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 宜
前段时间,成都许多退休老人遭遇了“银行卡”难题。家住成都磨子桥的廖婆婆去银行办活期存折,跑了好几家网点,银行工作人员都告诉她:“存折已经停止使用。”廖婆婆手里攥着单位发放工资的银行卡,反复向工作人员解释:“我老了,不会用取款机。把卡插进机器,总担心它退不出来,还担心按错了数字。而存折是在柜台上操作,有多少钱都会清楚地打印出来,感觉心里很踏实。”可是,一个上午,她最终未能如愿。
其实廖婆婆的担忧也是老人们共同的想法,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本来就比较慢,再加上眼神不好,不但操作起来不方便,有时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记者来到一家商业银行,试探着将银行卡插入机器,发现操作起来的确需要很多程序。正准备缴水费的仇大娘找出老花镜戴上,一个键一个键地慢慢按下,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得知记者正在做这方面的调查时,就向记者“诉苦”说,实行银行卡缴费后,她每次都要拖着邻居一起来,邻居搬家走了,这事就愁着了。仇大娘也认为,要是收款机上有语音提示功能,就会给老年人提供很多便利。
王大爷为了学会使用自动取款机,专门让儿子给他写了个操作程序,并一起到小区门口的取款机上反复操作。第一次独自取款成功的他,光顾着高兴地数钱,忘了及时取卡,结果卡被吞了。他当时就傻眼了,急得不得了,又不敢离开。只有给儿子打电话,费了好大周折,才通过银行工作人员把卡取了出来。从那以后,王大爷再也不用自动取款机了,宁可乘公交车去银行排队。
尽管银行方面说他们会安排工作人员帮助不会操作的老人使用自动取款机,但这样就要将银行卡的密码告诉别人,难免让老年人心里感到不安全。
“银行应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成都锦江区消协秘书长刘瞻认为:银行卡要收取年费,那就属于消费项目。可是,银行突然停止给客户提供免费的存折,这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很多老年人用惯了存折,银行除了要尊重老年人的储蓄习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之外,还应尊重他们的选择权。
对于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由于接受新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银行最好能为他们提供灵活便利的服务。同时,银行也应着力营造安全便利的银行卡使用环境,培养客户的银行卡使用意识。
据报道,上海市“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计划”从2007年6月启动,重点鼓励老年人通过ATM机自动终端领取养老金。争取用三年时间帮助30万老年人学会自助取款。银行还组织大量导银志愿者进社区,向老人传授使用自动取款机ATM机的知识、操作要领、安全措施等内容,让更多的老人享受ATM机的便利。这种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