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枚
读者许秦闻来信说,尽管自己刚到甲子,但是一些不适症状都表现出来了。如胃口差,尤其到了夏天,饮食减少。还有睡眠时间少,每天最多睡5小时,质量差。总觉得心烦,小便发黄。这种情况自己如何调理?
养“心”关键戒躁制怒
我国中医早就提出夏季养“心”,因为夏天易耗心阳伤阴液。夏天不仅“壮火食气”,易消耗心脏阳气,而且天热人易出汗。把汗视为“心之液”的中医认为,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脏阴液。而心脏阴阳损伤,增加了夏季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另外,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易移小肠,可引起尿黄、尿少、尿急、尿痛等。同时,心还是“精神之所舍”,主宰着人的情志和思维意识活动,心火旺自然易出现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会影响睡眠。
对策一:清火祛湿,戒躁制怒,夏天养“心”就是要根据天地阴阳相交、万物生长茂盛、代谢健旺的特点,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情志。
饮食多样清火祛湿
饮食清淡是夏季食养的基本原则,应适量吃些清火祛湿的食物,如小排骨冬瓜汤,茭白炒毛豆子等。还有苦味宜多食,因为苦味不仅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增加食欲,而且还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如蔬菜中的苦瓜,果品中的杏仁和柑橘,还有粮食中的荞麦等。此外,带苦味的饮料,啤酒、绿茶、苦丁茶等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苦味食品也不宜过量吃。
另外,多吃瓜果,像西瓜、冬瓜和香瓜等夏天的当令瓜果多含丰富水分,且有较好的清火润燥养阴功效,日常饮食中宜多选用。特别是西瓜,不仅能及时补水、解暑止渴,还有利尿解酒毒、降压治肾浮肿等多重功效,能明显地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对策二:夏天雨水相对多,湿气也重些,因此还要及时清火祛湿,可适当喝些凉茶以清心火、利小便,带走体内湿热。
夜卧早起户外活动
夏天气温高,人们应及时调整起居作息时间,宜比春日稍晚点睡、早点起。早餐与晚餐后,最好到户外多多活动。早晚有风,空气相对好些,气温稍稍低点,可适当延长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切忌早早关进空调房间里不出汗。总在空调房间里,久而寒气太盛很伤身;但午间天气炎热,在烈日下暴晒容易中暑,尽量减少烈日下活动时间。
对策三:结合夏天白昼长的特点,适当夜卧早起,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补充睡眠不足,有助缓解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