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 陈牡丹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过程中,其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张成为近几年高等教育显著的特点。在学术和民意的广泛讨论和质疑中,教育质量成为衡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旨在对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存在的质量和数量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支持。
关键词:大众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98-01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问题
1.1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具体原因
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和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整个世界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牵引,尤其与个别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相对较小是促成扩招的一个因素。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是高等教育本身的一种内在冲动,它所反映和体现的是整个高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和文化适应性的一种需要,是精英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加速器的作用。
1.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
世纪之交进行的这样一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仅拉动了内需,间接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化解了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本身的转型。事实证明,扩招所引发的一系列决策和变革的意义是明显的;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迅速造就规模宏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一直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寄予厚望。然而随着高校收费政策的实行,多数学生家长不得不将自己多年的积蓄都交了学费,更多的农村家庭甚至举债度日。他们期望几年后自己的孩子学有所获,能够换得一个美好的前程。然而由于短期内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伴随着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充满了质疑。
2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
质量是生命,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高等学校都必须强调质量,可是有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关于质量的定义呢?在《测量不可测量的东西》一文中,作者乔治开篇就说:“每一个人都人都知道质量是不可能被定义的”。既然难以定论,为何民众中普遍质疑教育质量下降了呢?用一种质朴的观念:高等教育质量观,即人们关于高等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实现程度的系统看法,来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是否合理?
2.1教育质量的定义
在经过激烈的争论,我们对有关教育质量的定义是这样的:质量是在共同可接受的有关问责的和整机性的标准的范围对任务描述和目标结果的顺应。当前,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比较多。纵观这些研究不难发现,随着全面质量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再单纯从一个方面来考虑高等教育质量,而是把它放到一个全面质量的背景下来理解。特罗在总结发达国家大众化进程规律时指出,量的增长必然要引起“质”的变化,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人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角度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2.2数量与质量的博弈
目前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大规模扩招所带来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有人认为:“由于数量的扩大和办学资源的紧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质量的降低,甚至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有学者认为:“大众高等教育给西方各国求学者个人与政府带来多重困境”。针对扩招后对教育质量的不同看法,2002年4月25日。教育部发言人发表了对记者的谈话,做出了以下三个重要的判断:其一,认为“实践证明扩招后我国教育总体质量是好的”,只是“个别学校、部门、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其二,指出“高校扩招带来过度扩张,造成办学质量下降”的观点只是一种“推论”和“猜测”。发言人的谈话,虽然表明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立场,但并未结束对高校教育质量的争议。
我们回到问题的关键点,到底是不是数量的扩张引发了质量的下降。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数量上的发展都多多少少地使质量有所下降。即使是高等教育的强国,美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这个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大难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对些特别强调,“发展大规模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将成为今后的主要挑战”。由此可见,数量与质量间的矛盾是不调和的。
然而,数量与质量虽然是对立的,但也是统一的。辩证地看,质量与数量之间是有可能形成相互推进的良性互动关系的。这一点我们都能理解。一方面,数量的扩大刺激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质量的提升又为数量的扩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如果按照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办学思想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其中许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如果思想不变,体制不改,措施不当,即使以行政手段推行,一时勉强得通,但难以为继”。当人们直观的认为:大规模的扩招,使大学生毕业了却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轻松的找到工作这一事实,是教育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时,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那么现在就需要一种合理的、可持续的观念来重新看待这个现实。
3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既要增加数量,又要提高质量。高等学校一方面必须在现有硬件条件下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又要尽力保证门槛降低后所招学生的质量。这个难题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非意味着问题不能解决。
(1)摆正观念是首要任务。高等教育扩招已经十个年头了,然而很多的民众依然无法坦然面对这个事实。他们的观念里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以为上了大学未来就有了保障。家长们认为学生高中前的一切教育都是为高考做准备,都是为上大学做准备。于是小学、初中、高中学段里所有的时间都被用于知道的记忆和习题的掌握。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教育是实质上的应试教育,形式上的素质教育。在当前就业危机的背景下,学生包括家长,特别是农村地区应树立理性和科学的读书观。
(2)办学特色是关键。目前,一些国内官方的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不利于大学突出个性和创造性。不仅大学自身优势不能发挥,已有的优势也趋于消失。办学定位趋同,学科和专业设置趋同,甚至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也趋同,不仅会浪费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而且影响我们实现高素质优秀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要以自身优势为依托,不搞大而全,不求规模的盲目扩张,重视学科优势,突出个性和创造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在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中持续发展。
(3)教师是重要条件。如今教师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影响,往往轻教学重科研,整天忙着做研究或从事社会事务,无暇顾及教学。不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正常需求。一些硕士生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已经变成了学生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些教师的职责只停留在最基础的“传道”上,不会对学生诉诸于感情。高校扩招速度快,使“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现象加剧。作为高等教育最基础的软件,教师必须加强个人专业修养,追求高尚人格,为高教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