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需要远离浮躁

2009-09-24 03:43
天津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功利性专著浅层

梁 好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综观教师阅读现状,不难发现一种浮躁的情绪正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阅读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阅读心态功利化

部分教师阅读的行为不是一种内心情感的驱动、一种潜在欲望的激发,而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很多教师都理性地意识到应该不断地学习充电,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推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然而,对于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并不代表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很多教师对阅读并不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当然也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虽然最终教师还是会进行阅读,但这种阅读并不是教师发自内心的阅读,而是一种带有极强功利性的阅读。

教育管理者对于教师的阅读同样存在着功利心态。管理者将阅读与教师的业务提高联系起来,过于看重教师阅读的预期效果。于是,管理者为了实现这种功利性目标,硬性对教师的阅读加以规定,强加限制,严加考核。因此,便有了每学期读多少本教育专著、写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开展多少次读书交流研讨会等一系列的要求。这样一来,本来应当属于教师自主行为的阅读活动,演变成学校管理者考核教师的内容,教师的阅读实质变成一种应付管理者下达任务的过程。因而,这种状态下的教师阅读活动成为一种被动的过程。

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的被动,都不可能让教师的阅读行为产生良好的效果,这种阅读对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可想而知,这一原因也造成了教师阅读浮躁化的现状。

二、阅读内容狭窄化

阅读内容的狭窄化也是教师阅读的突出问题之一。对于部分教师来讲,他们的阅读内容仅仅限于教育教学书籍。他们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只有教育教学书籍才是“正书”,其他方面的书只能算作“旁门左道”,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发展无益。教师对于阅读的这种认识与理解导致教师阅读内容的狭窄化,这势必会让教师的阅读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实际上,教师的阅读应当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这是教师职业性质所决定的。当前是知识信息时代,各种媒体触角无处不在,信息传播速度快。现在的学生再也不是几十年前对教师顶礼膜拜的“小孩子”,他们的知识之丰富、视野之开阔、思想之敏锐,常常令教师自愧不如。教师要想在学生面前维护自己的师者尊严,就必须做个博学的导师。这就要求教师的阅读面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哲学、美学、文学、科学等领域都要有所涉猎。虽然我们不能学习知识之全部,但是做个博学者势必会让学生刮目相看,也将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作用。

古今中外无数教育教学名家,无不是博览群书的典范,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而他们的阅读也绝非仅仅限于教育书籍,而是延展到知识的各个领域。

阅读内容的狭窄化制约了教师的阅读视野,也影响了教师的阅读品味,造成了教师阅读行为的浮躁化。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会对教育理解得更深、研究得更透,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才能让课堂变得流光溢彩,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理。

三、阅读层次的浅层化

教师阅读浅层化也是当前教师阅读活动的突出症结。部分教师的阅读活动仅仅游离于理解文字的层面,没有进入深层次探究阶段,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心智予以思考,继而内化吸收,以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教学行为。这种浅层次的阅读让教师止于感官的快乐,而远离思考的愉悦。

我们常常看到,教师热衷于文摘等“轻阅读”而对于经典名著望而却步;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欣赏教育随笔杂谈的清新活泼而对于教育理论专著敬而远之;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对于教案教参津津乐道而对于教材教法不屑一顾……

然而,文摘、“知音体”文字虽然读起来轻松却难有经典名著的内涵;教育随笔虽然读起来痛快却难有教育专著的深度;教案教参虽然读起来实在却难有教材教法的宏观……轻松阅读有轻松阅读的好处,但不是教师阅读的全部。教师需要这些轻松阅读调节心理、放松压力,但也需要经典名著的浸润,需要教育专著的洗礼。事实上,深度阅读才是教师素养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远离浮躁性阅读需要将阅读引向深入。

阅读心态功利化、阅读内容狭窄化、阅读层次浅层化,是当前教师阅读的现状,也是教师阅读浮躁化的重要表现。教师阅读远离浮躁化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予以突破,只有改变这三种状态,教师的阅读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

(责任编辑韩大勇)

猜你喜欢
功利性专著浅层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专著
小知识·专著、编著、编书、教材的界定·编书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探究
专著推介
《再生医学- 转化与应用》大型学术专著出版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