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核裁军的进展与前景分析

2009-09-18 09:50
现代军事 2009年9期
关键词:核裁军战略武器美俄

胡 欣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印巴核试验、朝核危机、伊朗核问题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与恐怖主义的结合,使得国际核裁军的进程受到严重影响。作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武器占全球核武的90%以上。因此,国际社会普遍希望美俄两国能在整个国际社会的核军控进程中发挥重大影响,这也使得近几年来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每一次核裁军谈判都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今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俄罗斯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两国元首就下一步的核裁军达成了初步协议,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些许曙光。但是,两国关系的前景如何仍然存在很多未知因素,这也给这次会晤成果的持久性和有效性打上了问号。

美俄交恶,核裁军停滞不前

美俄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这种矛盾来自于双方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实力对比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虽然前苏联帝国的解体使得近半个世纪来雄踞在欧亚大陆的对手不复存在,这在短暂的时间内也曾让美国激动不已。但是,美国一直将俄罗斯看成是异己的、不可忽视的对手。防止在欧亚大陆再次出现一个能挑战美国霸权的强国,一直是美国战略决策层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如何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最大限度地削弱“北极熊”,也成为美国战略棋局谋划的焦点。

近年来,美俄双方围绕北约东扩和反导系统的部署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两国关系也随之起起落落,但这些变化丝毫没能打消美国执行既定战略的步伐。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北约经过三次东扩吸纳了12个中东欧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并试图染指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此外,美国还计划在俄罗斯的家门口(捷克和波兰)建立反导系统,这无疑是将一把钢刀架在了俄罗斯的脖子上。美国的咄咄逗人终于让俄罗斯忍无可忍。2008年夏季爆发的俄格冲突正是俄罗斯对西方势力侵蚀其势力范围和地缘战略空间做出的强硬反应。此外,俄罗斯还表示,如果美国在反导问题上一意孤行,俄罗斯将被迫退出《中导条约》。2008年年底,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向议会两院发表国情咨文时说,俄罗斯将不再销毁3个导弹团,并准备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和无线电压制性干扰设施。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总司令索洛夫佐夫上将表示,不管美国怎么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都有能力对其进行致命打击……俄罗斯导弹部队具备优良的预警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俄罗斯96%的导弹都处于临战状态。此后,美俄双方不断交恶,先是2008年11月,北约计划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纳入“成员行动计划”(Membership Action Plan,MAP,即加入北约的第一步),随后就是俄罗斯威胁将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同年12月,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召开的北约外长会议上,北约对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进行了严厉批评。

在这重重危机之中,美俄关系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严重的倒退,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停滞不前。其中最让世界关心的是,两国削弱战略核武器的谈判陷入僵持。虽然美俄在去年12月恢复了战略安全和反导问题谈判,但在如此形势之下,谈判自然难以收到任何成效,双方也未达成共识。美俄矛盾持续升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

核裁军谈判再度激活

此次奥巴马访俄,是其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对俄罗斯的首次访问,也是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之间的首次全面的、正式的会晤,谈论的话题包括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伊朗问题、经济危机以及其他重大国际问题等。而在这其中,分量最重的是即将于12月5日到期的美俄第一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下面,就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自冷战以来,美俄(苏)之间围绕核裁军所进行的长期斗争。

自二战结束之后,核武器——尤其是进攻性战略武器——所引发的一系列军备竞赛和军控谈判成为了美苏之间纠缠不休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冷战“冷和平”的一个恶性后果就是美苏两国均建立了极为庞大的核武库,对整个人类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出于对核战争的担心,以及减轻军备竞赛给两国带来的重压,1982年6月,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由于冷战仍在进行,双方为达到自己的目标,相互争吵,期间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前苏联退出以示抗议,谈判无果而终。1985年开始,两国又围绕此问题进行了艰苦谈判和讨价还价。1991年7月31日,历经9年的谈判,11次首脑会晤、近60次外长磋商之后,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终于签订了《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简称START-I,1994年正式生效),规定双方各削减1,3的核力量,双方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拥有核弹头6000枚。条约有效期15年,如双方同意可再延长,每期5年。前苏联解体后,为进一步削减核武器,1993年1月3日,叶利钦和老布什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简称START-11),规定将双方战略核力量削减2/3,到2003年1月1日完成削减任务。届时,两国的各类战略核弹头将削减到3000枚和3500枚之间。这两个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应该说,在当时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军控谈判。1997年9月26日,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纽约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议定书。该议定书成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双方签署了上述一系列的条约,然而,很多内容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这其中,美国的态度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布什政府期间,美国的强硬态势使得两国核军控谈判出现严重倒退,对国际核裁军进程造成了极为重大的负面影响。小布什政府认为,从当前的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来看,美国没有必要再需要正式的军备控制协定来处理两国战略关系。于是,美国先是在2001年12月13日,在国际社会一片反对声中宣布将退出《反导条约》,并于2002年6月13日生效。这也为美国大规模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扫清了障碍,此举引发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国际社会也担心可能引发两国交恶,破坏国际核裁军进程。

