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苗
教学实践表明,物质落后、形式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思想观念落后;物质先进、形式先进都好学,难学的是思想观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没有知识不行,没有技能不行,没有思想更不行,尤其是不能没有超前的、先进的思想观念。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事业,先进思想观念的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此,多年来,笔者围绕创新性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即融学习策略教学、人文素质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构建学教相长、以学为本,科学、人文相融,以人文为重的理念;进而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悟性不读书的“学文——悟道——作文——做人”的教学模式。
学教相长、以学为本
这里的“学”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及其学的方面,“教”指教师及其教的方面。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相互促进的,摆好二者的关系,学教便相得益彰,尤其是“学”能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教”。“以学为本”即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基础安排学习策略教学,也就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据此创设学生积极、有效参与的氛围。
为了真正还自由于学生,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多年来以学习策略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笔者初步教坛时曾一度受传统教育的教学思想影响,课堂教学为展示自己的才华,以自己为中心,唯我独尊,夸夸其谈,重教轻学;以课本为中心,遵纲守本,唯书是从,重讲轻练。于是笔者对课堂教学的诸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分析中发现,课堂教学中无非存在2个方面。1)教师教的方面,含教师、学生、教材、方法4个因素,及其形成的6种关系:教师——学生、教师——教材、教师——方法、学生——教材、学生——方法、教材——方法。2)学生学的方面。
以往的教学及教改更多地注重教师教的方面及其诸因素的关系,而现在必须从学生学的方面及其诸因素的关系着手研究,即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还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永远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变主宰者为指导者,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畅想的“乐园”。从开始单纯地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勾画标记法,发展到在语文课教学中不但注重教给学生学会对自己学习的时间、空间、大脑、心理等学习资源的有效管理,掌握并加强对自己日常及学习的自我监控方法,而且侧重于认知的策略的教学。这包括学习语文的外部操作规则,即语文学习的学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应试等技巧和学习语文的内隐策略。不同的语文知识如语言、文字、词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及文体知识;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知识;文言实、虚词等常见的文言知识;阅读、写作、说话、听话等基本能力,都从如何理解、如何组织等角度进行系统的理解策略和组织策略的教学。而且做到把学习策略的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和学习的重要目标,把学习策略的教学与坚持阶段训练紧密结合,使各种策略真正让学生吸纳,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一直以来,由于课上、课下注重对学习策略的探究,所以笔者在备课中突出研究、设计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法指导及内容。
科学、人文相融,以人文为重
对教育者来说,科学、人文二者是相融的。“科学”指科学教育,“人文”指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人性的教育,它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笔者曾经在传统教育的教学观念影响下,在语文教学中一味注重科学教育,引导学生求真、斟酌、推敲,过于强调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而缺少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理性管理,或者说,非理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意识不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人们更呼唤人文精神,为此,笔者越发意识到教育与时代的紧迫性。于是,近年来,笔者的语文教学在“科学、人文相融”中更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习策略教学,形成语文学科教学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悟性不读书”的“学文——悟道——作文——做人”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一来,使得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法,并最终积淀成为人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使语文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个永恒是人文素质教育、学习策略教育赋予语文课堂的灵魂。教给学生一种语文学习的思想,这大概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
可以说在本教学理念实施的过程中,一改传统语文教学重传授、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重文本、轻创造,重总体、轻个体的诟病,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探究,弘扬学生个性。把课堂创设成为一种生活场景,有师生间、学生间的眼神、言语交流,心灵碰撞,真正变语文课堂教学为无障碍的心灵沟通、易仿效的学习示范、深层次的潜能开发和强效应的人格融洽。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铁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