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和答题指导

2009-09-15 09:08乔向军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9年7期
关键词:答题审题要点

乔向军

随着2009年高考的结束,很多考生已经开始了复习备战2010年高考的生活。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地理复习、掌握答题技巧、提高考试成绩,就成了摆在每一个高三学生面前的难题。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呢?下面笔者就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积极进行心理调节,满怀信心地迎接即将到来的人生挑战

进入高三,就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平台,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将直接影响考试的结果,因此我们要满怀信心地去迎接这一人生的重要阶段,带着必胜的信念开始自己的高三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一要相信自己,相信只要自己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就一定会在2010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二要充分估计学习的困难和压力,树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信念,用高昂的斗志面对各种挑战。在进入倒计时复习阶段时,很多考生出现了明显的“高原现象”,即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学习效果不明显,心理高度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要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认识到这是学习进行到后期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是学习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考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学习,加上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年高考的成功一定属于我们。

二、构建学科体系,注重查漏补缺,形成地理学科思维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学习科学知识,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而学习,即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为我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使同学们具备基本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高考地理复习应该着重建立地理学科体系,使我们在学科体系构建中理解、应用知识。地理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研究对象就是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抓住这个主线: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再到区域地理解决具体的问题。自然地理研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的分布、形成、特征和发展。人文地理研究人类主要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城市的分布,发展过程,问题及解决措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人类活动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等内容。区域地理涉及上面我们所说的两大方面,因为任何具体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必须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地理单元,这就是不同尺度的区域。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要着重构建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

第二轮复习应在第一轮比较细致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结合练习情况对知识和能力上的漏洞认真查找,重点加强。对于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要准确理解、清晰记忆、切实把握、灵活运用。对于世界和中国的各个主要区域要能准确定位,同时要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而且可以将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形成有主线、有知识内在联系的专题。进行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同学们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时,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因此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可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集团化等)。

三、训练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域的发展方向。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也可采取列表分析,或通过图像来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在后期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和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另外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强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考场答题技巧要贯彻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能因在难题上耽误过多的时间而影响后面问题的解答;二是“一快一慢”的原则,就是审题要慢,但书写要快,当然也不能放松对规范的要求。答地理综合题要“条理分明、简明扼要、切中要点”。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地理问题的设计,一般都以某一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并由此引申到这个区域存在的问题或者发展方向。而这一切首先都要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只有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后才能联系其他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第二,仔细审题,从题干材料和地理图表中提取信息。由于审题不细造成失分,在以往的高考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题干知识提示缺乏足够重视,二是对题中的表格、文字和图形缺少认真的分析。

仔细审题,认真阅读题目材料(包括空间定位)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搜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同时要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第三,联系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注意回想它与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有关。地理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时效性很强的,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但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是不可能的。读题时我们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一册、哪一章、哪一课的内容、要用哪个知识点或者地理原理,逐步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题目要求形成答题思路,构思答案。审完题后,我们应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拟定答案提纲,这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材料式问答题一般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如果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的现象。所以,审题之后要构思,拟定提纲,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答题时要点齐全、层次分明。一般来说,提纲要包括答题层次、每层要点、详略之处等。提纲应力求简洁:①明确列出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包括几个要点,每个要点使用哪些关键词语。②设计答案在卷面上的位置,为下一步的规范作答奠定基础。当然这一过程不一定非得写在纸上,完全可以是一种思想,这关键要依靠平时严格的训练,形成一种思维习惯。

第五,锤炼语言,形成答案。可根据题目的分值来组织答案要点,高考地理题一个要点一般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6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三个要点。答案一定要做到“四化”(段落化、提示化、要点化、序号化),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同时做到字迹工整、逻辑严谨、卷面整洁。

下面具体谈一谈“四化”。

①段落化。即在书写试题答案时,要根据题目要求,划分清楚层次,按照先后次序分段作答,特别是答案较长时,更要分开。把题目按一定的标准分解为几个小题,再按照小题目分段解答。

②提示化。即紧扣题干要求,在每个要点前加诸如“原因”、“影响”等提示词,表明所答问题的指向。这样答卷不仅给阅卷老师带来很大方便,而且答案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③要点化。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答案应力求平实、言之有物,突出要点,切忌过多地采用修饰性虚词。将一个小题目这一段话下的各个知识点(亦即要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例如: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还有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对这些要点不能一逗到底,要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同时要把主要的要点写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做到要点清楚,重点突出。

④序号化。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答案的序号化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答案行文或按重要程度,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此展开,使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猜你喜欢
答题审题要点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
书写要点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轻灵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