虽然其间在2002年5月,小布什与普京曾签订过《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也称《莫斯科条约》简称STORT),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也被看成是两国的一次“逢场作戏”。因为按照条约规定,美国裁减下来的核弹头不是被销毁,而是储存在武器库中。条约没有对双方运载工具做具体裁减规定,也没明确规定核查措施。因此,可以说《莫斯科条约》对双方的核裁军并没多少约束力,因而被舆论称为两国军控与裁军史上最松散条约之一。这显然无法挽救濒临失效的美俄核裁军。果不其然,在该条约墨迹未干之际的2002年6月14日,也就是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的后一天,

俄罗斯针锋相对地宣布退出START-II。之后,俄罗斯曾提出签署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倡议,但并没有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

根据美国官方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月1日,美国拥有战略核武器投掷载具共1198件,配套用弹头5576枚;俄方相应数字则分别为814件和3909枚。如此庞大的核武库不管从经济,安全还是国际伦理角度来讲,都是双方的沉重负担,而继续对抗政策显然无法有效推动两国核军控领域的合作。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奥巴马,还是梅德韦杰夫,都知道死斗只会两败俱伤,如何进行相互妥协与合作,才是现阶段最符合两国利益的政策。奥巴马早在竞选期间就多次表示要修正小布什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强硬姿态,特别是要修复美俄关系。这也让俄罗斯看到了两国关系走出低谷的希望。果然,在奥巴马上台后,双方关系持续出现回暖迹象。今年3月初,在美国的推动之下,北约外长会议决定恢复与俄罗斯的正式接触。不久之后,美俄两国外长又在日内瓦进行了会晤,明确发出了重启关系的讯号。在4月举行的伦敦金融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进行了首次会晤,决定出台一项新的条约,以取代将于年底到期的美俄第一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无核世界”的目标。就在奥巴马访俄之前,6月1日~3日,为期三天的美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二轮谈判在日内瓦举行,双方重点讨论了技术问题。这些都被看成是两国为元首会晤所做出的积极准备。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此次美俄首脑会晤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双方签署了一份有关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俄美将在合作应对弹道导弹扩散问题上继续进行讨论。两国在相互尊重安全利益的基础上,正积极探寻加强彼此战略关系的最佳途径。双方在签署的《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谅解备忘录》中表示,俄美将在近期签署新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在该《条约》生效后七年内各方将核弹头数量削减至1500~1675枚,核弹运载工具削减至500—1100个,而具体最低削减数量将在今后的谈判中进行协商。该备忘录指出,新《条约》将进攻性战略武器与防卫性战略武器捆绑在一起,包括进攻性战略武器和防卫性战略武器之间的关系地位问题。虽然两国未能就反导问题达成更多协议,不过声明指出,两国总统已委托专家分析全世界面临的弹道导弹威胁,并提出用外交政治手段解决相关威胁的建议。双方专家正就建立反导数据交换中心进行积极对话,并以此作为建立多边导弹发射预警机制的基础。此外,两国元首还表示将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文化、经贸等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总体而言,在《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即将到期之际,美俄两国能就此问题做出积极姿态,无疑是有利于两国关系的恢复和国际社会的稳定的。对国际社会而言,美俄两国在核军控领域取得的进展,无疑能加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效力,而这是抵御核武器扩散的首条战线。因为美俄如能进行负责任的核裁军,将是符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法律义务的,也有助于非核国家继续遵守其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承诺。

两国关系不容乐观,核裁军前景不明

奥巴马此次俄罗斯之行取得了两个主要成果,一个便是前面提到的美俄两国就《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后续条约达成的相关协议,另一个则是换取了俄罗斯同意美军借道俄罗斯向阿富汗运送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战争物资。这些成绩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这是否表示下一阶段的美俄关系将迎来一个暖春呢?答案恐怕未必乐观。从两国关系的方方面面来看,仅靠一个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是难以彻底冰释前嫌的。

