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栋霖
摘 要:提高领导艺术,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客观看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态特征。要调整思维定势,创新工作方法,讲求领导艺术,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为高校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学校的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领导艺术 创新与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087-02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领导艺术,则是领导行为中实际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和技能。二者的有机融合,对于加强和改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高校广大教职员工的队伍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领导艺术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领导艺术”,是在运用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符合时代精神,富有创造性,产生高效率的方法与技能。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艺术高低优劣,直接关系到工作效果。我们经常看到,有的领导同志提要求抓落实一丝不苟,又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谈心交流使人如沐春风,开展批评让人心悦诚服;而有的领导与人谈话或进行批评教育,说不到点子上,讲套话,兜圈子,使人不得要领,口服心不服。特别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教师,如何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靠耐心细致、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工作,仅仅靠一般谈话鼓励或“敲打”几句是不够的。尤其是对有明显缺点错误的年轻教师,怎样把严肃批评和入情入理的提醒帮助结合起来,使他们真正下决心改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做好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较高的领导艺术和科学方法,需要找到达到彼岸的“桥”和“船”。
领导艺术的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集成性和创造性。集成性:一是广博知识的综合运用。领导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还要熟悉历史、心理学、逻辑学、现代科技等知识,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综合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二是各种经验的综合体现。运用直接的、间接的、正面的、反面的经验“以事论理”、“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三是不同艺术手段的综合把握。即把“实践出真知”的技能、“理论为先导”的运用与“领导科学性”的把握有机结合,达到手段与效果的统一。创造性,即一方面要按照原则、规定和规范化要求办事,同时又要有超出常规的随机运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求真务实,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领导艺术的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要把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活,关键在于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尤其是要结合高校工作特点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进一步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形式、途径、办法、手段和载体,积极开辟新的阵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认真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艺术的要领
1.深入细致做,不要浅尝辄止。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坐而论道、空发议论不行,浮在上面,蜻蜓点水不行。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刻苦、工作的艰苦,就谈不上工作的扎实和落实,谈不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要体现一个“深”字。要深入一线,深入实际,与教职员工打成一片,心贴心,交朋友,善于从调查研究入手,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找准原因,把道理讲得贴切,讲得中听,这样才能入耳入脑。
2.积极主动做,不要等问题成堆才去抓。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贵在一个“勤”字,要及时做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对教师队伍反映出来的问题可解不可结、可导不可堵,特别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倾注实情,融入真情,充满感情地去帮助解决,即使是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说明道理,讲清情况,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办。教师思想上有疙瘩,主动找领导时,应伸出热情之手,积极做好送上门的思想工作,积极负责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这样,他们就会增强对领导的信任感,就会加深上下级的感情,形成有困难找组织,有想法找领导的良好习惯。
3.要及时预测做,不要老当“灭火队”。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思想问题起初一般都会体现在行为上,有端倪可察,这就要善于观察,善于抓“不起眼”的小事,从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从日常接触中探真情,不能以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抓大问题,小事可以忽视。那样不仅会丧失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和预见性,而且会使自己头脑迟钝、嗅觉不灵。只有重视预测,善抓细节,针对苗头,早做工作,才会赢得工作主动权,减少“亡羊补牢”。
4.要真情实意做,不搞“假、大、空”。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只图形式,讲大话、套话,或者采取“你听我说,我打你通”,使工作对象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就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领导者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这样才能消除对立情绪和隔膜状态,建立信任感,达到交流思想、解决问题的目的。要有一点人情味,有了人情味,才会有平等的对话、交流,使人感到亲切、怜悯,才会使人既看到理论之“竿”,又看到行动之“影”,使大家切实感到有想头、有干头、有奔头。
5.讲究方式,不要搞教条主义。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要讲究艺术性,克服简单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做思想工作过于直截了当,期望立竿见影,“通不通三分钟,再不能龙卷风”,结果事与愿违。思想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变“说教式”为“引导式”、“号召式”为“激发式”、“你打我通式”为“参与互动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工作效果。
6.区别对象做,不要做好做坏一个样。表扬和批评历来是思想工作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对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同志及时表扬,可以催人奋进,鼓舞他人,起到表扬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对工作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同志指出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帮助其克服缺点错误,才能使一个单位形成人心齐、风气正的良好环境。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同志信奉“多种花,少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因此,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搞得很明确,只有把表扬和批评结合得当,才会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实行工作方法创新,实现“六个转变”
