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琴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充分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以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下面,我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切忌华而不实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于是,一些教师想方设法将课件设计得美轮美奂,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总要使用大量的背景音乐、影像和三维动画。殊不知,这样盲目地使用既会造成学生视觉和听觉疲劳,分散了学生对课堂本身的关注,更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曾听过一位老师上的一年级的一节课《荷叶圆圆》,对她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印象十分深刻。在这节课的课件中,无论是画面、音乐,还是课件中老师的配乐朗读都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看着她的课件不得不惊叹于这位老师的课件制作能力。在教学“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这一段话的时候,一下子动画,一下子背景音乐,一下子配乐朗读响起。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里,变换了十几个画面。虽然课堂上孩子们的惊叹声不绝于耳,但是从反馈的教学效果上看,教师却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目的。孩子们早已被多媒体弄得眼花缭乱了,根本无法谈及对语言文字的沉浸和感悟。多媒体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服务,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在制作运用中,切忌华而不实。
切忌亦步亦趋
与粉笔加黑板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但无论多媒体多发达,多先进,它应用的目的只是为了“辅助”教学。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分地依赖多媒体,以辅代主,势必会导致人为物役。
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整体效果,把课件设计得非常全面,从课题封面到导人语,从课堂讲授到课堂练习,全部都设计进了课件。结果在课堂上,老师只是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语就算完事了。在这其中教师和学生都只能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结果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尴尬的场面。如此这般,整堂课亦步亦趋地跟着课件走,教师的手脚被束缚,即使学生的表现有再多的闪光点,教师也无法去发现其中的精彩,更谈不上课堂的实时生成性了。这样的多媒体使用不但不能为教学增添亮点,反而还框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切忌越俎代庖
不可否认,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但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媒介的学科,有其特殊性。有时文字表现的东西不是能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就能解决的。在一些课堂中,教师往往越俎代庖,急于使用多媒体课件直化语言,用多媒体形象代替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教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体验,严重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和解读,更是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这个师生及文本对活的过程中,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应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坚持多媒体为学生的“学”服务,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摒弃“越俎代庖”,追求点“石”成金的境界。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两个教学片断。
浙教版第十册《台湾蝴蝶甲天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仅高雄县的‘黄蝶幽谷一处,就能生长出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它们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袅袅飘动。”一位教师是这样教的:“同学们,还有一种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学生看画面后老师问:“景色美不美?”学生回答后,老师说:“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另一位老师是这样教的:“还有一种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轻声读读课文。”学生读文字后,老师问:“你喜欢这样的蝴蝶谷吗?”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我喜欢,因为那儿的蝴蝶五颜六色,五彩缤纷非常美丽。”“我也喜欢,因为我觉得蝴蝶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那种场面一定壮观极了!”“我想象着一到那儿就像进入了一个舞动的海洋,真是也想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啊!”这时候老师说:“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吗?”学生练读后老师才说:“大家想看看这样迷人的蝴蝶谷吗?”学生看完画面后惊呼:“啊,太美了!”教师便不失时机地说:“想不想把这一幅美景永远留在心里?让我们把这段背出来吧!”于是,所有学生都开始兴趣盎然地背诵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文字时产生的联想是丰富多彩的,蝴蝶在同学们心中引起的美感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思维与想象完成之后再出示的画面,与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它丰富并充实了学生的想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不妨套用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多媒体课件删去,毫不可惜。”我想,只有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才能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