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无上是飞行

2009-09-19 09:15谢鲁渤
西湖 2009年9期
关键词:航校中国空军空军

谢鲁渤

在萧山国际机场建成之前,杭州的空港一直在笕桥,从少年时代欢迎外宾到成年后第一次坐飞机,我都是去的那里。但杭州人习惯把笕桥叫做飞机场,却还有另一层意思,表示那里驻扎着空军部队,是个军用机场。笕桥的军事性质比民航用途更具影响力。

有一个叫张光明的人,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时的2005年还健在,居住在美国洛杉矶,九十二岁了。1934年他二十一岁,正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一年级。据说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信”,约他去谈事,但没有署名是谁,“里面只有一个地址和约谈时间”。张光明觉得好奇,也很忐忑,但还是决定赴约。他按照信上写的地址找了好几个小时,寻到一处住所,意外发现等在那里的,竟是他们的校长李蒸。还有一个人的身份他是后来才知道的,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训处的处长,姓刘,年纪约四十来岁。

那次谈话的结果,是张光明离开北平,来到了杭州笕桥。

在笕桥,他进了另一所学校,也就是两年前新组建的中央航空学校。虽然也还是学校,但属于军队建制,学员皆为军人。因此张光明的这一选择,亦可谓真正意义上的“投笔从戎”。

张光明入学的那一届,从时间上推算应属第三期,共五十名学员,据称是从全国上万报考者中精挑细选的。张光明的胜出,得益于身体条件的优越,他自小热衷体育锻炼,参加过全国运动会,所获中学组110米栏冠军的成绩,创下了全国纪录。也许正是这一点,为校长李蒸和军委会那个姓刘的处长所相中,专门约他谈了话,并予以推荐。这个推荐对他的录取,也是很关键的。

位于杭州笕桥的这所中央航空学校,原先只是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一个航空训练班,成立于1929年,1931年迁往杭州,次年改建为航校。也有一说是在南京时的1931年,训练班已经称为航校,迁来杭州笕桥后只是扩建。两种说法大同小异,但杭州人显然更喜欢前一说,因为称笕桥为“中国空军的摇篮”的标志之一,中央航校的命名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笕桥航校的校长,系蒋介石亲自兼任。几乎所有军事学校的校长,蒋介石都要亲任,旨在培育空军人才的航校,自然更是不肯漏缺,并且在开校之初就写下手谕:我视本校教育之成败,为中国革命最后之成败!老蒋这里所声称的“中国革命”,和事实上中国所经历的“革命”,应该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过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包括建立同样强大的海军和陆军,确是立国之根本保障。

虽说是兼任,蒋介石这个校长对笕桥航校的事务,倒也算得上勤勉。在主持学校成立仪式后的数年间,年年都会来杭州笕桥,或巡视,或训勉,或参与毕业典礼,或举行恳亲会。也就是说,对这所以中央冠名的航空学校,老蒋是想做出个中央的样子的,虽然其中或许别有因由。

这就该说到另外一个人了。此人名叫高志航,笕桥航校的飞行教官。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辽宁通化人,十六岁中学毕业即报考东北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在读期间,听说张学良在东北军中组建空军,将派学员去法国学习航空技术,立刻找了教育长郭松龄,要求参加。虽然年纪尚小,身材未达标准,但他此前读的是奉天中法中学,有法语基础,加之软缠硬磨,终于如愿,经东北航空署派遣,于1925年深秋前往法国牟兰纳航空学校。

张学良在东北军组建空军的时间,比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航空训练班早了好几年,在实力上,除了派员留学法国,还聘请了日本陆军航空队的军官来训练空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有个叫三轮宽的,号称“驱逐之王”,后来却在中国战场被他训练过的中国空军所击毙)。九一八事变前的1930年,东北军拥有飞机三百多架,而南京国民政府还只有一百架。

高志航学成回国后,被编入了东北航空司令部飞鹰航空队。其年他还只有十九岁,张学良就亲自授予了他少校军衔。张对高是很器重的,据说他正式将铭久更名为志航,也是在出国前受张学良接见时,由张来为他主证的。高志航在飞鹰队的每次演习中,均获奖励。