1.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静态的、片面的、封闭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维方式。譬如看一个干部,一个教师,一个学生,我们都不能“一叶障目”,有了成见恒久不变,既要看他一时之举,更要看他长期表现;发现思想问题,既要从精神境界、心理层面、主观意识上找原因,也要从客观因素方面去分析。
2.从经验性方法向科学性方法转变。即不仅要靠感性经验,更要靠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符合人们思想行为发展规律的理念和方法,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乃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理论等知识适当引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来。
3.从单向灌输型方法向互动交流型方法转变。改变“我说你听”的单轨模式,避免逆反心理,要努力做到主客体地位平等,通过交流、碰撞、融合,使工作客体受到尊重,形成共识。开展集中统一教育时,要根据不同情况,突出重点,灵活安排,注重实效;更多的是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4.从单项型方法向综合型方法转变。即不是孤立地运用某种方法,而是以系统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地做工作,如教育引导、谈心交流、激励示范、案例警示、关心帮助、监督反馈等。
5.从显型方法向显型与隐型相结合的方法转变。“显型”,就是把一些观点和要求开诚布公地告诉工作对象,而“隐型”则是使我们的意图不为对方明显感到,如随意聊天或利用特定的环境及文化氛围等,增强吸引力,在愉悦感中潜心渗透。二者互补,力求效应最大化。
6.从单纯定性方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转变。不仅要判定性质类型,还要分析研判事物或问题的发展程度、影响大小及扩展趋势等,使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更强。
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艺术
1.提高敏感度,掌握“晴雨表”,及时把握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变化,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形势变化快,身边诱惑多,思想状态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掌握,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定期开展对教职员工的思想状况分析,不能走过场,除了及时关注他们本人的思想动态之外,必要时还要向其身边人了解,抓住苗头症候,由表象看到本质,从苗头看到趋势,从个别现象看到带倾向性的问题,未雨绸缪,及时开展工作。
2.善讲大道理,讲透小道理,切实改进理论灌输和说服引导方法。在新形势下,理论灌输不是没有必要的,但要改进方式方法。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讲求科学性,有新意,有时代气息,言之有物,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客观、辩证、科学的解释,指导工作对象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分析,“肯定”与“否定”,都要拿事实来说话,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要敢于接触,善于引导;注意灌输形式的多样化,寓学习于健康多样的活动之中;发挥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起到间接灌输、自我教育的作用。要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灌输”较应,积极引导,兴利除弊,减少负面影响的冲击。讲透小道理,就是在小范围或“一对一”座谈、谈话时,要善于用身边或者对方包括本人的鲜活事例,讲清问题或事情的利弊得失,要在情理结合上下功夫。比如,讲遵纪守法,既要讲遵纪守法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可以讲违法违纪行为不仅使事业受危害,单位受影响,也会给个人带无可挽回的损失,算一算政治、经济账,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听进去的;在处理问题时,既要讲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批评时既要直言又要诚恳,力求引起对方自我反省。既要广开言路,允许人家陈述解释,对合理的意见要认真采纳,对错误的观点要勇于纠正。
3.“心病还要心药医”,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疏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当前,心理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知识分子云集的高校也是如此。在激烈竞争和工作压力面前,面临着诸多的坎坷和考验,如在工作上要争创一流,在提干进级时要选贤任能,在评职称、评奖时要好中选优,子女升学要优胜劣汰,工作家庭要统筹兼顾等,无形中加大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心理压力。个别同志还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烦恼、忌妒、多疑、紧张、冷漠、空虚、固执、自卑等。对所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领导者综合运用心理调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法,发挥作用,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轻装上阵。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咨询策略,譬如建立信任,使人感到双方是平等的,让对方明白,有了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过分自卑;要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情感体验,换位思考。要以稳重、谦和的态度,表现出能充分体察对方的心态。同时,要善于倾听,让对方把内心的痛苦、困惑和压抑感宣泄出来,得到安慰和解脱,以各种方法予以鼓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采取逐层分析的方法,协助对方查清问题的原因,正视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大是大非问题,应该态度鲜明,但要避免强迫命令;对问题可采取多项选择,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帮助对方掌握自我行为控制的方法,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
4.科学运用激励手段,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激励”成为领导科学的核心理念,就是把人的动机系数激发起来,处于激活状态,生产内驱力,向着预期目标前进。激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其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譬如:目标激励,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进步的长远及近期目标,作为激发教师的重要动力;参与激励,就是允许和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参与重大问题、重大工作的参谋、决策、实施与管理,使之增强“主人翁”意识;奖罚激励;奖之当奖,该罚必罚,注重荣誉激励和过失追究,与职务提拔、职称评定、创先争优等联系起来,做到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行政处理与经济处罚双管齐下;公平与公正激励,在晋级、职称评定、奖励、使用等方面都要力求做到公平、合理,树立正确、鲜明的导向;关怀激励,包括及时了解广大教职员工的各方面的合理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支持工作开展、充分信任、及时鼓励等。
5.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释惑解疑,排忧解难。教职员工的思想波动,有些是认识问题,有些是由于具体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产生的,我们不能把合理需求和愿望都看成是“思想境界不高,追求个人利益”,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好最关心、最现实的具体问题。如教师的身心健康、休假、住房、子女上学、家属下岗、亲属有病等,要及时过问、及时关心,尽量提供帮助。同时,积极引导他们正视和克服困难,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要把工作做在节骨眼上,体现出组织的关怀,持之以恒,取得实效,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6.将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对于教职员工的思想问题和行为失衡,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思想工作不是万能的,还要依靠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依靠全方位、诸环节的严格管理来制约和调整,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在高校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到事前动员教育、事中鼓励鞭策、事后总结评估。在思想引导、管理监督和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防止思想滑坡、管理漏洞和监督缺位,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