首先,两国战略目标存在根本性的冲突。奥巴马在出访俄罗斯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俄罗斯总理普京“仍有一只脚停留在过去”,将两国矛盾归因于俄罗斯的“冷战思维”。而对于俄罗斯而言,美国永不满足的帝国野心才是造成双方关系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正如英国皇家三军联合防务与安全研究所跨大西洋研究项目负责人丽莎阿伦森博士所分析那样,即便是奥巴马试图借机“重启”两国关系,但对于“重启”这个词,美俄也有着不同的解读。美国觉得俄罗斯应为“重启”关系负责,而俄罗斯则认为这是美国的事情。俄罗斯国内的反美情绪也比较高涨,约一半民众对美国不抱好感。从两国战略目标来看,美国试图进一步削弱俄罗斯,防止其重新成为势均力敌的对手,以巩固自身霸权地位。俄罗斯则卧薪尝胆,以实现复兴为目标,不愿受人排挤。双方的合作都是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是在一定共识范围内的互动。但这并不表示共同利益主导着两国关系,双方的战略利益观念和政策存在巨大矛盾。这也是制约美俄关系走向全面稳定的根本原因。

其次,在较长时间内,北约东扩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去年的俄格战争后遗症,将始终干扰着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虽然在美俄首脑此次会晤之前,两国政府都频发积极讯号,但是,暗流依然存在。奥巴马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既要和俄罗斯恢复合作,同时也不放弃扩大北约,特别是进一步向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挺进。在奥巴马的此次出访中,俄罗斯虽然是第一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对美俄关系的重视。但是,美国仍然如以往一般,留了一手。就在奥巴马访俄之后,即派副总统拜登前往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以显示美国不会“抛弃”他们。另0方面,俄罗斯也借机向美国“展示了一下肌肉”。就在奥巴马抵达前夕,俄军在北高加索地区举行了长达一周、代号“高加索-2009”的大规模战略战役演习。据俄媒形容,此次演习规模之大、兵种之全、兵力之多,地区之广达到了“前苏联时期的规模”。分析家指出,这场演习是俄方在向格鲁吉亚、美国和北约示威。由此可见,两国明里暗里都较着劲,不肯轻易示弱。

最后,美俄围绕反导和核裁军问题的冲突与摩擦仍将继续。建立导弹防御体系是美国的既定战略,也是美国巩固自身超强地位的重要保证。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两国在军备领域的动荡和不安,也威胁着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军控合作。俄罗斯始终强调,核军控问题应该与反导问题挂钩,除非美国放弃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否则俄美核裁军谈判将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则一口咬定,在东欧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旨在应对来自日益增长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尤其是伊朗等国的导弹威胁,并非是针对俄罗斯。但是,这一说辞在俄罗斯看来无疑是站不住脚的。根据一份被媒体披露的美国军方文件称,美国军方制定了一个让俄战略力量“无法回击”的核打击计划。该文件称,美军发起核打击后,俄罗斯的导弹将在部署地被直接摧毁,即便有部分导弹升空,也将立刻被美国的反导系统摧毁。即便是与俄罗斯一起进行核裁军,也不会削弱美国的战略实力。正如有学者指出那样,削减当前的美国核力量储备不会损害美国核武器的效能,因为现今美国的核武器效能更高。所以,对美国而言,无论是核裁军还是建立反导系统,都不会影响其巩固和扩大在战略武器领域的优势,同时还能削弱其他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威慑力,以此来实现本国的绝对安全。还有一个事实不能忽略,那就是美国国内对奥巴马的政策也存在着反对之声。近日,一个由两党成员组成,经验丰富的国家安全智囊为首的国会委员会提出,美国未来的防卫依靠的必须是可靠、有效的核威慑。针对奥巴马的“无核世界”口号,反对者们认为1945年二战的结束,见证了一个从没有实现和平与安全的无核世界的终结。从那以后,虽然战火仍然此起彼伏,但是再也没有出现有核武器之前那样规模的大战,有核国家之间也从没有发生核战争。因此,一个无核世界是否和平和安全,是值得怀疑的。此外,像朝鲜和伊朗这样的国家显然不会放弃核计划,这对美国都是威胁,美国必须具备足够的威慑能力。而对于俄罗斯而言,也绝不会容忍美国夺取战略武器优势的企图,更不会坐视对手在自家门口从容排兵布阵。在双方这样的心态之下,指望美俄两国能通过此次会晤的成果来稳定甚至推进双边关系,无疑是不现实的。

猜你喜欢
核裁军战略武器美俄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俄与美国在削减战略武器方面协作前景不明
浅析公海核试验合法性争论的产生
美俄聚焦东南亚
俄美将以空前规模缩减武器
美俄要在丹麦签核裁军协议
美俄第二轮谈判削减战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