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钢
要做到持久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说“增收”,而必须把它看做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从深化农村变革的视角上找出路、下工夫。以当前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的实际看,主要应加快推进三方面的变革:
一是靠农业发展方式变革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地调研表明,在关中的同一地区、从事同一种产业和产品生产、在各种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仅由于采用生产方式或经营方式的差异,却造成收水平出现成倍乃至数倍之差。以种菜为例,采取传统的大田种植,一亩地的收入不过3000元上下,而采用大棚技术种植,亩收入则可达到6000~10000元。目前关中地区农村生产整体上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家庭“小而全”和自然经济方式的状态,急需深化变革。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引进和推广科技种植手段和现代耕作方式,实施市场经济经营机制,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整体创新。这既是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须,也是加快提高农民收入的战略之举。
二是靠向非农产业转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传统的小农生产与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是不同层次上的生产方式,具有不同的增收能力和效率水平。小农生产仍以古老的土地和体力劳动为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素,而工业和非农产业则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管理、产权、房地产等现代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点支撑增收,这两种类别增收支撑点的增收能力,犹如算术级数与几何级数一样,是无法类比的。二者之间形成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而且只能愈加拉大。目前东、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日趋严重的根源即在这里。所以,关中地区农民要提高收入,不仅要走出小农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创造力,而且要逐步走出农业生产,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让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在新的产业领城和就业空间中提高收入。
三是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条件良好,历来是全国的“大粮仓”。现在的问题是,单纯地种粮,相对种菜和其他经济作物,收入却明显较低。种粮食一亩地纯收入不足1000元,而种菜和其他经济作物至少会高出三倍。在人均土地不过一亩左右的前提下,靠种粮是怎么也富不起来的。另一方面,陕西多年来粮食单位产量很低,基本处于全国倒数二、三位,不足全国水平的70%。关中地区的小麦单产,只相当于河南和山东的六成左右。可见,如果把粮食的单产提高到全国的水平,然后压缩出三分之一的种粮土地去种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不仅粮食需求可以得到保证,而且能使现在的农民收入翻一番。此外,关中农业结构调整,还应在发展畜牧业上大做文章。比如养奶牛,又不与种植业争土地,还可以形成与种植业互补发展,良性循环,增收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