留法期间,高志航除了在牟兰纳航空学校完成初级飞行教育外,还转入马塞伊斯特陆军航空学校学习过驱逐机专业,毕业后则在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团见习,其飞行技术连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官也为之佩服。即便不说是身怀绝技,高志航也是渴望能在实战中一展身手的。

高志航选择了杭州笕桥。在他看来,笕桥不仅是中央航空学校所在地,也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空军基地。

笕桥在1932年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年的1月28日,日军突然对我淞沪地区实施空袭,令萌芽状态的中国飞行部队多少有些措手不及。先是由第六航空队队长黄毓沛率机仓促应战,其弟黄毓铨在紧急起飞时升空未及百尺即坠落,机毁人亡;后美籍飞行员肖特在与日军交战中,重创敌机却不幸阵亡。航空署署长黄秉衡随即急调中央及广东最精良的飞机,结集于杭州,意欲奇袭日军,但因天气恶劣,无法实施。相反,日本人在侦知中国航空兵力调驻杭州后,于2月25日将其运载飞机的两艘航空母舰驶向杭州湾,次日早晨即发起进攻,以九架舰攻机和六架战斗机之兵力,袭击笕桥。

其时笕桥机场工程尚未完竣,不敷过多飞机起降之用,中国方面结集的飞机在乔司找了一块空地作为临时机场,发现日机来袭,当刻升空回击。首先飞至笕桥上空的是石邦藩,赵甫明等紧随其后,但参与战事的飞机不足十架,飞行员的报国决心甚于技术和经验,心有余,力不足。

这场被称作“二二六杭州之役”的笕桥空战,自早晨六点半日机飞抵笕桥掷弹轰炸始,至黄署长下达撤离令,航空队八点二十飞往蚌埠止,前后两小时。我军飞机重伤两架,轻伤一架,日军两架舰攻机受损,迫降于杭州湾海面,后沉入水底,但石邦藩因伤被截去了左臂,赵甫明更是伤重不治而殉职,国民政府为表彰其牺牲,遂命名乔司机场为“甫明机场”,如今却已是不复存在了。

高志航是在1932年的春天到笕桥的,“二二六杭州之役”刚刚过去,他没有赶上,但亲眼目睹了战后的现场:日机轰炸过的笕桥,机场遭到很大破坏;正待启动的中央航校,还在加紧打理中。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亡,高志航曾前往北平,向东北空军代司令张涣相请战,未果。既不能驾机作战,又耻于留在敌占区,所以愤怒之下他只身出走,另寻报国之门。先是投奔驻扎济南机场的一个姓聂的同学,聂介绍他去南京航委会;后经另一个一起学过飞行的老朋友邢铲非的推荐,又去了国民政府军政署的航空队。转来转去,都感觉不理想,最后到了笕桥。他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飞行。

以笕桥当时的状况,条件不如他原先的东北空军,却有两点吸引他。一是这里刚刚有过一场空战,虽然未能参与,但日本鬼子正穷凶极恶,制空权争夺战接下去肯定还要打,他能够有机会;二是政府在这里建立中央航校,显然是准备加紧培养大批航空人才,以他在国外所学之飞行技术,应该有用武之地。初到笕桥的高志航确是踌躇满志的。

然而他很快就感觉到了失望。笕桥航校给他的职位只是一个少尉军衔的空军见习官,与在东北空军时的地位之差姑且不论,由于国民党内山头派系间存在的挤兑,实际上他更像一个可有可无之人。不要说是飞行了,就连日常工作,也没有个固定安排。这令高志航一度非常苦闷,但他忍了,与其郁郁寡欢,不如坚忍等待,为了飞行,他决计无论如何都不离开笕桥。

机会终于来了。在航委会的一次校阅中,为了要个面子,航校让高志航以学员的名义参加飞行表演。高的技术水平,校方的人是有所耳闻的,但没想过会出色到什么程度。表演中的高志航大放异彩,也许是早就憋着口气了,他一个接一个地做着高难度特技动作,有惊无险,酣畅淋漓,令在场观众瞠目结舌,航委会官员亦叹服不已。事后,学员中要求他做飞行教官的呼声日高,终使其被委以第八队队长,负责执教航校驱逐机班。

