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涛
2009年6月13日,伊朗第10届总统大选尘埃落定,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以62.63%的得票率在选举中获胜。随着内贾德获得连任,伊朗核问题也再度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之一。那么,内贾德连任后的伊朗核问题将何去何从?美伊对话的前景又将如何?这些问题必将引起广泛的关注。
强硬立场仍将延续
长期以来,内贾德一直被视为伊朗的激进保守派领导人,特别是在伊朗核问题上持强硬态度。6月14日,就在内贾德赢得总统选举后的第二天,他在国家电视台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伊朗核问题已经成为过去。”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伊朗领导人在核问题上的态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内贾德本人在很大程度上将获得连任归功于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强硬态度。4年来,内贾德顶住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压力,坚持发展伊朗核工业,主张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在内贾德看来,4年前他当选总统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给伊朗、朝鲜及伊拉克扣上了“邪恶轴心”的帽子,但是在伊朗人民的反抗下,现在“伊朗是一个核国家”,也是一个拥有“空间”技术的国家,国际地位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美国搏弈的“资本”也在增多。
在竞选期间,内贾德有意将自己塑造成对抗西方的“民族英雄”,为总统选举造势。他利用舆论宣传,竭力渲染其在伊朗核计划上的影响力。5月25日,就在朝鲜实施第二次核试验的当天,内贾德也向美国“示威”,宣布伊朗拒绝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外的一切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伊朗国家电视台5月29日播出了内贾德竞选团队制作的30分钟宣传片,展示了内贾德多次出席伊朗标志性核设施启动仪式的形象。内贾德还一再表示,如果能成功连任,伊朗将继续顶住国际压力,走一贯坚持的强硬路线。6月2日,内贾德在德黑兰自由体育场举行的女性支持者集会上表示,伊朗的“抵抗”政策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赞赏。他还声称:“如果我能再次当选总统,我将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看哪个国家敢威胁伊朗。”
从实际效果看,内贾德在伊朗核问题一系列强硬政策确实为他的胜选发挥了作用。伊朗选民更倾向于认可他对国家尊严的维护以及为国家利益而大力发展核武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伊朗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决定的。伊朗虽然曾经有过波斯帝国的辉煌,但也经历过近代沦为沙俄和英国殖民地、当代成为强权政治牺牲品的耻辱。光荣和屈辱共同造就了伊朗的民族悲情,而内贾德与美国进行斗争的“民族主义英雄气概”迎合了民众的心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伊朗的大政方针不是由总统更迭所能改变的。在伊朗政治构架中,总统只是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总统必须听命于“誓将核计划进行到底”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他才是伊朗真正意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掌握着国防、外交、安全以及核问题的最终决定权,即使是内贾德总统也只是最高领袖的执行者而已。而就在6月21日,哈梅内伊在伊核问题上语出惊人:“一旦美国以核问题为借口对伊朗发动战争,我就准备穿上军装参战,直至战死沙场。”
进入关键阶段的伊朗核研发难以“戛然而止”
成为核国家是伊朗领导人多年的梦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巴列维王朝时代,伊朗就开始实施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该系统建成后,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的高浓缩铀。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地区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根据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目前已经迈进了核门槛,只是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要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鉴于伊朗的核研发活动已处于“紧要关头”,近年来伊朗一直坚守“不会暂停铀浓缩活动”这一“红线”。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伊朗在核问题上不仅没有“松口”,更没有“松手”,仍在加紧发展其核计划。2月23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加什加维否认伊朗铀浓缩活动放缓;2月25日,伊朗副总统兼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声称,伊朗的核计划并没有改变,伊朗将在2010年3月前安装更多离心机,并将在5年内将离心机数量增至5万台。4月12日,伊朗议长拉里贾尼更是明确表示,有关国家应该接受伊朗已是“核国家”的事实,在就伊朗核问题进行谈判时注重伊朗“不可剥夺的权利”。
在伊朗核问题上,内贾德—直推行“技术和政治分开”的政策,一方面同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进行技术层面的合作,另一方面继续执行核计划,且难以接受就核谈判设置任何先决条件。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至今并无变化,仍在继续发展其核计划,一是为了向外界展示其发展核技术的决心和能力,以迫使美国等西方国家接受“伊朗核国家”的“事实”,改变对伊朗政策:二是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美伊直接对话积累谈判资本。因此,正如美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所言,现在伊朗已经拥有了生产核弹所需的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生产能力,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将变得非常困难。
