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 李静袆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把校园建设成为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与社会互动、教与学相长、自然与人文共融、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效应。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构建
0 引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个单位与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具体落实到学校,就是建设“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建设主要依靠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首先,师生员工应增强“和谐校园意识;其次,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文明活动,努力建设文明校园,争当文明师生;此外,还应将“和谐校园”的理念制度化、规范化,以确保落实。
1 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构建和谐校园,强化学生学习的“软”环境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环境育人的核心内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育人环境,这正是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更是高校教育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校改革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在这一体制转型时期,必然是各种矛盾、冲突集中爆发时期。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对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协调、化解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冲突,创建良好的高校改革发展内部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妨碍校园和谐目标实现的问题
2.1 校园不文明行为 校园不文明行为包括:偷窃他人财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缺乏环保意识;在会场、自习教室和图书馆内手机不设为振动或频繁接听手机、发消息,扰乱他人;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用完洗手间后不冲洗;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粮食;在校园公共场所,情侣过分亲密;观看和传播黄色书刊或音像制品;在宿舍打牌、唱歌、看碟时过分喧哗,影响他人正常休息;酗酒、吸烟。这些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校园的和谐。
2.2 替考、剽窃现象屡禁不止 诚信考试虽然在高校开展多年,但替考、作弊、剽窃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不能认为这完全是学生素质的问题。因为有时诚信也会吃亏。你老老实实会多少答多少,就是没有人家抄袭作弊的分儿高;你老老实实报上自己的分数,眼看着弄假证书的比你先找到好工作。都盼着别人讲诚信,都害怕只有自己讲诚信是很多人包括大学生在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
2.3 浪费现象的存在 北京青年先锋论坛2008年10月30日公布了大学校园8大浪费现象:用水浪费、用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用笔浪费。浪费现象在我们焦作大学也非常严重,据统计每天在餐桌上浪费掉的食物近1000公斤。
2.4 不正确的财富观和财富行为
2.4.1 重物质财富轻精神文化财富。在一次对温州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在回答 “当前您最缺的是什么”时,大多数学生认为最缺钱;“当前您最迫切希望获得的财富是什么”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也是钱;在回答“您选择未来职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什么”时,大学生把经济收入因素看得最重。于是,学生不重视理论课学习、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已成为大学的普遍现象。以至许多老师无奈地发出感叹,学生越来越功利了。
2.4.2 重个人财富轻公共财富。一些学生在金钱和财物上,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对学校等公共财物置之度外。践踏草坪、离开教室不随手关灯等不爱护公共财物的现象相当普遍。
3 高校存在的若干不和谐因素产生的根源
3.1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步伐,形成一系列“滞后效应”所致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基本上仍在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办学模式,形成所谓“21世纪的经济,九十年代的社会,八十年代的教育”这样一种“托后腿”的局面。开放的不均衡性增加了教育成本,引起了就业困难,诱发了一系列校园社会问题,使高教管理始终难以跳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被动局面,也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场更为
深刻的体制转型变革。
3.2 高校扩招员效应凸显所致 连续多年的扩招已使我国原有的教育资源发生不同程度的短缺,解决的办法只好转嫁到广大师生头上,即学生付费上学,教师超负荷上岗。学生付费虽然仍属于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补充”,但数额之大、涉及面之广、负面影响之突出,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教师超负荷上岗是我国大学的一个新话题,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学,中青年教师英年早逝早衰现象频频发生。
4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4.1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长期坚持。另外,要加强大学生德育课程建设,构建符合大学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德育课程体系。要积极开展有益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有与学校办学目标相和谐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上下一致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例如,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这样有利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学术的前沿动态。又如,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学术沙龙研讨会,这样有利于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
4.3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明年预计将突破600万人,大学生就业异常困难。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对于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4 建立科学严格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既要科学规范,更应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弹性化,构建刚性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在出台制订各岗位职责、教职工考勤考评、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制度时,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发动教职工参与讨论修改,重要的规章制度还要通过教代会讨论表决,有的规章制度也必须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
总之,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建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切实做到目标的和谐,追求的和谐,文化的和谐,舆论氛围的和谐,制度的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大清.浅谈建设和谐校园.中华成人教育.2006-6.
[2]王远方.遵循教育规律 建设和谐校园.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童国萍.建设和谐校园的构想[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于成学.论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理论前沿.2005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