笕桥中央航校的建立,虽不能说与1932年初的淞沪之役和杭州之役有着直接关系,但是作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的序幕,此两役暴露了航空旧制在组织、训练和实战中的种种缺失,使之无法与外来挑衅所抗衡,建立一支组织完备的独立空军已迫在眉睫。国民政府很快将航空署划归军事委员会,并且改制更名为航空委员会。航校和基地的设立,均意味着中国空军正式成为一支独立军种。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志航随后被晋升为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这已经是1934年的春天了。

京剧《沙家浜》中的沙奶奶有段唱词:“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国土都沦亡……”这一年是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刚刚爆发,紧接着就是8月13日的淞沪会战。日本海军第三舰队进入上海海域,海军陆战队随之发起地面进攻,中国陆军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奋起还击,为表支持,中国空军在当天下午就颁布了《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

在中国空军史上,由这个命令所揭开的淞沪空战,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空军抗日战史。相比五年半前的那场淞沪之役,日军是多了一份骄横,以为我国防空兵力不堪一击而故伎重演;中国则空中力量虽然依旧薄弱,但毕竟有了一支独立建制的空军和许许多多的报国英才而同仇敌忾。

这时候的高志航,正与他的空军第四大队驻扎在河南周家口机场待命。全大队三十二架飞机,原驻江西南昌,七七事变后奉命秘密移调山西阳明堡,因彼地油料弹药匮乏,中途转停河南周家口。先是打算在北平一线发动空中突击,高志航还根据航空委员会的密令,拟定了一份作战计划,后上海告急,接到的《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称:“空军对多年来侵略之敌,有协助我陆军消灭盘踞我上海之敌海、陆、空军及根据地之任务”,明确四大队的出击根据地为:笕桥。

笕桥这片天空对高志航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初来时的憧憬期盼和遭受到的冷遇,校阅表演时的扬眉吐气和出任教官后的励精图治,一切都恍若眼前。在这里,他从飞行教官做到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协助总队长毛邦初工作。毛曾是笕桥中央航校最初的副校长、代校长,现在则作为空军的副总指挥,和总指挥周至柔一起,签署了“一号作战令”。

作战令中的第十条,要求“各大队长(第7大队长除外)于14日10:00到京,面授机宜。”是日一早,高志航就去了南京,行前指示第二十一中队中队长李桂丹率二十一和二十二、二十三各中队提前行动,直飞笕桥。

李桂丹也是辽宁人,比高志航小六岁,笕桥中央航校二期学员,毕业后留校执教,任飞行科驱逐组少尉组长。李桂丹是高志航一手带出来的,性格顽强、技术精良,颇得高的器重。高去南京后,李桂丹率四大队所辖的三个中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冒雨穿云,于当天下午到达笕桥机场。

高志航是个卓有主见的军人,对作战命令不屑于机械理解,喜欢从自己的性格出发,经过缜密分析判断,以最有利,或是最强烈的方式去执行。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响这一时间段里,南京航空委员会给高志航的空军四大队下达的秘密命令中,有三个任务目标,其中的第二任务目标是“绥远省百灵庙机场日机6架”,俟机行动,实施打击。

以高志航大队的实力,对付这六架敌机,那是易如反掌的,但率队备战周家口机场的高不甘心光是扔几个炸弹了事。在他看来,仅仅对地面实施打击,震慑力还不够,空军之战,力量的体现应该在空中,他要给日军一个教训,让他们也看看中国空军的战斗力,因此指示部下:不得攻击地面日机,待其起飞后在空中将之击落。这样做显然是有风险的,稍有差错,不仅有可能两头落空,且有违令之嫌,但高志航很大胆,自信一定成功。只是后来情势变化,第四大队奉令紧急转场华东,此举未能实施。

航空委员会的“一号作战令”是8月13日下午两点发出的,次日,也就是8月14日的凌晨两点,《空军作战命令第二号》紧随其后,这份命令中,没有提及高志航四大队的任务,却在第九条中说:“本(14)日出动之空军,以达成轰炸任务为第一目的,切忌与敌在空中作战”,在“应注意之点”中,点到了第二第五大队和航校掩护机,也没有提到高志航的第四大队。

