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危机传导效应的显现和扩散,神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和抗风险能力低等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已成为掣肘科学发展的“短板”。危机既“凸显”了发展中的不足,也带来了调整结构、提升层次的大好机遇。此种情况下,转型发展是抓住新一轮发展战略机遇现实而必然的选择。具体讲,就是要加快在产业层次、产业结构、民营经济、社会结构和民生建设五个方面实现转型。
推进“五个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目前,全国390座矿业城市中,已有50座面临资源枯竭。神木在资源开采的上升期就主动研究转型,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及早克服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层次低、生态治理难等问题,走出资源型城市“建设一发展一萎缩一报废”、“矿竭城衰”的传统宿命。同时,也要淘汰一批落后的、扶持一批升级的、催生一批新兴的,才能转“危”为“机”,逆势而起。
另外,神木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初加工、低端化层次,产业链条短,发展方式粗放,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企业,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但是,该县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态势和内在条件并未改变,推动发展的优势资源和新生力量也在不断成长。改革开放30年,成功克服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加快跻身全国十强县行列的宏伟目标下,转型升级的内因强大。
还有,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也是产业优化重组、行业重新洗牌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然而,金融危机也使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特点,即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大都是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的整体配套转移。随着该县能化基地建设不断深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发展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在资源、市场、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将不断强化,吸引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转型升级的外因充分。
推进“五个转型”的现实路径
一是全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由低层次,高消耗向规模化、高端化转型。继续围绕以煤炭、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为节点的地方工业产业链条,促进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演进。其中,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安全水平和资源回采率。2009年完成兰炭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兰炭工艺技术水平。继续以煤化工为主攻方向,打造产业集群。继续推进锦界、大保当、石窑店等“八区六园”建设,推动产业向基地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建设装备先进、环保节能的现代能化基地。进一步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最大限度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县域、园区、企业内循环流动。此外,重点解决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与科技脱节的问题。通过建立能源化工基地科技服务平台,组建能源化工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服务专家工作站和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完善能源化工基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神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是全力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由资源主导向多轮驱动转型。
首先要完善发展载体、积极引进新产业。按照产业分工,突出园区定位,科学调配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争取更多先进制造业企业在神木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打造产业链较为完整、技术装备先进和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其次要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按照“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立足和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畜牧、红枣和小杂粮产业,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第三要推动第三产业发力。着力建设以工业(煤炭)为主的物流体系,开展富有神木特色的旅游多元新格局,发挥信息服务业对神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带动作用,构建区域功能独特、空间布局合理、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三是全力推进民营经济由单纯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数量和效益并重转型。
一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和产品。以“榆林版”煤制油天元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试产成功为契机,积极开展能源化工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创新体系、应用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二要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总量。结合地方产业链特点、民间投资意愿和各级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项目调研,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一批能够带动群众增收的中小项目。
三要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重点在能源资源的初级转化领域、加工制造领域和第三产业领域,发展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多的民营中小企业。
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利用陕西的科教优势,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五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性事业,积极投身城乡一体化建设。鼓励民营企业采用BOT、BT等方式参与公共设施建设。
四是全力推进社会结构由“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转型。按照“工业化富裕农民,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繁荣农村”的总思路,在全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率先探路和示范,努力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一要依据神木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县域城镇建设、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建设功能区,集中力量加快在“一体两翼”经济带形成一批辐射、集聚、带动能力强的发展节点。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龙头”,必须坚持建设和管理两手抓,全面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二要打好农业农村工作中政策惠农、反哺带农、产业兴农、科技强农等一套组合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秃尾河川和风沙草滩区蔬菜畜牧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中南部丘陵区小杂粮基地;大面积普及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中小企业专项贴息扶持资金要向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的加工企业倾斜。
三要破解制约城乡均衡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建立产权多元、依法流转的农村土地制度;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
五是全力推进民生建设,由满足一般的生存需求向人本化全面发展转型。民生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推进发展的速度和改善民生的力度相结合,中、省、市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和神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倾向性、普遍性民生问题和解决特殊性、个案性民生问题相结合,满足群众基本生存需求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2009年,神木将继续完善“十大惠民”工程,实施好12年免费教育,抓好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建设,在省内率先实施好全民住院免费医疗;建成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使公共文化设施达到省内县级一流水平,继续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率先高标准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搞好经适房、廉租房和农村危房改造,有效解决城乡无房户的居住困难,加大对残疾人、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的救助力度,建成四通八达、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整顿和规范城乡公共交通秩序;大力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县城引水工程争取年底竣工试水,彻底改变县城饮水供量不足、质量不达标的状况;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平安神木建设实现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