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5年12月~2008年2月确诊母乳性黄疸(BMJ)患儿84例,其中男46例,女38例,就诊日龄3~42天,自然分娩49例,剖宫产35例,均为足月正常出生体重母乳喂养儿。血清总胆红素(TB)浓度为205.8~436.3 u mol/L,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其中TB<221 u mol/L者12例,TB 221~257umol/L者24例,TB 257~342 u mol/L者36例,TB>342 umol/L者12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2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
诊断标准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单纯母乳喂养;②黄疸在出生后3~14天出现并持续不退;③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④除黄疸以外完全健康,吃奶、尿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⑤排除溶血、缺氧、头颅血肿、感染肝胆疾病等引起的黄疸;⑥停母乳24~72小时黄疸明显减轻,重新哺乳可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
方法常规组: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221umol/L者,采用少量多次喂养的方法,继续母乳喂养;TB 221~257 u mol/L者,坚持母乳,并给予蓝光照射12小时/日,共2次;③TB 257~342 umol几者,暂停母乳48~72小时,代之以配方奶喂养,每天蓝光照射12小时,共2~3次;④TB>342“mol几者,在上述停止母乳及光疗基础上,用自蛋白1次。
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0 g/日,2次/日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10 ml/日,分3次口服。
每日用经皮测胆仪检测1次,观察两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降至<102umol/L所需时间。
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降至<102 u mol/L所需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见表1。
两组全部临床治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日均下降值及降至<102u mol/L所需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最近对BMJ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发现,中等程度以上胆红素升高有可能造成听通路周围及中枢听觉功能的损害,故BMJ的早期干预治疗是必需的。
目前多数认为BMJ与早期新生儿小肠内源性B-葡萄糖醛酸酯酶(B-GD)活性过高,或由于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有关。肠道正常菌群一个主要作用是转化胆红素成尿胆原,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母乳喂养儿恰恰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妈咪爱主要由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口服后能在肠道内定居、增殖,构成肠黏膜的生物屏障。促进肠道在短时间内维持正常菌群的最佳状态,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肝酶活性,促进小肠消化功能及肠蠕动,降低肠道B-GD的活性,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生成和重吸收,直接或间接影响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
小儿母乳性黄疸属祖国医学“黄疸”范畴。小儿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湿郁化热,湿热中阻,土雍小郁,阳滞胆排泄,溢于肌肤而发为黄疸。清肝利胆口服液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疏理肝胆之气;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凉血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防已利水清热:厚朴燥湿,消胀。茵陈和栀子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能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尽快建立,促进肠蠕动及胆红索还原成尿胆原,加快胆红素的排泄。
本组资料显示,清肝利胆口服液、妈咪爱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可以尽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加速胆红素的运转、代谢、分解和排泄,而且减少了停喂母乳及光疗时间,末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布洛芬可治疗夜间遗尿症
在2009年儿科学术协会(PAS)年会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堡(McNei)消费者医疗保健的Prior博士报告,布洛芬可减少半数夜间遗尿症发作,但伪麻黄碱无效。
该研究纳入319名年龄为6-11岁儿童,有原发性夜间遗尿症,随机接受布洛芬、伪麻黄碱、布洛芬+伪麻黄碱或安慰剂治疗。
结果显示,2周研究期内,与安慰剂组儿童夜间遗尿症减少1.4晚相比,单用布洛芬组和布洛芬+伪麻黄碱组儿童减少2.9晚(P<0.005);单用伪麻黄碱组儿童减少1.8晚,差异无显著性。据《医师报》