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斌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西北大学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经过多年建设,2006年成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在科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以任保平、宋宇为主编、郭俊华、林建华为副主编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本教材编写中,参考了国内外的各种教材,形成了以下特色:
(1)构造和现有理论体系不同的结构。在体系上将《宏观经济学》分为五篇:第一篇为宏观经济学基础。包括两章:宏观经济学概论和国民收入的均衡及其决定。第二篇为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基准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第三篇为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包括: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需求理论和总供给理论。第四篇为宏观经济模型的扩展。包括:消费理论、投资理论、预期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第五篇为宏观经济问题及其政策。包括:失业理论、通货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通货膨胀。同时将《微观经济学》分为五篇:第一篇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包括三章:微观经济学概述、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和要素市场及其均衡。第二篇为需求的微观分析。包括:消费偏好与清费者均衡、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跨时期消费者选择。第三篇为供给的微观分析。包括: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和企业与市场。第四篇为市场均衡的微观分析。包括: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博弈论与厂商策略、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五篇为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与政府失灵。包括:不确定性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与外部性、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
(2)以中国的事实为案例,形成基于中国事实的理论。现有的翻译教材以及国内编写的教材,大多数依据美国的案例来说明,该教材编写过程中,许多理论力求以中国的案例来说明。例如,国民收入核算一章中,以中国2006年的数据来说明支出法GDP的核算及其结构。第六章IS-LM模型中,不仅介绍这一模型的内容,而且在专栏中介绍“中国的IS—LM模型及其政策分析”。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一章中,以中国恩格尔系数的变动说明恩格尔系数。第14章中通过“广州企业污染河水致鱼大量死亡,肇事企业被关闭”的例子来说明外部性的治理。
(3)在教材深度上偏向于中级教程,形成图像式和代数式相结合的教材模式。例如,在《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现有教材主要介绍新古典模型,该教材在介绍新古典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同时介绍了内生增长诸模型,包括:技术内生的阿罗一谢辛斯基模型、知识内生的罗默模型、人力资本内生的卢卡斯模型、分工内生的杨小凯一波兰德模型。不仅介绍了这些模型的思想,而且介绍了模型的推导过程,便于学生在初级教程学习的基础上向中级过渡。
(4)教材体例上体现出史一论一图一体化。教材附加“专栏、相关链接”等形式。扩展性知识通过“专栏”形式来介绍,例如在介绍经济增长理论中,通过专栏介绍“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的计算”,在消费理论中,通过专栏介绍“中国目前的消费态势及其解释”。在失业理论中,通过专栏介绍“中国失业率计算”。对于补充性知识通过“相关链接”来处理,例如,在经济增长理论中,通过相关链接介绍“反增长理论”,在总需求理论中,通过相关链接介绍“中国总需求结构的现状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介绍外部性理论时,通过专栏介绍“外部性理论的新进展”,在微观经济学假设中,通过专栏介绍“经济人假设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