核政策灵活程度可能增加
尽管内贾德在总统选举中首轮便一举胜出,但其执政期间在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方面的软肋还是被对手抓住了“把柄”。如果内贾德一味固守强硬手段,其国内压力将继续增加,国际处境也会更加孤立,对伊朗内政外交的不利影响会进一步上升。因此,连任后的内贾德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折中性和灵活性。国内政治经济压力要求内贾德改变思路在此次总统选举中,内贾德的主要竞争对手穆萨维曾在1981--1989年担任总理,其间在管理国家经济方面的成绩得到了伊朗民众的肯定。穆萨维在选举中主打“经济牌”,不仅抨击内贾德政府的经济政策致使伊朗国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还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主张。其他两位竞争对手——前议长卡鲁比与前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雷扎伊也指责内贾德的对外政策造成伊朗与许多国家关系紧张,损害了伊朗的利益。
事实上,伊朗具备发展经济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伊朗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9~10%,天然气蕴藏量占世界的12~15%,经济现代化在巴列维王朝后期就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并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自2005年内贾德就任总统以来,由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日趋强硬,与西方国家关系持续紧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了经济制裁,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出台制裁决议,使伊朗国内
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伊朗国内通货膨胀率大幅上涨,2007年曾一度达到29%,2008年也基本保持在25%左右。同时,国际油价暴跌,伊朗的石油换美元已是繁荣不再,由此带来的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以及失业率上升、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令国内民众十分不满。而在选举结束后,伊朗反对派发动群众举行游行示威,甚至一度引发骚乱,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内贾德着手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紧迫感。
能否有效改善目前国内经济状况、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求,已成为内贾德在第二任期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积极改善外交环境,努力摆脱被孤立的局面,对于伊朗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事实上,美国长达20多年的制裁措施严重阻碍了伊朗的经济发展。在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的时候,美国四处为伊朗对外贸易设置障碍,令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如果内贾德政府一味采取强硬手段,拒绝任何外交上的沟通与妥协,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可能会采取更为严厉的制裁手段。目前,美国国会正考虑对那些向伊朗供应汽油的国家实施惩罚,这一举措对伊朗而言可能将是“雪上加霜”,因为伊朗缺乏足够的炼油设施来满足本地运输业需要,进口汽油量高达4成。
就伊朗核问题而言,虽然内贾德赢得了选举,但这并不意味着伊朗核政策必然会更加激进。伊朗核政策的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国内激进保守派、务实保守派和改革派这三种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在过去的4年中,内贾德实施强硬的政策,导致联合国安理会数次通过决议,不断加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严重恶化了伊朗的投资环境,使务实保守派失去许多商业机会。如果内贾德不能很好地处理发展核能与改善经济的关系,不仅会激起改革派的不满,而且会引起务实保守派的强劲反弹,并将导致严重的国内危机。
国际社会的齐声反对增加了伊朗改善国际环境的压力
国际社会普遍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在中东和伊朗周边,除伊朗的盟友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与伊朗保持战略协调关系以外,多数国家不希望伊朗成为有核国家。海湾地区的沙特、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国家,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长期以来对伊朗具有原教旨主义色彩的什叶派政权一直存有戒心,担心伊朗的宗教输出影响本国内部的什叶派穆斯林,威胁政权稳定。特别是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颠覆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上升。而一旦伊朗掌握核武器,必将进一步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因此多数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核开发活动持反对态度。而以色列则将伊朗核问题视为其生存面临的重大危机和挑战。5月21日,就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结束对美国的访问之后,其国家安全顾问乌齐阿拉德就公开表示:”以色列不会坐视伊朗拥有核武器能力……以色列在伊朗核问题上拥有采取军事行动的自由,以消除伊朗核计划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的威胁。”因此,如果连任后的内贾德在核问题上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伊朗核问题可能会成为中东地区矛盾的爆发点。
