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语双宾语结构研究

2009-09-23 04:55戴庆宁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句型意义结构

戴庆宁

双宾语结构,为中英文共有的词序,是人类语言最基本、最具体的结构之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利用当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从认知——功能视角对此结构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英语双宾语结构中的隐喻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认识世界,创立各种科学理论,目的在于应用。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认知一功能方法遵循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有形到无形,从有内部结构到缺乏内部结构,从先认知自身周围的事物,再到认知远离周围的事物。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其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因此,可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概念的发展史。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组织者。语言的差异不只是简单的文字表现形式问题,而是涉及到不同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反映出一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特性。不管哪一种人类语言,在其最初使用时,首先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大多是表示具体的事物。当人们从这些具体的概念中逐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时,常常会借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来表示抽象的概念。人们要表达整个新概念,例如一条新术语,最常用的思维手段,就是利用自己最熟悉、概念意义最具体的词,借用它们在形状、状态、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产生相似联想,表达十分抽象,十分复杂的概念意义。

二、英语双宾语基本结构的演变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工具,思维和认识的组织者,必须简明达意。句法结构演变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大量使用功能操作词语把原来复杂的句子简化到正规逻辑分析说明所要求的最简单的程度,使语言表达合理化,使传递信息尽可能高效,尽可能简明清晰。为了思维和表达的需要,也很自然地会想到了用最具体,最基本的结构。而没有具体内容的语言形式就会逐渐消失,表意结构日趋简明。例如,“在最古的英语中,动词通常位于句子的末尾或靠近句子的末尾”。古英语有第三个确认语法关系的系统:曲折变化。关于这一点,只要研究双宾结构的变化过程,就能说明古英语的大部分曲折词尾脱落消失,双宾结构词序就占了统治地位。杰斯帕森(1989)指出,有主动宾成分的句子,按双宾结构词序排列,在古英语时期的Beowul瞍诗里只占16%,在Kin Alfred的散文里上升到40%,在19世纪代表作家的文章中,突升为82%-97%。英语民族在使用英语的初始阶段,双宾结构句表示的是“动态关系”,例如,He broke the vase,主语做某事,使经受者宾语“the vase”发生了状态变化。

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个结构的“动态”关系变得不明显,甚至只成了一种隐喻,而且这个结构的主语和宾语(名词性词组、名词化结构、合成名词)由动词连接,形式上的简单句,而语义结构相当于因果复句。但是,自然语言的语法系统,特别是句子结构,对于演变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和阻抗性,而不创造新结构,只是把原有的结构赋予其他功能,从而使同一种简单句型产生不同的功能,表达不同的概念。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建立在基本句型结构的基础上。

三、英语双宾结构句的结构阐释

任何句子结构的解释,都离不开人类认知的一般原则,离不开她的形式所产生的语言功能。因此,我们只能从认知一功能视角对英语双宾句的结构功能和语义功能加以描绘。

1强传递结构

英语双宾结构句,在自然语言里,其基本结构意义是:把事物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传递的发起者和接受者都是人。这种结构形式所表示的语义结构,是因果关系,即“传递”某事物和“接受”某事物成为因果关系。如果只有“传递”没有“接受”就失去了这个结构的意义。

在自然语言使用的初期,这个句型的最基本句子应该是:Peter gave that man money,双宾结构句的“传递”意义是由该结构本身产生的。对于这个结构所用的动词是不是没有要求呢?那也不是。因为形式总是某种内容的形式。完全普遍化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作为这一结构形式的动词,在自然语言的初期,是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如上句中的“give”。由于人类交际的需要,像“give”这样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是不多的,势必借用这一结构,扩大动词使用的范围,使之能表达各种各样的传递意义。这就是说,凡是具有“方向运动”意义的动词,都可以用于此结构,表达“传递”和“接受”的意义。

为了交际的需要,必须在语言上发挥创造性,即运用自然语言里的基本句型,在词汇的运用上作选择,即把某个词用于并不典型的结构里,换句话说,自然语言里,原来这个词不能用于某一结构,通过某种手段把它用于了该结构。但基本句型结构不能改变,因为它们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反映了一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的民族特性。双宾结构通过隐喻手段和其他方法,扩大了其用途。我们用自然语义元语言,给双宾结构可用的动词范围扩大作下述解释:

(1)x引起Y接受z(核心意义),例如:Petergave that mall money

(2)x引起Y接受z(满意情景条件),例如:Peterpromised Mary a ear

(3)x使Y能接受z,例如:Peter permitted Maryan apple

(4)x引起Y不接受z,例如:Peter refused Marya cookie

(5)x做某事引起Y在未来时间点接受z,例如:Peter bequeathed Mary a fortune

(6)x打算引起Y接受z,例如:Peter baked Marya cake

(1)是双宾结构在自然语言中的初始基本结构,是它表示的中心意义,也就是说其他五种意义都是从(1)演生而来的。(2)的情景语境与(1)完全一样,只是动词由give变为promise,仍属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例如:Nellie promised me one of herdresses when she bought a new one,Bristolengineeringfirm had promised him a job,(3)的动词permit也具有“传递”意义,只是“传递”意义有削弱,而加强了宾语的“接收”意义。我们认为,“传递”和“接收”是一对因果关系,有“传递”才有“接收”,反过来,如果没有“接收”,“传递”也就失去了意义。(4)就是这种情况,这实际上是(1)的否定形式。(1)一(4)都表达“传递”和“接收”的意义,谓语动词有着具体的或抽象的“传递”的意义,结构本身又是表达“传递”意义的,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传递”或“双传递”意义的句子。例如:

She gave her child a first-rate education,(她给自己的孩子一流的教育。)

He handed me the time-table,(他递给我时刻表。)

2弱传递结构

弱传递意义是指双宾结构句的传递意义只来自该结构的本身,不来自句中的动词,即传递意义是以某种词类(如名词)按特定的词序构成的结构图式决定的。根据认知的一般原则,完全普遍的形式或结构是不存在的,双宾语结构也是如此。虽然它本身具有传递意义,但并不是任何及物动词用到此结构都可以表达传递意义。换言之,除了本身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之外,本身具有运动(motion)意义的动词用于此结构才具有传递意义。这类动词非常多,怎么判别为好呢?英译汉时,我们可以认为只要动词是用在双宾结构,不论动词如何,均可视之为具有“运动”意义,即应该把它的“传递”意义译出来。例如:

(1)They advanced him a months salary,(他们给他预支了一个月的薪水。)

(2)Balzac consciously set himself the task 0fwriting“the natural history'0f this society,(巴尔扎克有意识地给自己规定了为这个社会写“自然史”的任务。)

(3)I can quote you a pn‘celower than anyone else,(我可以给你开比任何人都低的价。)

(4)She waved us goodbye,(她向我们挥手道别。)

综上所述,英语双宾语不仅是表层语言现象,仅用传统的语法来解释是不够的。从认知角度来看,它折射出人们认知外部世界时的心理活动。传统的翻译理论对双宾结构句型处理往往局限于英汉语言的表层结构对比,因而缺乏操作性和实用性。我们如果利用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成果,从认知一功能的角度入手,或许能冲破传统语法结构主义的樊篱,并对翻译研究的深入有所启发。但语言问题错综复杂,在不同的语言体系、文化背景和群体中,宾语省略更是千差万别。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所涉及的一些特例,未能展开讨论,这只能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加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陆国强,莫汉和汉英语义结构对比、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梅岗,英汉功能翻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孙晓雯)

猜你喜欢
句型意义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典型句型大聚会
论《日出》的结构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