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语文

2009-09-16 04:45赵建民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荒岛课文内容生活

赵建民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凸现,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呼唤语文要走向生活,生活要走进语文。其实只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的生活化,使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就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一、创设情景再现生活

有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借助情景创设再现课文描绘的画面,使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隔阂”消除,而且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斑羚飞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上新课前首先出示一个小茶杯和三段拴着小石块的绳子。然后让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假如茶杯是一个深坑,三个小石块分别代表自己和两个伙伴,这时你和其他的两小伙伴正在这个坑中,洪水即将淹没这个坑,你们要在老师喊一、二、三的时候走出这个坑,坑口每次只通过一个人。这个实验的让学生知道:只有心中有他人、相互协助才能有次序的顺利的出“坑”,否则将乱成一团。然后老师用导语引入课文内容:“人面临险境时是这样的,当一种动物面临种群灭绝的情况时,它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它们是怎样自救的呢?”通过这样的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二、联系比较品味生活

有的课文内容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反差,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取对比的方式去品味生活,理解课文,受到教育。例如:学习《心声》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将自己的童年与万卡的童年作比较,也可以让学生与主人公李京京作比较。在一系列的对比中,学生不难体会到万卡对理想生活的强烈渴望,李京京对情感表达的执著精神。也可以设计“可怜的万卡”,“我与万卡比童年”,“万卡(李京京)到我家做客”等口语表达训练题目,让学生畅谈读后感想,认知课文内容,品味生活。学习《荒岛余生》一课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鲁宾孙28年荒岛生活相比,学生一下子认识到,困难在生活的强者面前不堪一击,我们的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又算什么?假如有一天,你面对生活中的“荒岛”,你将怎样做?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展开想象设计生活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一些大家的作品,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许多作品的结尾言尽而意犹存,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思。例如《故乡》的结尾写道:“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新”的生活是怎样的?请你展开想象,为作者勾画一幅“新生活”的蓝图,可以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也可以绘制一幅图画。又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也让读者回味无穷,于勒最后的生活怎样?姐姐的婚事发生了变化没有?都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想象进行课外练笔。

四、穿插引进走向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飞出教科书的狭小区域,最广泛地占有课程资源,尤其是源自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教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穿插引进的方法,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教学内容才不会显得单调枯燥,乏味陈腐,才会使承载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例如《那树》一文,通过对一课大树惨遭杀戮的叙述,影射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文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否则将会遭到自然的惩罚。民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教学时,由我县的自然植被破坏谈起,讲到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沙漠化进程加剧,导致沙尘暴的频繁袭击,给民勤的气候、农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入手,不但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家乡的一系列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也充分体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这样,对学生来说,教室,不再是物理空间,而是神思飞扬的心灵域场。

强化语文教学的生活性,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尽管这还只是“星星之火”,但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进一步透视洞悉,去实践研究,使它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风景,让语文教学真正地融入生活。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荒岛课文内容生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十八)荒岛上的呼唤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荒岛求生记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荒岛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