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与外部管理要素博弈分析

2009-09-18 03:02闫利明陈亚南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4期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弱势群体博弈

刘 英 闫利明 陈亚南

摘要:在中国社会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填补了被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两大社会主流体制所忽视或排斥的边缘化的“真空”地带。在转型性的中国社会中,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与外部管理要素之间进行复杂的博弈局面,在对非政府组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外部抽象概念管理要素和外部具体管理要素之间的博弈模型。

关键词:弱势群体;非政府组织;外部管理要素;博弈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040-01

1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的概念和分类

(1)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的概念。

欧文·E·休斯在《公共管理导论》中论述公共组织时,把影响公共组织发展的环境要素作为内部管理要素的延伸。认为必须加以战略统筹的一切外部要素总和称为公共部门的外部管理要素。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兴起源于由国家集权的“整体性社会”向现代的“公民社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动。所以从宏观系统观点来看,非政府组织是作为整个环境系统下的一个社会子系统。作为联接政府和公民的纽带,为维护市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新兴社会组织。对非政府组织的成立、目标定位、财务资金来源、组织规模等有着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要素称为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

(2)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分类。

作为内部管理要素的延伸,对非政府组织外部管理要素进行管理。就必须对其进行较为科学和可分析性的分类,以便在博弈或互益性的合作后能顺利发展。纵观研究非政府组织外部环境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两种分类;一种分类方法是以抽象概念为分类标准把外部管理要素划分为:政治要素、经济市场要索、社会要素、伦理文化要索、群体要素和个人要素等,但在现实分析管理时,一般是以实体为分类标准把其划分为:政府、事业单位、传媒、企业、杜区家庭、个人及专家等。

2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的特征及博弈现象的产生

(1)外部管理要素相互关联并表现出系统博弈的特征。

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之间以及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有着纷繁复杂的关联性。形成几个大的系统博弈。如图所示:

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之间以及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混沌”关联的特征。造成博弈的大量存在,并且这种博弈在非政府组织的合法化成立过程中就开始出现,这就使得非政府组织与外部管理要素的博弈结果可以决定非政府组织的组织规模、财务状况、参与社会救助弱势群体事业的范围,甚至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人事安排状况。

(2)外部管理要素涉及范围较广且有敏感性。

在参与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体系中,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新兴组织的代表,其承担着联接政府(国家制度的主要执行者)与被边缘化的公民之间的中介纽带作用,通过传媒途径,来补缺市场制度的缺陷,参与到了与政府、传媒、企业、公民等在资金、人事、组织合作等较多领域中,

(3)外部抽象管理要素与外部实体管理要索的关系具有互动性。

参与救助弱势群体非政府组织的抽象的外部管理要素与实体外部管理要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抽象的外部管理要素的深层次分析都存在着一个抽象管理要素,并且外部抽象管理要素与外部实体管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非政府组织在参与救助弱势群体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外部实体管理要素。也必须要作用于外部抽象管理要素。

(4)外部管理要素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具有变化性。

参与救助弱势群体在非政府组织发展早期,由于受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登记制度及其组织自身力量弱小的影响,可能会挂靠一个政府或事业单位,资金及人事安排也大部分由这些组织决定。但随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非政府组织将同外部管理要素明确组织归属、资金来源与使用、人事等关系。

3非政府组织与外部抽象概念管理要素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祝慧在《管理创新: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视角》一文中提出:“以管理创新为视角,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三位一体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三位一体”博弈分析模型,即分别从政府改革的角度来寻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博弈互动、从民众支持角度来追求社会与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合作及内部治理完善作为非政府组织与外部管理要索博弈时的解决途径;陈晓济分析了“冲突典范”到“合作典范”这个过程,避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出现双方都不能受益的“囚徒困境”博弈结果。还有一些则主要从政治文化、法律制度等角度来分析非政府组织与外部抽象概念管理要索之间博弈范式。

4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外部具体管理要素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1)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传媒的博弈模型。

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应是“全能政府”职能观念的影响,许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是至上而下的路径发展而来。这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裙带关系,在组织不断完善后就要理顺与政府的关系,渗及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工作时就会产生其与政府的两方博弈,非政府组织本身为了扩大影响或筹集资金,与传媒发生了联系,但传媒存在市场性与公共利益性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传媒对公共利益的关注与追求新闻的新奇性之间存在着磨擦,使非政府组织与传媒会产生诸如关注弱势群体的长期性与新闻的短期的新奇性矛盾的两方博弈。并且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时,那些至下而上由民间发展而来的非政府组织面对着更为复杂的三方博弈。它们还必须通过传媒扩大影响,录求得到政府认可并合法化地存在和发展。因此,救助弱势群体_的非政府组织与其外部管理要素:政府与传媒互动时就产生了非政府组织一传媒一政府三方博弈模型。

(2)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博弈。

中国社会的转型性,使得非政府组织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工作能否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同时许多非政府组织由于其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其宣传力度较大,投资企业可能会选择放弃在那个地区的投资,这与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相违背,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之间就选择社会公共利益还是选择社会经济利益方面会产博弈现象。这会产生比非政府组织—传媒—政府三方博弈更复杂的非政府组织—政府—企业—传媒四方博弈现象。

(3)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传媒、社区及家庭的博弈。

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本身作为“公民社会”中新兴的公共利益组织,其服务对象、组织内志愿成员、资金来源以及要与之工作相配合的主体就是公民组成的家庭和社区,非政府组织表达他们的利益与心声,但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性”与单个家庭或社区的“局部性”会产生不一致。但是随着非政府组织的服务性的体现和公民社会意识的提高,这种三方博弈越来越少,这也是最容易解决的三方博弈。

猜你喜欢
非政府组织弱势群体博弈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