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哥
你的内心就是一个城市。你不是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你是住在你的心境里。城市只是你的内心折射:你柔软,城市就柔软;你刚硬,城市就刚硬;你开放,城市就丰富;你孤独,城市就封闭;你热情,城市就友善;你冷漠,城市就不近人情。
买一份城市地图,然后走通它。开车、打车、坐车、骑车或徒步,都行。
把手机号换成本城的号码,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中国联通,都行。印在名片上,并知会所有熟人。
在本城的银行开一张实名存折,你在本城的财富积累从此起步。
如果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外来人口都被规定需要办暂住证,虽然这很操蛋,你还是尽早办吧。
找一份工作。至少你从此有了一个收信地址。
安装一部固定电话,让你的家人和朋友在你手机关机时,也可以找到你。
上街去,找到对味的时装店、餐饮店、运动场所、休闲场所,并不时光顾帮衬;它们有机会成为你的精神能得到休息的“第三空间”。
结交闺蜜或死党。往往,你能倾听就行了。然后,找闺蜜逛街,找死党喝酒。
参加同行的聚会。不是为了跳槽,而是让你在专业上不落伍。
与人合租房子时,把室友的朋友也变成你的朋友。
在住处开一场派对,哪怕是睡衣派对。别怕事后收拾房间,图个热闹好玩。
培养业余爱好,以爱好来交友,如上新东方的课,打羽毛球或高尔夫,唱歌或唱地方戏。
练熟臧天朔的《朋友》和周华健的《朋友》两首歌,在KTV点播时你能融入合唱。想家的时候可以唱《常回家看看》。
学习本地方言,与当地人用俚语开玩笑。
抽本城的烟,喝本城的白酒和啤酒。
跟当地女孩拍拖。
跟街坊、邻居、保安、出租车司机、房东、店员、公司前台……及所有为你服务的人打招呼,记得感谢与赞美。
建立几个圈层:同事圈,本地朋友圈,异性圈,爱好圈,专业圈,损友圈,街坊圈,消费圈。
不建议参加老乡会,那里的确有同乡同语同味觉的温情,但容易蜕化为利益小团体,且不适宜你对本城的融入。
开一个本城生活博客,写城市生活心得;在城市论坛发帖子,参加城市话题论战,为本城辩护,或写双城对比帖。
为陌生人指路,赠他一面之交的温暖。
请外地朋友吃饭,并为他们当导游。
有条件的话,把你的父亲母亲也接来,哪怕只是小住一阵。他们能感受到你的成熟、担当和“地主之谊”。
抵押你在这个城市的未来,预支你对这个城市的信心,按揭买一套房,哪怕只有三四十平米,也算是你在这个城市的永久性的立足之地。
最后,在本城完成就业、发展、买房、定居、结婚、生子诸事宜。这样,你就不再是一时的过客,而是在你的第二故乡,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市民。 (陈作毅摘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