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华 盖建华
摘要:随着黄河中下游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黄河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样就使得作为引黄渠首的水闸工程尤为重要。由于水闸自身功能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闸区绿化就成为了水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
关键词:水闸 植物景观 建设
0 引言
水管体制改革后,黄河下游水管单位成立了引黄水闸的专职管理机构,引黄水闸的维护与管理也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黄河下游引黄水闸位于人口密集区,这样就对引黄水闸的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闸区植物景观建设就成为水闸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植物景观绿化工程独有的特点
植物景观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项目有其相似的一面。如亭、廊、园路、栏杆等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相同,及由此所套用的施工规范相同。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植物景观绿化工程中包含着土建部份。然而,两者相比,尽管有其相似的地方,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些方面甚至是质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构成了植物景观绿化工程独有的特点。
1.1 植物景观绿化工程的大部份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 通过各种色彩植物、花卉、树木草皮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
1.2 “三分种七分管” 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这就决定了,植物景观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金投入。
1.3 追求工程的艺术美 任何建筑都讲究美观,植物景观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则更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格外美的感受。而这一点在某些设计部位可能难以达到,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
2 植物景观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2.1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植的树种 济南市地处温带,应推荐使用的优良落叶树种有:国槐、法桐、白蜡等;耐寒常绿树种有:黑松、塔松等。2007年8月,土城子绿地出现了大片草坪“枯黄”,主要原因为高羊茅属于冷季型草坪,不适应济南市气候环境,八月份温度高达40度,使高羊茅草坪难以生存,所以,出现了大片草坪“枯黄”。
2.2 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植树种 例如,杜鹃、茶花、红花继木等喜酸性土树种,适于PH值5.5至6.5含铁铝成分较多的土质。而黄杨、棕榈、桃叶珊瑚、夹竹桃、海桐、枸杞等喜碱性土树种,适于PH植7.5至8.5、含钙质较多的土质。水闸闸区表面土质偏碱性,黄河下游多是黄土高原冲刷的黄土淤积,适合黄杨、枸杞等喜碱性土植物。
2.3 要根据水闸绿化的实用性配置闸区绿化植物 水闸作为一个地区供水的源头,既有工农业生产要求环保的实用性,又有作为一个地区景观亮点的观赏性,还具有代表当地文化内涵的功能,所以选择植物上就必须十分慎重。既要求选择不会对水质污染的植物,比如结果类的柿子、枣树等,又要求植物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性。
3 水闸植物景观规划
3.1 水闸植物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3.1.1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供水经济和渠首周边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1.2 优先考虑闸区整体环境,立足科学,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地、人文、自然资源。
3.1.3 保护、恢复和再造水闸自然环境,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
3.1.4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闸区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益,增加植物生态多样性。
3.1.5 环境管理与生态工程相结合。
3.2 利用植物景观体现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在流域内各地又有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的独特黄河文化,即地方风格特色。通过对水闸植物景观的塑造,着力体现水闸独有的黄河文化,将景观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黄河文化”上,力求将水闸建设成黄河景观带上的一颗颗明珠。
3.3 利用各种手法创造意境美 植物不仅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多彩、寓意深长的内容美。景观规划是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应用绿化树种,以发挥它们的绿化功能和观赏特性。
3.3.1 困势利导,合理安排空间。巧妙地利用地形特点 利用起伏的地形、弯曲的河岸等,达到巧夺天工、匠心独运, “自成天然之趣”的目的。
3.3.2 合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 应利用植物造景,分隔划分空间的功能,尊重植物生物学特性,构建近于自然的植物群落环境。空间植物应丰富而不散乱。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3.3.3 植物组合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植物造景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分清主次,突出主题,确定骨干树和伴生树,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虚实结合,若隐若现,充分体现自然环境美。
3.3.4 保持植物景观的均衡韵律和优美轮廓 植物应具有优美的林冠、林缘线,植物空间的轮廓,要有平有直,有弯有曲,行道林以整齐为美,而风景林以自然为美。
3.3.5 植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建筑环境与植物景观相得益彰 植物应与其周围的建筑小品以及水体、闸室、管理房等环境相和谐,使建筑与自然协调统一起来。
3.3.6 充分利用植物时间和空间的季相感 植物随季节、树龄的不同,形成植物的四季形态,使其产生不同的季相变化,达到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相感。
4 应用各类园林植物构建水闸植物景观
用于植物造景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植物反映着不同的景观,利用多种植物和不同的栽植方法组合使景观能够彰显闸区的特点。
4.1 彩叶植物 彩叶植物因具有花朵一样绚丽的色彩,且枝叶茂盛,易形成大面积的群体景观而备受人们的欢迎,我局在霍家溜水闸闸区绿化中大量应用。根据霍家溜水闸的特点,我们种植了常色叶植物金叶女贞、紫叶李、紫叶桃、紫叶小檗等,栽植方式有孤植、丛植、基础种植、群植和片植、彩篱或模纹花坛。
4.2 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在闸区绿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植物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划分空间、林缘线处理、营造主景、隔离树丛、背景树组合、草坪植物色彩与季相的装饰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可营造多种生态景观。
4.3 攀缘植物 攀缘植物在园林中主要应用于垂直绿化,占地少,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的立体效果,通过美化光秃的墙面、土坡等提高环境质量。攀缘植物可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如爬山虎、牵牛、金银花、蔷薇等植物可附着于棚架进行造景。可“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棚架可以是木架、石架和水泥架,也可以和亭、廊、园桥相结合,点缀装饰小游园、庭院等。
植物景观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景观规划应适地适树,近远结合,速慢生搭配,常绿树和落叶树按比例栽植,要讲究季相变化,做到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房义福.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以济南为例[J].世界林业研究.2007(特刊):412-414.
[2]贾俊丽.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群落构建的思考[J].世界林业研究.2007(特刊):353—355,
[3]娄伯成.浅谈垂直绿化对城市建设的作用[J].防护林科技.2007(4):123-124,
[4]南希.植物景观设计[M].卓丽环,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2;81-83.
[5]席亚娟.植物造景若干问题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7(3):113-114.
[6]肖随丽,贾黎明.景观林业内涵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7(特刊):263-266,
[7]阑银鼎.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园林.2003(11):36—38,
[8]刘曼.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77
[9]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