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基
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导语是否精彩,能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采用好的导入语言和好的导入方式。
如在讲“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就运用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导入,先给学生讲了我国历代二十四孝之一江革背母,逃难尽孝的故事,而后又给学生讲了一幅漫画《抓阄——这月老娘住谁家》,通过这一鲜明的对比,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这节课学生始终非常投入,教学效果特别明显。
导入可以用歌曲开头,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也可以问题方式导入等等。比如,我在讲“人生当自强”这一课时,就选用了教材中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动物实验故事: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条件,他们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由这个故事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可见,一个好的导语对一节课是多么重要。
二、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授人以鱼”只能饱餐一顿,“授人以渔”终生受用。在教学当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如:在探究中学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中该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我将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写标语,出宣传专刊;第二组清除校内垃圾;第三组检查校园周围,看看是否有非法排污的现象,并写出调查报告、向环保部门打电话或写检举信。然后让三个组汇报交流,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教师根据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设计,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并获得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学成的信心,提高他们不断创新的能力,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增强口语活力,激活思品课堂
一个优秀政治教师的语言应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引学生。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奔放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词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而绮丽洒脱、错落有致、轻松谐趣的语言能让课堂色彩斑斓,学生兴趣盎然。
例如,在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诵了这样一段话: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海战的硝烟;从公车上书的壮举,到戊戌变法六君子的慷慨就义;从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婉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的长叹;从太平天国的兴盛衰亡到义和团运动的潮起潮落;从卢沟桥的炮声到渡江作战的号角;从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到东方雄狮的仰天长啸;从大漠深处蘑菇云的升腾到神舟系列飞船的飞天成功;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从近代史上一次次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所有这一切无不向世人昭示着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我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演讲式论述令学生刻骨铭心,从内心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并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发愤学习。这种激情结尾,再次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之遐想不已。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