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玲
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育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用误区与负面影响
然而,它在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逐渐显现出了一些运用误区,导致教与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给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1,过度使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文学内容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想象,感悟其中蕴涵的意境,然后在脑海中进行再创造,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体会和认识。如果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会把自己的感悟和认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认为是借助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其实是教师无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变相的“填鸭”教学。
2,过度使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信息海洋中“迷航”
记得有位教师在作文指导时,用如泣如诉的扬琴,如诗如画的大漠,直指苍天的胡杨等图画材料,跨越时空,把学生们带到了那遥远的西北。可没想到的是,随着镜头的转换,当一堆堆动物尸骨出现在荒凉的背景中时,一些学生竟背离主旨,议论起那些尸骨是牛是马……诚然,这种意外是任何课堂都可能发生的,但多媒体更多地为这种意外的发生提供了酵母。至于那些加在屏幕角上不停扇动翅膀的动画鸟,点击某画面时发出的金属撕拉声等等就更容易牵走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了。另外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大量花样繁多、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人们的时候,其琳琅满目的程度足以令人眩晕而无从选择。
3,过度使用,阻碍了师生隋感的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教学中,教师通过文本、自身的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积极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在师生交流中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会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注意的是屏幕上的图像,学生注意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图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少得可怜,教学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4,教师套用网络现成资源,缺乏自主创新
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如今网上可供下载的课件也成了许多教师百用不倦的“本”了!且不论网上许多课件存在知识的缺漏,这样亦步亦趋,还能上出教师自己的风格吗?还能渗透不同人对语文博大精深内涵的不同解读吗?学生又能把从传统教学手段中解脱出来的新奇保持多久呢?
5,信息技术更多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
目前使用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大多忽视交互性,即使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那样有交互性的课件也是在教师设想范围内的交互性,这样的课件预设性太强。当课堂上百家争鸣,得出了非预设的结论,而某些教师为了课件的完整性容易忽视学生思维的亮点,强行将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这与语文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
走出使用误区的对策
1,适量、适时、适度
能否上好一堂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而并不取决于精彩的课件。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对于课件使用要适量、适时、适度,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垫高学生的起点,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但是对于一些要学生个体独特体验的文章,教师千万不可“画蛇添足”。
2,追求返璞归真
在语言教学中,不管怎样改革,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书是读懂的,不是教师讲懂的,更不是看精彩的课件看懂的。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多美的图像、音乐,都无法取代学生对语言艺术的领悟,而且更重要的是太多的图片、录像会把课文图化,剥夺了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机会。我们应该让课堂返璞归真,不要让朗读的时间都被课件挤占了。
3,坚持服务为主
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多种多样,语文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工具作为诸多工具中的一种,而不必对它青眯有加,不必因使用了多媒体工具而削弱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必围着多媒体课件转,不必给予其太多的重视,坚持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使其成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辅助手段。
4,可以用完即舍
在众多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语文课堂上,课件之所以能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追求课件的完整性。其实,完整的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它本身是否完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每一项内容是否是“必须的”,当多媒体课件放弃了这种完整性时,它只会在课堂的某个环节中出现,它的使命完成后就可以退出课堂,这样,课件就不会左右教师的教学,教师方能重拾风采,成为驰骋课堂的勇士。
“课堂小语文,语文大天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宽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虽然身处课堂小天地,却在学习天地大语文”的奇妙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