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春
摘要: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一项全面性,根本性改革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生态林业建设应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级管理,逐步实施,按“谁受益谁补偿,社会受益政府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 存在问题
1 四山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鸡东县林业局四山林场位于鸡东县南部,南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全长25公里,距县城鸡东50公里,经营总面积12317公顷,其中有林地11548公顷,全部为生态公益林,森林覆盖率95.22%,森林总蓄积119万立方米。
四山林场现阶段任务为管护经营生态公益林,了解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对提高认识加强管护经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体现在:
1.1 涵养水源 森林树冠能截流雨水10—23%,其余20—80%则通过林下松枝落叶层渗入地下,减少地表径流78.4%,增加土壤含水量20%,一公顷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相当一座蓄水500立方米的水库。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相当一座蓄水5774000立方米的水库,雨水成灾时,它截流水;干旱时,它释放水,使发源于四山林场的穆棱河一级支流大石河、黄泥河一级支流金场沟很少发生洪水泛滥和断流,减免旱涝灾害,保障农牧业增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2 防风、保持水土 森林植被覆盖土地,可减少水蚀风蚀。森林可降低风速20—25%。茂密的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通过降低风速和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国境地区发生水土流失,发挥国土保安作用;保护农田、牧场、乡村、城镇;保护河流和位于黄泥河上的八楞山水库不被淤积。
1.3 调节气候 森林涵养的部分水分通过物理蒸发和植物蒸腾返回大气,形成云雾,使降雨次数和数量增加17.4—27.6%,减少旱灾,使植物生长和人类生存环境更适宜。
1.4 制造氧气 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每人每天要吸进0.75公斤左右的氧气,呼出0.4—0.9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0.4%,人的新陈代谢就会发生障碍,呼吸困难。而森林对人类最有益的功能就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测算,一公顷阔叶树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公斤,放出氧气730公斤。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1548吨左右,放出氧气8430吨左右,满足人们呼吸需要。
1.5 改善生态环境
1.5.1 吸收有害气体。森林可吸收大气中的许多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是较普通的污染源,若空气的浓度达万分之四,人就会有中毒残废的危险,而森林对二氧化碳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1.5.2 杀灭空气中的病菌。许多植物能够分泌出被称为植物杀菌素的发挥物质。如丁香酚、天竺葵油、柠檬油、萜烯等。尤其是松杉类林木的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1.5.3 吸附灰尘。一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附灰尘68吨,一条约20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少空气中75%的悬浮粒子。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可吸附灰尘79万吨左右,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空气洁净。
1.5.4 产生负离子。森林可产生被称为空气中维生素的物质负离子或阴离子。森林里的空气,每立方米含负离子数量高达二万多个,是新鲜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的13至20倍,是城市室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的400至500倍。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的空气,是超级洁净空气,对健康非常有益。
1.5.5 调节气温和湿度。森林吸收百分之七十的阳光,反射百分之十三,透过森林的阳光只有百分之十几,故炎热季节有林地的气温比无林地气温可降4-5℃,而冬季由于森林防护作用,林内气温反而比林外高。森林还具有调节湿度的功能,据测定,正常生长的100公斤阔叶林树叶在夏季一天可蒸发200公斤水分,因而增加空气湿度。
1.5.6 消除噪声。森林可吸收20—25%的声波,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削减噪声10—15分贝,所以森林又是天然消声器。
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通过上述功能,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6 保健 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是荡漾着灵气的“森林医院”。
森林中空气新鲜、洁净,从一个方面把住病从口入关。
生态公益林里负离子含量高,这是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原子,人们吸进负离子,能刺激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效应,负离子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并把所带的电荷送进全身组织细胞中,就能改善心肌功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强心肌营养,提高免疫功能。
生态公益林里生长着种种药用植物,这些植物的色、香、味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具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花色影响着人的大脑,把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和从神经元传到肌肉的一系列过程,从而产生不同的治病功能。如红、橙、黄色的给人以热烈、兴奋、温暖的感受,并能增加病人的食欲;青、白、蓝色则给人以舒适、清爽、恬静的感受,对发烧、高血压患者具有镇静作用。
1.7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为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成为全县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以知分布有高等植物679种,其中藓类植物77种,蕨类植物61种,裸子植物11种,被子植物530种。分布有陆生野生动物4纲,27目67科258种,其中兽类有6目15科48种,鸟类有16目42科176种,爬行类有3目4科13种,两栖类有2目6科11种。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是开展野生动物就地保护的基地,并保持生物自然性、多样性、典型性。另一方面,生态公益林位于中俄边界附近,建立了中俄之间的野生动迁移通道,对于东北虎等动物种群的扩大,促进我国境内东北虎等动物种群的恢复有重大意义。
通过多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多种功能的分析,其生态效益为:森林总蓄积量119万立方米,可出才77.35万(出才率按65%计算)立方米,每立方米木材按400元计算,储备产值为3.094亿元。具生态学专家周晓峰教授研究,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林业本身直接经济效益的5.83倍。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可达到18.04亿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公益林的地位长期被社会忽视 四山林场生态公益林地位得不带社会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公益林经营无资金保障,经营者被迫改变经营方向,以维持起简单的再生产和生活保障。二是生态公益林的培育目标及培养方向没有落实到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甚至生态经营目标与其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存在突出矛盾。
2.2 发展林业的资金需求与林业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林业收入减少,资金供求矛盾为突出,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发展林业的资金需求量大,而林业投资风险高,林业投资渠道单一(以政府投资为主)鸡东县的生态林大多分布在山区,而山区的财政收入来源于采伐林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后,一方面生态林采伐减收,另一方面生态林管护投入,这就加剧了山区地方财政的困难。
2.3 对策
2.3.1 加快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林业应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离”,将商品林业经营推向市场,对小面积地方生态公益林实行“开发性承包”经营,大力发展林业民营经济。
2.3.2 对森林分类经营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并“边试点”,“边推广”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同社会稳定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