命令是凌晨两点发出的,按照前一份命令,各大队的大队长,将在这一天的十点结集南京开会,各部队也于同一天开始移动,“以16:00至18:00到达根据地为标准”,但高志航却让自己大队的三个中队提前起航,虽然“由现驻地出发之时间,由大队长定之”,高志航这么决定,却是为了在南京会议结束后赶回笕桥时,他的部队已全部到达,即刻能战。

事实上彪炳史册的笕桥空战,就是在8月14日的下午打响的。

关于八一四凌晨发布的二号作战令为什么没有提及四大队,我在相关的史料中尚未找到答案。以高志航在空军中的地位和他所率领的四大队的战斗力,显然应该赋以最重要的任务,但仔细分析一下那份战令,可稍见端倪。因为它是“以轰炸任务为第一目的”的,高志航则向以空中作战为根本,倘若航空委员会也是出于此种考虑,未明确其任务就能够解释了。

但我想高志航是不会这么认为的。现在看来,中日双方战前对空军力量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方针,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日本的空中力量,无论陆军还是海军之航空兵力,均以歼灭我空军,夺取制空权为第一任务,而我方则一味仰仗轰炸机的作用,试图以打击日本的陆军海军,阻止其在中国登陆为目标。譬如二号作战令中所说的,“第5大队如遇敌机,应绕行以轰炸为主,轰炸后若遇敌机向我攻击,亦以极力避免空中决战为主”,“航校掩护机只求使第2大队达成轰炸目的,不可挑起空中战斗”,等等。这在战略上是不妥的,如果没有制空权,只是一支轰炸力量的空军想要打击敌人的陆海军,那是不现实的。以高志航的航空军事理念,似应持这一主张。

在航委会8月14日的南京会议上,高是否提过这样的建议,会议对作战部署又是否另有变更,不得而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就在这一天的下午,在杭州笕桥机场的上空,中日双方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从南京飞返的高志航一到笕桥就接到了情报,日军的数架大型轰炸机正往笕桥而来。这是驻台北的鹿屋航空队,分两支编队以笕桥航校和广德机场为攻击目标。针对笕桥的这一支,共九架96式陆攻轰炸机,到达杭州的时间,约莫在傍晚的六点左右。正是在那个时候,杭州城里的居民听到了刺耳的空袭警报,也恰好在那个时间之前,李桂丹率队的四大队二十一、二十三两个中队,也出现在了焦急守候在笕桥机场的高志航视线。

有意思的是,从河南周家口机场到杭州,和从台北机场到杭州,空中距离都在七百公里左右,飞行时间差不多。因高志航事先关照李桂丹提前起飞,所以我军比日军到达笕桥要早一些。这是一次冒险的飞行。受台风影响,那一天的江浙地区浓云密布,并伴有雷阵雨,气流不稳,能见度低,这样的气候条件,单座战斗机照例是不得进行长距离飞行的。但是他们破了这个例,竟是按照盲目飞行的要领,在李桂丹“单机追踪队形”的航行方法带领下,一路闯关。终于到达笕桥上空时,李的座机副箱油已耗尽,主箱余油也仅够维持四十分钟的飞行。

这一点,居然让高志航算着了。

看到李桂丹机群出现,高志航立刻给地勤下了命令:不要让他们着陆!这话让一旁的笕桥总站站长邢铲非大吃一惊。没等他回过神来,又听高说,如果着陆请马上告诉他们,发动机熄火前再次升空,准备迎敌!邢铲非急了,说飞机已经没有燃料,若不停机加油,空中迎击时会失速的。高志航再一次显示出了他的大胆缜密,对自己队里的飞机状况简直了如指掌。他认为从周家口飞笕桥,所剩燃料应该还能支持四十分钟,即使耗油最多的,再飞二十分钟也没问题,而迎击即将出现的日机,有支持十分钟的燃油就够用了,完全可以续飞待敌。

猜你喜欢
航校中国空军空军
歼-20:中国空军的王牌战机
载入史册的中国空军英雄
空军行动
法国空军
国内航校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前景规划研究
中国空军首次对日大空战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空军入闽第一战
中国空军抗战叙论
中国第一航校——南苑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