而西方国家在反对伊朗开发核武器方面更是保持一致的立场。美国一直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懒斯2月26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时表示,美国“将寻求结束伊朗非法获得核能力及其支持恐怖主义的野心”。英、法、德,意等国也多次表示坚决反对伊朗谋求核武器,并且在酝酿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在2009年2月初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以及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等政要均对伊朗发出了警告。萨科齐更是明确表示,如果伊朗不能满足西方的要求,那么西方国家只能加大对其制裁力度。这些欧洲国家希望通过新的制裁对伊朗施加更大的压力,促使其在核政策上让步。从政治上看,英、法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讨论伊朗核问题时拥有相当的话语权。从经济上看,这些国家与伊朗的经贸联系和能源交往密切,在欧洲的波斯人也占相当数量。发展对欧关系对于伊朗改善国际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欧洲国家在伊朗核问题的一致反对声音,致力于在内政外交方面有更多建树的内贾德在核政策方面也确实需要“三思而后行”。
美伊对话大势所趋
美伊关系是伊朗核问题的焦点。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长期对伊朗采取“敌视”政策。特别是在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将伊朗定位为“邪恶轴心”国,对其采取遏制、制裁和武力威胁的政策,美伊关系长期紧张,伊朗核问题也陷入困境。不过,自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政府在美伊关系和伊朗核问题上的表态有所缓和,并且得到了伊朗方面的积极回应。2009年2月9日,奥巴马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正寻求接触伊朗的机会。内贾德则在次日声称,伊朗准备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美国对话。从长远看,要想妥善处理伊朗核问题,美伊对话应是大势所趋。
奥巴马伊朗政策服从于中东战略需要
奥巴马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缓和态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布什政府不同伊朗进行“核对话”的做法,表示愿意与伊朗进行“直接接触”;二是回避“伊朗必须停止铀浓缩活动”的谈判前提,声明同伊朗谈判不设先决条件;三是淡化武力威胁,慎提解决伊核问题“不排除任何选择”的说法。奥巴马曾亲口表示,只要伊朗“松开拳头”,美国愿意“伸出双手”。6月12日,就在伊朗总统选举当天,奥巴马还声称,无论伊朗大选结果如何,美国针对伊朗的外交努力都会有所进展。
奥巴马调整对伊朗的政策首先是出于其标榜的“巧实力”理念,即注重外交手段、政治交涉、接触和对话解决分歧的外交理念。同时也是推行其中东战略的需要。首先,在解决伊核问题上,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美国无法使用武力再打另一场胜负难料的战争,只有通过外交途径加以解决。几十年来,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颠覆、打压政策,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4次召开专门会议,3次做出制裁决议。然而,制裁不仅没能迫使伊朗妥协,反而更加激发了伊朗发展核计划的决心,并且一次次突破“核门槛”。美国的敌视政策导致伊朗核问题陷入了难以化解的僵局,而伊朗核计划却取得到长足发展,这也促使美改弦易辙。
其次,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需要伊朗的配合。作为同属什叶派的主要邻国,伊朗是伊拉克现任领导人上世纪政治避难的主要庇护国,对伊拉克政局有着重要影响。美国一直指责伊朗革命卫队向伊拉克提供武器,并支持什叶派民兵组织。在美国看来,没有伊朗的配合,伊拉克难以真正实现完全稳定。而如果伊拉克不稳,奥巴马就难以按计划撤军,美国仍将继续深陷伊拉克泥潭。
再次,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需要伊朗的合作。根据奥巴马新出台的“阿富汗新战略”,美国需要将阿富汗放在“整个地区合作背景下加以解决”。伊朗在这方面的作用仅次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之间有着漫长的边界,没有伊朗的合作就无法有效控制武器和毒品
走私。
此外,美国在推动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与以色列重启和平谈判方面也需要伊朗发挥积极作用。伊朗是哈马斯和真主党的主要支持国,并且与叙利亚保持着密切关系,对巴以,黎以和叙以和谈都能施加影响。因此,美国中东战略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能否妥善处理与伊朗的关系。
内贾德明确释放愿与美对话的信息
2009年2月10日,德黑兰自由广场举行了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30周年的庆祝活动。面对几十万听众,内贾德发表讲话说:“伊朗准备和美国进行对话,但对话必须在公平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中举行。”他还声称:“世界已经进入了对话和理性的时代,人类不愿看到小布什总统黑暗时代的重现。”美联社认为,这是奥巴马上台后,伊朗方面首度明确释放愿与美对话的信息。
事实上,内贾德在讲话中不仅明确表达了与美国开展对话的意愿,还谈到了美伊对话的一些具体议题,包括核武器、反恐、禁毒等问题。在核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伊朗则坚称自己核计划纯粹用于和平目的。在反恐问题上,美国指责伊朗支持巴勒斯坦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以及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武装。伊朗否认这些指控,并且批评美国借助支持以色列,欲达控制中东地区目的。内贾德声称:”假如真想反恐,就和伊朗合作,这样才能铲除恐怖主义:假如想解决核武器问题,你需要和伊朗站在一边,这样才能找到正确道路。在禁毒问题上,伊朗和阿富汗交界的“金新月”地带已取代东南亚“金三角”地带,成为新的全球毒品生产、加工中心,国际禁毒行动不能缺少伊朗配合。而塔利班的暴力活动及其引发的难民越界问题、毒品走私问题等对伊朗同样也构成了威胁。
不过,交恶多年的美伊两国相互间存在着严重的戒备和防范心理,走向直接对话、谋求改善关系绝非易事。6月4日,奥巴马在开罗大学发表演讲时虽公开表示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但在谈及美伊关系时却表示:“变化不会发生于一夜之间,一次讲话不可能排除多年来的不信任。”哈梅内伊则回应道:“美国不可能改变对伊朗的仇恨。这些空话和动听的口号如果缺乏具体行动,就将一文不值。”26日,内贾德指责奥巴马对伊朗大选“妄加评论,干涉伊朗内政”;奥巴马则表示,伊朗选举争端将影响美伊两国开展直接对话的前景。由此看来,要想推动伊朗核问题走上美伊对话的轨道,仍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