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加藤嘉一
日前,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给美国《纽约时报》撰写了一篇文章“日本的新道路”。文章除了引起美国人高度关注外,还被翻译成日文和中文,引起很大反响。鸠山由纪夫先生写此文的目的不得而知,文章传递出某种“信号” 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但笔者认为,鸠山的文章向部分中国民众传递出错误的信号。笔者在这里列出三段此文的核心立场:
“在后冷战时期,日本受美国所主导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不断冲击。市场原教旨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不受任何约束,不讲道德,也谈不上节制。我们如何才能将其终止,从而保障国民的利益和生计?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从友爱的观念出发,衍生出来的另一个国家目标在于建立东亚共同体。当然,《日美安全条约》将仍然是日本对外政策的基石。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记住日本作为亚洲国家的身份。我相信,日益迸发活力的东亚必须被视为日本的立身之本。”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一个主要的经济体,同时还会继续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在不太遥远的将来,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会超过日本。美国正在努力保持其作为世界主宰力量的地位,而中国则在谋求成为世界的主宰力量。处在夹缝当中的日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呢?”
鸠山要表达的无非就是:对美国模式的批判、立足于亚洲建立东亚共同体、夹在中美大国之间谋求日本国家利益。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信号。据我观察,美国、日本、中国的官方或民间对此文作出的反应,相对来说,分别是担忧、惊讶、欢迎。
美国人表示担忧很正常。此文或多或少折射出“日本要与美国拉开距离”。鸠山政权的干事长、幕后操盘手——小泽一郎之前提出的“等距离外交”主张遭到美国方面的批评。据一些内部消息,后来小泽因丑闻曝光而辞职,与美国方面向日本政坛施加的压力有关。
日本人表示惊讶很正常。在大部分日本人眼中,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同盟。在冷战期间,日本是在美国“核保护伞”的保障下实现战后经济奇迹的。冷战已过去,明确批评美国模式,甚至疏远与美国的关系可行吗?除了美国当局,日本国民也对此密切关注。
中国人表示欢迎正常吗?我首先感到有些惊讶,从中看到了中国民众在某种程度上对美的反感和对日的欢迎。许多中国人或许认为,虽然中美关系前所未有紧密,中日之间有过不幸历史,但美国还是西方国家、中国潜在的对手,日本还是亚洲国家,中国潜在的伙伴。中国一些媒体及受此影响者,热烈欢迎民主党上台,以为鸠山内阁领导的日本会更“亲华”,这无非是基于对小泉政权时期的“反叛”,而非基于日本国内政治及国家利益的客观认知。
实际上,鸠山政权的对外政策不可能跳出现有框架。日本将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相协调。新外相冈田克也是敢说敢做,有自己见解和立场的人。其外交理念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重视与亚洲的关系。“冈田外交”将从维护“民意”和“国益”出发,展开务实的外交政策。之前表明“不参拜靖国神社,不干涉中国内政”,是因为冈田认为这样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妥协中国,更不是张扬“亲华”。靖国问题不等于中日关系。
此外,相比自民党的内部结构,民主党的派系更为庞杂,不但有自民党出身的党员、还有社民党等党派出身的成员。鸠山政权并非铁板一块,是一个“杂体”,注入了多个政党元素,会使得决策过程和政策推行,尤其在对外政策上,变得更为复杂而有难度。
长远看,对于中国崛起的警惕感才是日美两国共享的“价值观”。美国对东亚地区的战略仍然以日美同盟为主,对华政策则是想方设法“以合作谋遏制”。对此,中国当局和民众,务必有清晰的认识。▲(作者是日本旅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