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博
课堂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教师要取得教学上的成功,不仅有赖于自己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入了自己特有的情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征,而情感教育正好在这一点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学生在感情的交融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开发智力,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优良的心理素质得以养成。为此,探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对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对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指的是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实现“文道统一”是语文学科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说写需“情动”才能“辞发”,学生的听读也要“披文”才能“入情”。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语文活动,其中心都是一个“情”字。这“情”的一头连着的是语文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听说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读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准确地掌握作者“为情造文”的真谛。写也必须从“披文”出发,酝酿文章话段的情感,驾驭语言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要求,而“情”的另一头连着的是思想教育,因为情感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那些在课堂之外直接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知、情、意、行现象,实际上也反映了学生感受真、善、美的情感,也管窥了学生在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的内涵,因此,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多次的积累和总结,便推出了这个以情感为中介的语文教学框架,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要抓住了感情中介这“一举”便可获文、道之“两得”。那种架空了情感的支离破碎式的析文,或者是脱离了情感的苍白说道,同样都是违反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规律的。
情感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情感就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使他们形成新的联系而迸发智慧的火花。”这就正好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言喻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1.可发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用。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平等与互相尊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情感的交流。我们提倡要把全部的爱给予学生,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以教师自身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着的追求,以教师自身的聪明才智和教学技巧,去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由学生对教师深厚的感情,迁移到对所授课程强烈的兴趣爱好,并对知识更易接受,乐于学好。
2.可营造班级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之中,个体可以影响集体,集体也可影响个体。如果在班集体中悉心去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无形而强大的集体感化力量,促使全体学生勤奋进取。这样,就可以在群体教学中收到接近个别教学的效果,为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创造条件。
3.可创设师生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教师如若完全以“教育者”自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是断然不能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只有通过自己恰到好处的教学有声语和态势语,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亲切、关怀、信任、尊重、鼓励、期待的情感信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教学相连,相互促进,尤其突出的是让学生能在精神上得到支持,在感情上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提高开发智能的效率。
二.情感教育的操作方法
1.巧设悬念激发。悬念,就是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牵挂。它能挑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巨大的诱惑力,激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捧着一篇无标点符号的文章,一口气不停顿地读,读得上气不接下气。在场的同学都很惊异于于老师这种超乎常规的作法,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悬念。有些同学看到老师读得太累了,便叫老师停—停,于老师说:“不能停啊,作者没用标点符号,怎么能停呢!应忠于作者的原意呀!”同学们这才醒悟过来,老师分明在教育我们写作文时不能在小小的标点符号上偷懒,那个作者(班上的—名同学)也恍然大悟。经过这种巧设悬念的情感激发,这个学生很快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习作上的标点符号的运用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2.动情晓理导行。情感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只有先动之以情,才能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我们实施情感教育,最终是要达到明理、导行的效果,而这种理必须是含情之理,这种行必须是动情之行,切忌生硬做作、牵强附会。我们倡导情感教育与晓理、导行结合,不但强化了情感教育,而且体现了“知、情、意、行”德育心理的过程,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罗博,教师,现居贵州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