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合唱活动中的共性与个性

2009-09-14 03:18李振明
艺海 2009年8期
关键词:共性声部音色

李振明

合唱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被人们所接受,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高雅艺术品种之一。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群体性的声乐艺术,合唱者必须通过声音来提示作品的内容和含义,传达给听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是由个体声音的组合及集体声音发出的总和来塑造艺术的形象。因此,只有得到合唱音色协调统一、声部平衡和谐,才能取得美妙的合唱音响,统一合唱状态,以形成集体歌唱的合力。所以,合唱共性问题历来受到特别关注,对此也基本达成共识。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性,用辩证观点看待问题的依然性与必然性,只强调合唱的共性问题,而忽视合唱的个性问题,忽略建立在个性声音基础之上的组合,难以获得合唱美的神韵。那么,要唱出合唱的神韵,明确合唱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尤其重要,特别是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在强调共性的同时,个性不可能就完全不存在了。只有处理好合唱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才有可能形成最佳的合唱整体状态。

一、合唱活动中各声部的个性与共性

群众合唱活动是有别于专业合唱队的,合唱在他们的概念中就是一起歌唱,声音越大越好,很多合唱队员都没接触过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合唱,或者只是简单的接触过齐唱,至于几个声部轮唱、混声合唱等很少有人碰触过,更不用说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问题。这就需要解决好合唱各声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和循序渐进性的问题了。

首先,最基本的是知道什么是合唱,其组织以人声的分类为依据,按不同的人声(个性)合唱分成同声和混声合唱(共性)重唱、轮唱、二部、三部、四部、无伴奏等合唱。合唱具有音域宽、气息长、力度大、音色多的特点。好的合唱应该是声部之间均衡而协调。合唱声部的均衡取决于声音的音量、音准、音色的平衡谐和。其次,让他们懂得合唱中的正确呼吸方式(整体式呼吸、声部式呼吸、循环式呼吸)在合唱中起到的作用。然后,教会他们几种基本的演唱技巧(连音唱法、跳音唱法、重音唱法、保持音唱法)等。如:排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曲,群众性合唱自主意识表现明显。合唱是一种集体活动,通过齐唱、轮唱的形式,可以让他们在原本比较熟悉的歌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声部关系,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又如:排练合唱《黄水谣》,从女声(同声)二部到混声四部合唱,体会同声与混声四部组成的合唱整体。这就是从个性到共性,要注意声部之间的衔接、交替,过渡要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完成合唱表演。在合唱的练习中让他们慢慢的感受和发现太个性的声音并不美,而大家共同合作而创造出的音响效果反而是优美无比的,这才是共性体现个性。

二、合唱活动中声音的个性与共性

合唱既然是一种集体的声乐表演艺术,其表演主体是集体而不是个人,若然,他唱通俗、你唱民族、我唱美声等几种个性很强的唱法合起来合唱,那就不可能声音一致达到共性了。因此,衡量声音质量的优劣,不能脱离音乐和合唱艺术的特殊要求来加以评价,无论什么样的声音,只有当他完全吻合了音乐的需要,完全吻合了合唱艺术的特殊要求,成为合唱艺术表演所需要的声音时,才能被认为是好的、美的合唱声音。而合唱声音共性与个性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要使合唱声音的共性得到有效保证,就必须正视合唱共性与个性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合唱声音共性与合唱个性的辩证关系,才能达成合唱中声音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合唱队成员之间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的,必然存在着一定声音特质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又是与合唱共性所要求达到的高度统一的合唱状态相抵触。特别是群众性的活动,每个人的声音特质更是客观存在的,在合唱中所允许存在的某些相对性差异有所不同,但由于发声器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嗓子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整发出不同的音色。因此在合唱中,将个人的声音特质和歌唱习惯加以修正,在个性与合唱共性的统一协调训练过程中,可以暂时放弃个人的固有音色以符合合唱的整体声音规范。如通过呼吸、轻声发声、共鸣、音准等训练来尽量缩小和消除合唱队员相互之间的声音素质差异,将其歌唱《摇篮曲》风格的感受努力融合,使每位合唱队员的能力不低于一定程度,以形成所谓的“音色统一”。如果硬要几十个人唱出同样的音色,人为地制造出一种没有个性特征的所谓“音色统一”,那只有强制全体合唱队员改变自己原有的自然声音来掩盖所有的声音本质。显然如此理解是不够全面的,“音色统一”的形成可以要求声音个性太强的合唱队员发出一种失去个性的声音来,每一位合唱队员都必须对自己的声音能很好的控制,努力克服个性,寻求共性。另一方面,在合唱训练中应注意调动全体合唱队员的声音潜能,寻求共性,寻求群体的声音美,在统一的发声状态中正常发挥各自的声音音质优势,使之形成丰富协调、生动丰满、富有光彩的“音色统一”。由此可见,合唱声音的共性和个性是可以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

三、合唱指挥和队员情感表达的个性与共性

合唱的共性就是声音的统一,情感的统一。其中声音的统一是手段、是表现情感的条件;情感的统一是目的、是声音的主题。演唱者的情感体验是歌唱艺术情感美的基础。我国在《乐记》中早就精辟认为;“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在合唱训练中不能忽略了音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情感表达。要实现歌唱艺术情感表达,不仅要求歌者深切体验歌曲的情感,而且要体验词曲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情感内涵。“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只有声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歌唱艺术的情感美。而指挥与合唱队员的关系,应当是相互感染和影响的互动关系,指挥不仅是合唱队的统帅,更重要的是艺术上的组织者、统一者,音乐作品的诠释者。指挥除了把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倾注于作品之中,用富有个性的动作激励合唱队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作品情感表达的共性之中。

随着群众合唱活动蓬勃兴起,在一些比赛和演出中,听到的是整齐、统一却缺乏真挚情感和富有内涵的声音,表现为面无表情,情感表达不够丰富,使人觉得美中不足。在排练中不管指挥怎样要求队员们面部表情,但还是各自表情不一。因为,每位队员生活体验和艺术修养都各有差异,对作品的理解、表达也各有个性。例如,同样是演唱《长江之歌》,性格外向者必定是热情澎湃,内心的激情溢于言表;而性格内向者内心虽然也同样热血沸腾,但其表露出的神情则更显得庄严凝重。合唱艺术的情感不是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也不是具体的思想,而是一种感觉,是可以体验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那么,要想合唱队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声音的统一,情感的统一,必须发挥指挥的统帅作用,指挥要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演唱者不但要注重声音表情、语言表情、面部表情和身体表情的协调统一,实现彼此的融合,多方位启发合唱队员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力求准确把握每一首歌的不同情感特征,还要从思想高度上调动其生活体验,融进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意境,使音乐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合唱队员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产生共鸣,形成一种表现的欲望,把对音乐作品意蕴的认识连同自己的体会,转化成生动的意象,创造一种美的境界,然后用歌唱的技巧将其共性表现出来,达到艺术的统一。同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观众而产生共鸣,这样才使合唱艺术生命更具美感,更具有情感的神韵,更加生动感人,从而使合唱艺术中的共性和音乐作品的个性得到和谐统一,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的表现魅力是蕴含于声与情之中,个性与共性之中,只有正确处理好合唱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声与情的关系,遵循合唱艺术规律,才能获得理想的合唱效果,唱出合唱艺术的真谛,从而创造出群众性合唱和谐柔美的声音。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共性声部音色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共性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