而言,所谓自主学习是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

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人曲解了“自主性学习方式”,出现了节节课学生不整队集合,次次学习内容让学生先练再讲解示范,堂堂课讲究“发展学生个性”的状况,令人费解。

对待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我们都要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对待。“自主性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学习原则。学习的类型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有效的学习上,总有一些共性的规律存在。那些在学习者的学习中都不能突破的东西,就是学习原则。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都应体现这种原则,必须遵守这种基本要求。

思考之一:整队集合利于清点人数,便于服装检查,有利于纪律习惯的养成,无疑是精神面貌的体现,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与中学的起始年级更为重要。

思考之二;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若总是先体验再由教师讲解示范,不利于正确动作的巩固发展,动作错误的产生和定型后的再纠正,耗时费力程度可想而知。

反思一下;发展学生自主性,在认知的初学阶段,先练后学将是一种怎样的结果?没有知识“原型”作为“自主”基石,试想“自主”就会是空中楼阁。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是规范性行为,而规范的因素之一就是有一定的原始传递与传导性。如果一个学生仅凭自己主观意识,盲目的自主,他是否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了全面的基础?我们的教学又如何系统进行?反之如果仅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讲解”“死练”而乏“导”与“思”,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和练习的“机器”。

提倡“自主性学习”是说明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还不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但它绝不是对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否定,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传道解惑,重视“讲、示、练”。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提倡多样学习方式的并存与创造。无论是接受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或是其它学习方式,都应哲思:它怎样又不怎样?!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符合课堂实际操作的方式才是我们选择运用的。

三、 辩证地理解认识与实践,理性地处理接受与探究

认识是实施的基础,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认识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是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实现的。而实践是主体的行为,是实践意识的表现形式。人不仅是思维者、认识者,而且还是实践者。没有思维和实践就没有认识。

接受式学习,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是通过接受、占有或吸收,将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而并非通过自己的发现与创造获取知识。而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学习者主动地参与和研究获取知识,即学习者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思维发展,构建知识。

体育学科是以学生体育活动为中心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所以接受性是学校仍将在学生课程学习中具有一定作用。在体育课程中,要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必须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迁而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比较习惯于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对探究学习的理解又不十分到位,因此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偏差,这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总结,并深入地研究。

对体育学科而言,所谓探究学习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利用小组讨论与交流,寻找和发现探究的问题答案,从而获得运动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如:邵伟德老师的“挺身式跳远——腾空步”教学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值得我们借鉴。

1. 明确探究目的:了解在跳远过程中腾空步的重要性,探索腾空步技术的关键要领。通过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腾空步是技术要领,并进一步明确要使自己跳得更远应注重的关键要素。

在传授这个运动技术过程中,还可以对实施探究学习方法与传统技能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这个技术既可以按常规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可以运用探究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可以运用探究学习来教学。但实施了探究学习这个技术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该技术的要领与关键,让学生在掌握这个技术过程中学懂该技术的一些原理,并更好地运用该技术。它的短处主要是比传统的技能教学方法费时间,如果设计不好,会得不偿失。

2. 提出探究问题:跳远腾空步的练习为什么我们通常要在沙坑前放置一个踏跳板?

3. 设计探究程序:

⑴让学生在“有和没有踏跳板”情况下练习腾空步,并计算单脚落地时的距离,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实践结果:设置踏跳板有助于学生的起跳与腾空。

⑵学生分组练习与讨论——为什么会有差别,踏跳板起了什么作用?

⑶提供学生思考的角度或思路:运用已学的运动学、力学原理对人体运动的状态进行分析。

⑷讨论预期结果——起跳的作用是使人产生一个向上的垂直速度,而踏跳板作用是有利于学生获得一个垂直向上的力量和速度,把向前的速度转变成为一个向前上方的速度。

4. 验证问题:在基本掌握了腾空步技术后,此时已撤掉踏跳板,但在沙坑前可拉一根不高的橡皮筋,要求学生在起跳后越过橡皮筋,测量一下前脚落地的成绩;同一学生,在没有设置橡皮筋情况下起跳,再测量成绩,后做比较——向前上方起跳与直接向前起跳有什么样的差别?

5. 教学提示与收获:跳远时,在获得较大水平速度的情况下,应在起跳时尽量向前上方腾空,才能使自己跳得更远。

四、辩证地理解物质与意识,理性地处理生活与认识

物质是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而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一切现实的存在、运动、变化、行为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意识与物质既对立又统一。

我们所说的生活是指人为了生存和繁衍所必须从事的各种活动。所谓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体育新课程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一切是围绕主体的需求来进行的。因此,在制订课时计划时,主体的认知基础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认知基础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经验,超越了他们的生活实际经验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陌生感。体育新课程提出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施,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的认知,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是与传统的教学要求完全不同的。

参考文献:

[1]季浏.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 [J].福建教育,2007.6.

[2]毛振明.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探究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6.8.

[3]王国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J].体育教学,2007.5.

[4]吕卫东.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5]苏龙霞.透视教学哲学观,凸显教学辨证性.安溪教育,2008.3.

[6]黄晓青.对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探讨[J].福建教学研究,2004.9.

(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辩证理解处理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